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清水河畔 / 第二十一章 自火的担忧

第二十一章 自火的担忧

    自强回家后,得知父亲并没有克扣那三位水手的工钱,反而好言安慰了人家一番。从那以后,虽然自火、自强伙同大家撑船划棑数次途经白浪滩,也曾去过“伏波庙”,但是因为全道长云游去了,未曾见面,而他的弟子们又不知道实情,老赵夫妇以船为家,四处飘泊,所以自强、自火与赵氏姐妹一别竟难再次见面。

    今见全道长往事重提,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也未免使人伤感,“哎,不知何时能见到好心救助过自己的老赵一家人?”自火默默地想,庆幸的是多年的闯荡江湖,已经使五人拥有过硬的水上功夫,“清水河五棹”声名远扬。

    冬阳偏西,河面光线逐渐暗淡下来,激流澎湃,涛如雷鸣的险滩便难辨深浅,正在勘察水势的自火等人不得不赶紧折返回木棑,杨长贵、陈玉全两人早已将饭菜做好了,大伙围着土火炉坐下,一边喝酒一边谈论明天划木棑的事情,大家都觉得今年冬季水势不同于往年,显得特别凶险,但要具体说出不同点是什么,如何应对凶险,大家又说不出所以然来,都只是纷纷表示明天应该特别小心,谨慎行事。自火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心想,要是自强在这里就好了,自强不但力气大,行动敏捷,是划棑高手,而且思虑缜密,记忆力惊人,深谙水路,多年的水上历练,使自强脑海中有了一幅清晰的水路图,他几乎熟悉了沿途上下每块礁石,根据水位在沿河礁石上显示出的高低,测知水流速度的快慢;根据船、棑的大小和吃水的深度,决定船、棑在波浪滔天,礁石林立的险滩中如何穿行,在危急关头,沉着地指挥大家如何划,力度拿捏的恰到好处,从而避免险情的发生,这一切是别人无法做到的啊!对于自强的过人之处,自火不得不从心底里发出赞叹,可是眼下没有自强在场,面对素有“阎王关”的白浪滩,自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竣性,对于此次能否顺利闯过白浪滩,心里实在没有多大把握。自火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书到用时方恨少,棑到滩头才知难”哇,但是自火马上意识到大战在即,提升士气很重要,于是在晚宴用尽,自火说了这样一句作为此次会议的结束语:“伙计们,今晚吃饱喝足,好好睡觉,攒足力气,明天顺利冲过白浪滩!”

    按照自火的吩咐,杨长贵,陈玉全两人天刚麻麻亮就唤醒大家起来吃早餐,待大伙吃完后,杨长贵、陈玉全两人又重新开始煮米饭,大家都明白,这是给那些河鸦准备早餐了。

    早餐后,河面上凉雾厚积,自火站起身来,走到棑棚前面的大松树圆木上,拢紧披着的棉袄,坐了下来,随即习惯性地掏出铜烟杆,装上烟丝,用火镰石打火点燃了,一边吸起烟来,一边陷入了沉思。白浪滩是清水河第一大险滩,大自然鬼斧神工,整个河道里巨石林立,河流被分成了数多股水道,同一河面横截面,河床水位竟然高低交错,少许地方,小股高水位水流出现倒流现象,仅仅在靠右岸处,有一道十多米宽的流水甬道。清水河中水的时候,水浅的地方不超过三米;枯水季节,最浅的地方,水深不足一米,河底的鹅卵石及青黑色的暗礁历历可见。大水时水流多股,航道多样,正所谓“船有船路,棑有棑道”,上行船走缓水路,下行棑行急水道;若逢中、小水的时候,行船划棑就必有讲究,因为此时最适宜大船、木棑行走的水道也就是右岸这一条十多米宽的甬道,除了少许轻便灵巧的渔船等小木板船可以在巨石间穿行外,一般大型的运货船、官船、木棑都必须经此甬道上、下白浪滩,在没有机械动力的年代,为了防止上、下船棑相撞的悲剧发生,一般是上行船避让下行棑。从前,人们行船划棑,必须在桅杆顶端高擎一面颜色鲜艳的旗帜,这就是棑旗,棑旗的作用主要有三点:其一,表白身份。表示主人家是谁,制造声势,用来镇吓沿江水匪,其作用类似于以前镖局的镖旗。其二,醒目的标志。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当远处的船朝我们驶来,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桅杆,在桅杆顶端插上一面旗帜,目的是让向上行船的人们趁早发现从上游飞驰而来的船棑,及时选择水面宽阔,水势平缓的河湾地方停船避让,以免相撞。其三,可以辨明风向。根据风向决定大船是应该竖起风帆或是降下风帆行走。

    关于水底暗礁,自火不由得拧紧眉头,眉间的川字纹显得更深了。白浪滩“七十二暗礁,礁礁把命绞”,说的是农历四、五月清水河涨洪水,白浪滩河道中平日露在水面的巨石如今都成了堆堆暗礁,汹涌的洪峰遮盖了所有的巨石滩涂,航道模糊难辨,在震耳欲聋的浊浪声中,剧烈颤抖的木棑,带着尖利的呼啸声,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白浪滩方向漫无目的地冲去,这些暗礁就成了过路棑上人员的绞命索,一旦撞上,顷刻棑散人亡。如今时至初冬,山寒水瘦,白浪滩靠右岸处仅容一挂木棑穿过的甬道,此时成为主航道,上、下的船只特别多,白浪滩由于落差大,水流丝毫不见减慢,甬道中零星散布着数座暗礁,使得过往船只、棑筏小心翼翼地避让着。浪涌暗滩,激流澎湃,如同鬼哭狼嚎一样,令人心惊胆颤,野性的河水像疯狂的野兽般奔驰突涌,一泻千里,虽乘奔御风,也快不了多少,那些冲撞在礁石上的浪花,激起数米高的浪头,卷起的漩涡似一个个巨大的无底洞。“吞浪船”和“打棑岩”不知吞噬了多少上、下滩的船只和木棑,令过往行人心惊肉跳,肝胆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