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修炼屠龙术,老朱求登基 / 第七章 春风吹又生

第七章 春风吹又生

    蓝玉还沉浸在方才朱允熥描绘历史的震撼之中,摇了摇头。

    朱允熥不急不恼,笑着说道:

    “我方才最先说的是父亲生病一事的主要矛盾,是治病而非演戏。”

    蓝玉点了点头。

    朱允熥又道:

    “然后说,治国也是这样的。

    “治理明朝,要抓住主要矛盾。

    “大明朝的主要矛盾,便是人地矛盾。

    “这也是治国安邦的重点。”

    蓝玉又点了点头。

    朱允熥道:

    “一个王朝的灭亡,固然是和天灾,与赈济不利等人祸关系密切。

    “但潜藏在这些表面现象中,最深处的原因,却是‘人地矛盾’!

    “治理国家,如果只是想着解决‘天灾’或者‘人祸’。

    “那无异于儒生所说,皇兄朱允炆所作的那样,在父亲病床前尽孝。”

    窗外,朱允炆听着朱允熥所说,脸色涨得通红。

    朱允熥又道:

    “换句话说。”

    “只要‘人地矛盾’存在,那么总有一个天灾,总有一个人祸,会导致王朝灭亡。”

    朱允熥顿了顿,又道:

    “如果方才我举的例子,无法理解的话,不妨从理论上设想。”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有了粮食,才会有一切。”

    “在中原,按照节律耕地种田,是能够收获最多的方式。”

    “生产力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而从秦汉以来,盛世之后,人口增长,农具丰富。”

    “土地作为生产资料,成为了最让人们追捧。”

    “只要是土地是最稳定的收益方式。”

    “那么就存在人地矛盾,就会导致土地兼并,就会形成元末那样的土地格局。”

    朱允熥又指了指那群圈外的大蒜:

    “只要形成元末这样的土地格局。”

    “就会存在这些饥寒交迫的人们。”

    “这群人无地的人们饥寒交迫。

    “也许是哪里有狐狸叫。

    “也许是哪里的白蛇被砍成了两段。

    “也许是哪里挖出了一只眼的石像。

    “砍下木头当作兵器,支起竹竿作为战旗。

    “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

    “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腐朽的王朝被推翻了,在这个基础上,建造了一个新的王朝。

    “这些事情,舅姥爷一定非常熟悉了。”

    蓝玉听着朱允熥一系列言语,眼睛瞪地极大,有些不可置信。

    这段事情,他蓝玉当然熟悉。

    虽然蓝玉相比开国的一些武将,年龄很小,但也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从元末乱世走过来的。

    蓝玉当然知道,朱允熥说的,挖出来的一只眼石人是什么东西。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首童谣,响彻大江南北。

    无数的起义军,哼着这首童谣,揭竿而起,诛灭暴元,

    朱元璋带领的起义军,也是如此。

    可是,建立一个新王朝,整顿吏治,在天灾的时候救济,不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难道说……

    蓝玉突然想到了朱允熥所说的那句话,大明王朝的基本矛盾,是人地矛盾。

    只要‘人地矛盾’存在,那么总有一个天灾,总有一个人祸,会导致王朝灭亡。

    那岂不是按照朱允熥所说,大明王朝也终有一天,会和曾经的元朝一样,被他人所灭亡。

    蓝玉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今夕何年的感觉,紧皱着双眉,问道:

    “难道说,大明未来,也会如此?”

    朱允熥看着蓝玉,心中暗暗点头,终于明白了他所说的关键。

    蓝玉看着朱允熥点头,肯定了他的想法,面色一白:

    “那么,这‘人地矛盾’,便无法可解了?”

    朱允熥眯着眼,看着蓝玉,微笑道:

    “这便是所谓封建王朝的历史周期律。”

    朱允熥看着蓝玉,平静地道:

    “上至秦汉,下到暴元。”

    “每一个王朝刚开始的时候,经济、民生都相对发达。”

    “人们也大多能够过上几十年不错的日子。”

    “但少则一百年,多则两百年,便会成了方才我所说的样子。

    “类似元末土地格局。”

    “进而引发战争,改朝换代。”

    “不过这些起落,都不重要……”

    这是穿越前简单的历史知识,朱允熥说的很是平静。

    但在蓝玉耳中听到,却无异于平地一声雷。直把蓝玉惊得跳了起来。

    这还不重要吗?

    窗外的朱允炆,眉头紧皱:

    “皇弟所说听上去有些道理,可却也无法证实……”

    朱元璋却是叹了一口气。

    今年是洪武二十五年,从登基算来,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之久。

    这二十五年,朱元璋唯一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万世永存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纵览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又结合了他对元朝末年社会的理解,再加上这些年来,对于朝堂政治的摸索。

    朱元璋总结出了一系列巩固大明王朝长治久安的办法。

    难道说,这些方法,都是无用功?

    朱元璋耸了耸肩,并没有太过在意朱允熥所说。

    屋内,朱允熥似乎是像猜到了朱元璋想法一般,把头歪到了另外一侧,笑着对蓝玉说道:

    “舅姥爷,咱们拿当朝为例,你可还记得皇爷爷前些年,搞的一些案件?”

    蓝玉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前些年鼎鼎大名的“空印案”、“郭淮案”,每一起案件中,都死了无数人。

    朱允熥点了点头:

    “这便是皇爷爷做出的努力,可惜虽然说比儒家那些表面功夫管用一些,但仍然还是浮于表面,没有触及根本。”

    “处理完一些官员,当地倒是能够海清河堰一段实现。”

    朱元璋认为,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从严治理官僚,免得让他们为祸百姓。从而延长大明王朝的寿命,达到万世永存的效果。

    朱元璋便因此发动了“空印案”、“郭淮案”的一系列针对明朝官员的案件,大开杀戒,用严厉的刑罚来让官员害怕。到目前来看,的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朱元璋甚至认为,这个政策。子孙后人,也不需要做什么改动。只要能够坚持这个政策,因循下去,朱元璋有信心,能够维持大明王朝的万世不颓。

    朱允熥心中想着朱元璋的政策措施,叹了一口气,又道:

    “但不过十数年,便会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