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臣 / 第四十九章 故事

第四十九章 故事

    “世子,老师才回到夏都一个月左右,就已经发生这么多事了?”胡轩不解的问到。

    “父王和令君一直有书信来往,后来拗不过以丹,派人去令君那里旁敲侧击也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

    “世子,请你转告郡主,郡主的情分,在下无福消受,这天下间好男儿多不胜数,何必在我身上白费力气呢?郡主身份高贵,在下如今也只不过是军中下将,配不上郡主。”胡轩犹豫了一番,还是说了出来。

    “你这家伙,我妹妹都没嫌弃你你倒是自己嫌弃上了。你和张小姐的身份就能配得上了?”朱以松怒气冲冲的说。自己的傻妹妹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臭小子,好几次要不是自己和弟弟以虎发现得及时,自己的傻妹妹就离家出走去永州了。最远的一次,朱以丹都已经走到了玄英郡,再往前就是玄录郡了。

    “辜负郡主,是在下不好,还请世子恕罪。郡主那边,在下会亲自解释一番。”胡轩再次给朱以松道歉。

    “行了,这些话你去和以丹说去吧。”说完,朱以松和一边的张许义张许礼见礼后,转身走回了后堂。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以丹郡主,抱歉。”胡轩心中烦闷,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

    “小轩,别想了,等到明年你和妍妍完婚了,郡主应该会放下的。”

    见胡轩还要倒酒,张许义一把夺过酒壶,张许礼则是在一边取走了胡轩手中的酒杯。

    “二哥三哥,你们坐着,我去走廊那边转转。”没了酒壶,胡轩也不强求,和张家兄弟说了一声,起身走到了三楼的栏杆处。

    天已经全部黑了下来,夏都城里各家各户的灯火都已经点燃,万家灯火照亮了整个夏都。

    扶着栏杆,看着夏都的万家灯火,胡轩心里想到了初见以丹郡主的那一天。

    七年前,胡轩和张许礼跟着张骥去拜访老平安王朱涛,现在的平安王朱正和作陪。看见胡轩和张许礼,朱正和特意叫来了自己的儿子朱以松和朱以虎,让他们两个人陪着张许礼二人。

    四个年纪差不多的少年一起走在王府内,四人年纪相仿,但是胡轩的心理年龄已经快三十岁了,在经历了刚刚穿越后的迷茫后,胡轩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好好活着,保护好自己的舅妈、表妹和老师。

    “许礼,他是谁啊?为什么是和你一起来的?”朱家兄弟认识张许礼很早,但是张骥收胡轩为弟子才是最近几个月的事,他们二人自然是不认识胡轩的。

    “他叫胡轩,是父亲新收的徒弟。”张许礼笑着拉过胡轩,把他介绍给朱家兄弟。

    “你好啊!我是朱以松,这是我弟弟朱以虎。”朱以松热情的自我介绍到。

    “你们好!”胡轩回应。

    接下来,几个少年在王府中四处闲逛,走到书房旁边的藏书楼,朱家兄弟带着胡轩二人走了进去。

    “好多的书啊!我爹爹也有一个藏书楼,里面的书也有很多。”张许礼骄傲的说到。

    “你们喜欢看书吗?”朱以松问到。

    “我不喜欢,我还是喜欢练武,以后当个将军。”张许礼说。

    “我也是。”朱以松和朱以虎同时说到。

    “小轩,你呢?”三人一起看向胡轩。

    “当将军也不能只练武,书还是要读的,尤其是兵书。只练武的将军也不过是莽夫和先锋,会排兵布阵的将军才是统领万军,驰骋疆场的大元帅。”胡轩故作高深的说。

    “说得对!爷爷就常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能指挥万军的才是帅才。胡轩没想到你连这些都知道。”朱以松震有点惊的看着胡轩。

    “我是在老师藏书楼里的一本古书上看到的。”胡轩脸不红的说。

    胡轩以前好歹也是文科毕业的大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的文化水平,胡轩只能说,比起璀璨的中华文化,差的很多。

    张骥的藏书楼里珍藏的书籍多半是收录的名人名言和历史书籍,也有一些诗词和兵书,不过内容都很粗浅和简单。

    “我们各自挑一本书看吧,爷爷和张叔父还要谈很久,我们去后花园的花廊去看吧。”朱以松提议。

    “好!”其他几人也没什么意见,各自挑了一本书,跟着朱以松到了王府后花园的花廊。

    几个人坐下看了一会书,胡轩就听见了一个焦急的声音传了过来。抬头看去,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哭着喊着叫人,仔细一听,却是说小郡主跑丢了之类的话。

    放下书,胡轩看见朱家兄弟和张许礼也已经走了过来。

    “黄姨,怎么回事?以丹呢?”

    朱以松拦住哭着叫喊的妇人,着急的问到。

    这个妇人是王府里负责照顾小郡主朱以丹的,是从小看着朱以丹长大的。

    “以松,怎么回事?”当时还是平安王世子的朱正和走了过来,看了看哭的不成样子的黄姨,问到。

    “世子,今天世子妃和郡主带着我们出去,恰逢东市有庙会。人太多了,所以奴婢一直牵着小郡主的手,可是就一个拐角,我就感觉手上一轻,小郡主就不见了。”

    “什么?你说以丹不见了?”朱正和一把抓住黄姨的肩膀。“韵淑呢?世子妃呢?”

