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修炼屠龙术,老朱求登基 / 第十四章 你为帝王,大明必亡

第十四章 你为帝王,大明必亡

    皇宫后院,长生殿。

    丝竹声声,舞乐阵阵。

    朱允熥半躺在摇椅上。阳光斜垂,被窗棂分割成一片片,照在朱允熥身上。

    朱允炆在一旁,看着朱允熥房间中歌舞景象,坐立难安。想说些什么,又犹豫不肯开口。

    朱允熥将眼睛睁开一条缝隙,看了一眼朱允炆,先开了口:

    “不习惯?”

    朱允炆摇了摇头,他从小都被要求按照儒学圣人的标准进行衣食住行,如此排场的声乐表演,只是在重大的庆典上见到过。

    朱允熥看着朱允炆这个温吞的样子,嘿嘿笑道:

    “是不是觉得我只知道享乐歌舞,不求上进?”

    朱允炆被猜透了心思,面色有些尴尬。

    朱允熥淡淡地继续道:

    “我便是如此,挺好的。

    而且我建议你也不要有太过宏大的理想,比如成为千古圣君什么的。”

    朱允炆听着朱允熥的话语,面色刷一下的红了起来,眼睛瞪得像是铜铃,声音中都带着一丝颤抖:

    “为什么?”

    朱允炆从小被灌输的理想,便是要成为一个千古圣君,甚至到现在,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为什么你朱允熥凭什么劝我不要向千古圣君的方向努力?

    朱允熥看了一眼朱允熥,摇了摇头:

    “因为你不知道成为大明皇帝,治理国家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如果你成为大明的皇帝,若是求稳无为,还能苟活几年。

    若是一心进取,想要成为千古一帝,大明的寿元,在你手中最多不过四年。”

    朱允熥所说,朱允炆手中的大明,寿元不过四年,并非危言耸听。

    在历史上,朱标早逝,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再过六年,朱元璋也一病不起,朱允炆正式即位大统。

    待到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破南京,在位不过短短四年。

    朱允熥说得是事实,可事实也是最难以令人接受的。

    朱允炆听着朱允熥的话,被气得甚至浑身颤抖:

    “你如此折辱于我,是何居心?”

    朱允熥听着朱允炆带了怒气的话语,没有什么反应,甚至还将头向后靠了靠,双目紧闭,看着系统中增加的寿元。

    【屠龙修炼系统】

    【寿元:+1+1+1……】

    是何居心?当然是调动一下你的情绪,让你一会儿听课的时候认真一些,多给咱产出一些【屠龙经验】和【寿元】。

    毕竟,咱朱允熥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朱允熥挥了挥手:

    “给殿下吃茶。”

    一旁有身强体壮的侍女,拿了茶碗,向朱允炆走去。这些侍女,是朱允熥吸取了上次蓝玉闯进屋子,揍了他朱允熥一顿的经验。据说都是从小下过苦功夫、练习武艺的。

    朱允炆一个文若书生,哪里受的住这些身强体壮的侍女。

    被两个侍女摁着头喂茶喝。

    茶是好茶,但朱允炆被俩侍女拽着脖子,把茶碗往嘴里面灌,场面可就太滑稽了。

    朱允熥看着朱允炆狼狈的模样,心中叹了一口气。这样的“羞辱”,可能是朱允炆这辈子受到过最大的屈辱了吧。

    可想当年,祖父朱元璋当放牛娃、当要饭和尚的时候,受到了“羞辱”,要超过现在的百倍千倍。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朱允炆作为皇孙,生活的范围不超过皇宫,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对他不恭敬。朱允炆又怎么能够体会到大明王朝的普通人生活。

    别说朱允炆体验不到普通农民了。就连普通的官宦之家的生活,都离朱允炆太远。

    朱允熥看着朱允炆,有些怨恨,也有些同情。不过,这都和朱允熥关系不大。

    朱允熥心中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问道:

    “你可知,治理大明,首先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吗?”

    朱允炆呛了一口水,猛烈的咳了几声,回应道:

    “人地矛盾耳!”

    这一句话刚说出口,朱允炆就有些后悔了。在今天来到长生殿前,朱元璋再三嘱咐朱允炆,不能和朱允熥透露前些天,从朱允熥墙后面听到的内容。

    可朱允炆受到朱允熥话语和行动的“羞辱”,上了压力之后,朱允熥随便一问,就回答了出来。

    朱允熥听着朱允炆的回答,并没有什么惊讶。那天和蓝玉谈话的内容,朱允熥就是讲给朱元璋听的。

    而今天朱允炆拜访之初,朱允熥就想,是不是朱元璋派来打探,他前些日留下的扣子“解决人地矛盾方法”的,试探之下,果然如此。

    朱允熥轻笑了一声道:

    “允炆殿下,你可想知道,这‘人地矛盾’,如何解决?”

    朱允炆摇了摇头:

    “已有解决之策。”

    朱允熥看着朱允炆自信的模样,有些好笑:

    “不会是井田制,这种早已经被历史淘汰了将近两千年的办法吧?”

    朱允炆听着朱允熥一口叫出了“井田制”的名字,心中有些惊讶,但依旧自信的点了点头:

    “然也!”

    朱允熥摇了摇头,儒家也就是这点儿“烂活”了,一个井田制,念叨了两千多年,愣是没有成功的实行哪怕是一年。

    朱允熥手指沾了些水,在桌子上横画两道,竖画了两道,形成了一个“井”字,分成九块儿地。

    朱允熥指了指,问道:

    “你说的井田,可是如此?”

    朱允炆昂首,点了点头:

    “然也,如此这般,百姓便能安居乐业,有一块儿土地耕种,不会冻饿而死。”

    朱允熥摇了摇头:

    “井田制是一种解决人地矛盾的方式。

    “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说,每一户农民都能保证有一块儿土地,那么再也不会发生饥荒了。”

    朱允炆听着朱允熥的夸赞,胸膛不由地挺的更高了,一脸自信。

    朱允熥叹了一口气:

    “可惜,这种制度在现在却是没有丝毫落地的可能。

    朱允炆听着朱允熥的否定,怒斥出声:

    “不可能!”

    朱允熥笑了笑:

    “在现在实行井田制,的确是不可能,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现在这种土地格局,是一种生产力进步的必然。

    “历史不可能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