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臣 / 第七章 论军

第七章 论军

    见刘郃带人离开,魏智这才回身,朝胡袁二人走来。

    “魏将军!”二人急忙对魏智行礼。

    “二位兄弟不必多礼!有没有兴趣陪我喝杯茶?”

    “荣幸之至!”二人齐声的说道。

    魏智带着二人,来到刚刚走出的茶楼,走了进去,胡轩和袁亮二人对视一眼,也跟了进去。

    来到茶楼的二楼,魏智已经坐在靠窗的雅间内。见二人到来,伸手招呼二人坐下。

    “今日多谢魏将军解围了,不然我二人不好脱身了!”二人坐下,先向魏智道谢。

    “不必如此,刘家那个混蛋我早就想收拾了,什么能力没有啊,却靠着家族的关系在军中作威作福。这样假借紧急军情从南门闯入,纵马伤人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以前事发时我都是在东城或者北城,要不就是在城外军营,今天正好让我碰到,怎么能不管呢?”

    “难道军中就没有其他人能管的住他了?这里可是军营,就任由他在这里胡闹么?”胡轩疑惑道。

    “他是从军参谋,振武将军刘听泉的儿子,司空刘从礼的孙子。刘家的势力太大,军中能有权利治他罪的人不少,但是谁敢呢?就是我,也只能这样以势压人,并不能真的把他怎么样。”

    “原来如此,难怪就算是像将军这样的猛将,对上周军也只能是胜少负多。”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魏智不快的道。

    “魏将军应该知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而三军没有战心的话,再勇猛的将军,也不能带领一群没有战心的士兵去取得胜利。”

    “没有战心?我军士气尚可,只是每次作战,我军的动向都会被周军发觉,所以我很怀疑,我军之中有内奸。”

    “不是内奸的问题。我如果没猜错的话,南城的居民,大多数都是随军的家属吧?”

    “不错,永安南城的百姓一大半是驻扎在永州各城的兵士的家人,还有一些是被判充军的囚徒。这有什么问题么?”魏智问道。

    “将军,问题就在这里。就像将军说的,刘郃嚣张跋扈,欺压良善,那像他这样的人军中定然不止一个。不只是永安城,西方的玉屏关、北边的金安关、南边的暨南关,以及全国各地的关防城隘,有多少向刘郃这样目无军纪的高官子弟呢?还有那些吃空饷的,对粮饷上下其手的,又有多少?”

    说到这里胡轩喝了口茶,又继续说道,“就说如今驻守永州各城的守军,像刘家和将军所在的魏家这样的大家族,还有像袁兄这样,家族势力在一州或者数郡的中小家族所带来的私兵和那些发配充军的囚徒不算,军中大部分的士卒是招募来的良家子,这些人来到边疆,把家人也带到了边疆。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能过上安定的日子,就算是战事来了,他们也可以拼上性命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可是,刘郃这样有背景的中层军官是怎么对他们的?纵马伤人?还是欺男霸女?今天我有将军出手,能逼得刘郃留下汤药费,可其他时候,将军看不到的地方呢?”

    “军中哪里有这么多刘郃这样的人呢?”魏智有些底气不足说道。

    “这话将军信么?前线的将士拼死作战,换来的是什么?是受伤了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只能在伤口溃烂中等死,就算是命硬的,挺了过去,也只能是落得个残疾,然后被扫地出门;是战死了,朝廷的抚恤金经过层层盘剥,到他们的父母妻儿手中,只剩下少的可怜的残渣;是打了胜仗,满心欢喜的带着赏赐和缴获的战利品回到家里却发现,自己的家人被留在后方的上官欺压,上告无门就只能家破人亡。这样的例子不用多,一万人里有个三五十例就已经足够让全军军心涣散了。谁没有父母妻儿呢?谁不担心自己在前方浴血拼杀,自己的父母妻儿却遭人残害。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军心,还请将军教我。”

    听完胡轩一席话,魏智默然。片刻后才说道,”近年来,朝廷所能招募到的士兵越来越少,而招募到的士兵中,流民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多。朝中诸公已经有把募兵改为征兵的想法了。”

    “真要是改了征兵制,那军队的战斗力可能还要更差。募兵制度下起码招募来的士兵还能知道为何而战,征发来的士兵,能有什么战力?”

    “不改的话恐怕以后就招不到新兵了,流民组成的新兵军纪太差,战斗力也不太能看,难道以后让我们这些将领,自己单枪匹马去冲阵吗?”

    “十三年前先帝东征,与大周皇帝会战于永平城下,周军人数比起我军还要多,可是两军拼了个势均力敌。那时候为什么军心士气可用?为什么不会怀疑自己军中有内奸呢?因为那时候先帝还在,叶家也还在。”

    “先帝?叶家?如今军中的问题和先帝还有叶家有什么关系么?”魏智不解的道。

    “因为先帝在时,世家豪族的手还不敢伸进军队里。你们魏家和陈家都是将门,魏家先辈出了多少名将,这才有了魏家如今的地位;陈家镇守西境,抵御了流火荒原上的游骑几百年,这才有了陈家在朝中的势力。而其他的世家呢?刘家一直在京城,六世三公,九代公卿,他们在军中没有根基,还有像太上杨家和太和杜家这样影响力在一个州或者数郡的世家大族,他们又有多少家族子弟充斥在军中?”

    “还是募兵难得问题啊,陛下和堂上诸公就推出了这样的政策,世家子弟可以带人从军,按照所带的人数授以校尉以下的军职,这样在解决兵源的问题的同时,可以顺带着培养一批拥有文化素养的基层军官,还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效果呢?这政策执行了近十年了,军队的战力越来越差不说,募兵难的问题还更严重了。这个政策,无异于扬汤止沸,抱薪救火。”

    “你啊,别这么冲动,这个政策制定时,可是有令师张使君的参与的。”

    “此一时彼一时也!陛下和堂上诸公的本意自然是好的,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原来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大多是底层士兵提拔和世代从军的小家族子弟。可这个政策出来后,大批的大中型世家子弟进入军中成为校尉、都尉和队正,由于这些人自己带有部曲,所以他们很快能站稳脚跟。遇到战事时,先被派出去的自然是那些没有背景的中低级军官的部众,这样时间一长,世家大族的子弟所占的中低级军官比重就会越来越大。”

    “这样会发生什么?”

    “最严重的情况下,所有的士卒都变成了这些大族的私兵,朝廷要用兵,只能和世家大族合作,真到那时候,就真的是皇帝陛下和世家大族共天下了。”

    “慎言!胡兄弟!这些话可不能乱说。要知道,我们魏家如今可是大夏最大的家族势力啊!”魏智一脸无奈的说道。

    “将军,您还不明白么?募兵的减少和招募到的新兵中流民的增多,不是因为良家子不愿意从军,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良家子沦为流民了。”

    “这是为何?”

    “因为世家的土地兼并,让原本很多有土地的自耕农变成了佃户。正常年景还好,一旦遇到灾荒,他们就只能成为流民。离开家乡,或者被招募为兵,或者被大家族招揽为佃户和农奴,这样他们还能活下去。若是他们活不下去的话,将军可还记得,大夏是怎么得到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