    “世子!郡主和世子妃带着人在东市寻找,于管家去紫阳县衙和五军都督府求助了,奴婢就回来通知世子。”

    “正和,出什么事了?”正在谈话的平安王和张骥也走了出来。

    “父王,以丹在东市走丢了,孩儿正要把王府的侍卫家丁都派出去寻找。”

    “以丹走丢了?快,所有人都去找,就是把夏都翻过来也要找到。正和,拿着为父的令牌去五军都督府,安平尹和紫阳县衙,让他们派人一起去找。”平安王不容置疑的下令。然后又转身和张骥说:“贤侄,今天的事本王的意见就是这样,贤侄好好劝劝叶相,先帝刚刚过世,现在不太适合闹这么大的动静。”

    “王爷说的是,在下一定会和叶相好好商讨。许礼,小轩,你们先回府去,,把府上的人手都调动出去,松亭坊离东市比较近,你们也帮忙在附近找找。”张骥答应了平安王的话,转身吩咐张许礼和胡轩一起去帮忙找找小郡主。

    “好的!父亲(老师)。”张许礼和胡轩应了一声,问了下小郡主的穿着后,转身就出了平安王府。

    出了王府,二人跳上张府的马车,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松亭坊。

    “三哥,这位小郡主是谁啊?”

    那个时候的胡轩,对于夏都的一些贵族世家子弟,并不熟悉。

    “小郡主啊!那是平安王的孙女,世子的女儿,朱以松的妹妹。从小就被平安王宠大的,五年前被平安王带着入宫,先帝见了十分欢喜,当即就御封为玄英郡主。你要知道,按照规制,王爵的孙女是不能封郡主的。所以啊,这位小郡主是大夏唯一一个被封为郡主的王爷孙女,就连皇族的几位老王爷的孙女都没这个待遇。”张许礼给胡轩解释到。

    “还真是个大人物,她要是出了什么意外,怕是整个夏都都要抖三抖吧。”

    “现在不是已经在抖了?你看看外面,五军都督府的士卒已经上街搜寻了,那边是安平尹的衙役和捕快,来的还真快啊!”看着街道上不时出现的士卒和衙役,张许礼感慨道。

    “停车!里面的人出来。”突然间,马车被人拦了下来。

    “瞎了你们的眼,看清楚了,这可是张仆射府上的马车。”车夫不满的喝道。

    “奉五军大都督将令,巡查东市附近所有过往马车,请配合。”听到是尚书仆射张骥的马车,带头的都伯也客气了很多。

    张许礼和胡轩听见外面的对话,只得是掀开马车帘走了出来。

    都伯看见马车里出来两个少年,乘着车帘未放下时看见马车中并没有张骥,不由的有些恼怒。

    “我是张府三公子,刚刚从平安王府回来,你们既然是奉命巡查,就快点,本公子还要回府去带人来帮忙。”张许礼站在马车旁,看着围在四周的五军都督府的士卒,说到。

    “张公子说笑了,快!让开,我们去另一边查。”领头的都伯听了张许礼的话,陪着笑脸退开了。

    “三哥,你回去吧,这里离东市已经不远,我就先在这附近找找,你回去叫人。”胡轩环顾一周,对张许礼说到。

    “那行,你小心点,张所,你跟着小轩。张为我们快些回去。”张许礼吩咐一个家丁跟着胡轩,然后跳上马车疾驰而去。

    “胡轩公子,我们去哪里?”家丁张所看着胡轩,小声问到。

    以前同样是下人,可是这个小子变成了老爷的弟子,一下子地位就和自己这些人不同了,张所等人对于这个幸运的小子,心里是又羡慕又嫉妒。

    “所哥,去东市吧,那里现在是有庙会,人很多,小郡主才十来岁,应该走不远,但愿没碰到别有企图的人。”胡轩看了看方向,朝着东市的入口走去。张所答应一声,也跟了上去。

    人贩子这个物种,不管是在胡轩以前的世界,还是这个世界,都是被人深恶痛绝和万人唾弃的。在这个世界,各国的律法都有规定,拐卖他人子女被抓住,最高可以直接枭首;抓住人贩解到官府,可以得到十两白银的赏钱,当场把人贩殴打致死的,可以酌情宣判无罪,当场释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国都深受人贩的毒害。在大夏,曾经有过宰相的孙子被拐走;在大周,甚至于有一位皇室旁枝的继承人被人拐卖。

    最出名的,莫过于三十年前的一桩案子,时任谏议大夫黄通,因为得罪了上级,遭人弹劾被贬出夏都,前往靠近北部边境的横山郡为郡守,路经山中峡谷遇到一群盗匪。黄老大人以为必死之时,山上一个青年出手救下了黄通一家。

    后来接触之下,黄通及夫人都觉得此子不错,就招为女婿。然而直到快成婚时,黄夫人才发现,这个青年很可能就是自己十年前走失的第三子。和黄通一说,老两口叫来青年和其父母一对照,当即就确定了身份。刚刚被贬官的黄老大人,在准女婿变成失散多年的幼子这一变故的打击下,黄老大人就此撒手人寰。临终前给朝廷上了一份遗表,痛斥人贩子为了利益,害的他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对于此等人应该抓住就处以极刑。最后又说出了自身的遭遇,若不是夫人发现得早,岂不是要发生兄妹乱伦的人间惨剧?

    这份遗表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还是御史中丞的叶丞相,连夜起草了一份打击人贩的奏折。第二天早朝,大夏皇帝就下诏,全大夏范围内开启了一场清扫人贩的运动。当然,那些在大灾之年卖掉自己妻子儿女和卖身的不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