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 / 第248章 致富经

第248章 致富经

    “诸位,这就是最近开发的新产品……”晋阳城内,有商品开始吆喝,推销他们的煤球。

    主打的就是一个便宜,同体积的煤球烧得比柴火要久,价格却便宜两成左右。

    当然不便宜也没什么,奈何这是主事的意思,自己就是个打工的,无法做主。

    “火力猛,燃烧更持久,价格更便宜,难得是没有熏人的黑烟!”伙计一边吆喝,一边点燃煤球,用的是个铁皮炉子。

    东西是好东西,自然就有许多达官贵人家的管事,出面买了一批回去试用。

    当然里面也有托,比如说并州牧家的管事。

    于是有人看到,并州牧的管事都买了,那就有不少人跟着买些回去试试。

    张家的燃料费是真的高,且不说冬季的用度,只说家里设置开水房,十二时辰烧开水。

    张和与家眷要洗漱,热水就必须立刻送上。

    平时饮水,也都必须是烧开的水。

    也是穿越到这时代,张和才发现主流是喝生水,直接在河里打上来,撑死沉淀一下泥沙,就送到水缸里面备着,有没有寄生虫卵都不管。

    别人怎么样他不管,反正他这边要求家里人必须要喝开水。

    其结果就是五兄弟家里也都这样,又因为刘备是这样,于是一圈的人跟风也这样。

    喝凉白开的习惯,就官吏阶级逐渐推广开来,甚至下面一些豪商也那么学习。

    到这一步,燃料费可就蹭蹭上涨,很多不太富裕的家庭,可没办法支持。

    试了一两天,发现真的好用,自然就大批量买。

    随即有人发现,这玩意就是石炭粉加黏土加工而成,就直接去矿场买了两车回去,自己团一批拿去卖,比打柴轻松得多。

    砍柴也是有讲究的,只有柴木能砍,只有枯枝和旁枝能砍。

    当然乡里的百姓就轻松一些,除了木头,干草也能砍回去作为燃料。

    否则真逮着树木就砍,猎人怎么办,木材商怎么办?

    团煤球赚了钱,樵夫就雇佣几个樵夫或者闲汉帮忙团煤球,不知不觉就包圆一县的煤球。

    久而久之,太原郡各县的人发现,樵夫都不打柴了,就卖煤球。

    那无所谓,反正都能烧,用着也还算方便。

    最后就有意识到商机的,奈何开矿的时候,发现张氏商行早已把几座大的煤矿都买了下来。

    就那产量,已经完全可以供应太原的用度。

    好在还算厚道,也仅仅是足够供应太原郡的用度。

    最后的最后,大概别说樵夫,估计烧炭的都要被抢了买卖。

    倒是乡里的百姓舒服了,没人跟他们抢柴火,可以打柴打个爽!

    烧炭的成了最大的输家,毕竟原料成本提升,且木炭卖不出价格。

    煤球推广开来后,晋阳这边突然有了个新的行当。

    就是一家店铺,未必多么当街当巷,只需要三四口大锅,十二时辰烧着开水。

    “开水,一文钱一桶!”伙计吆喝,提醒周围的住户。

    这官吏有喝开水的习惯,可也有很多人没这时间,还要浪费柴火。

    花一文买一两桶开水回去,差不多也够喝一天的。

    别说官吏,就算是普通百姓,有条件也会买一桶回去。

    主要是这开水被传得神乎其神,说喝这个可以去百病。

    最后官府少不得一番宣传,辟谣包治百病的传闻,只说是预防大部分疾病。

    结果就是更多人去买开水回去喝,但不会有觉得开水越热越治病的白痴了……

    于是没多久,大众澡堂就出来了。

    专门有热水和温水池子,把身子洗干净往里面一泡,整个人立刻舒坦起来。

    仅仅是一个煤球,晋阳百姓的生活习惯就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自晋阳开始,到逐渐辐射到整个太原,居然隐约有朝着外围扩张出去的趋势。

    主要辛苦一天的百姓,发现泡个热水澡,回去睡上一觉,第二天能更有精神,干活也更有效率。

    于是慢慢的,就有了泡澡的习惯。

    主要还是经济好,收入多了,才舍得这样消费。

    “也就是推拿还不普及,否则这搓澡的,估计也差不多出来了。”张和听下面的人汇报,不免笑着说道。

    还能有专门搓澡的?

    他随口那么一说,周围一圈的人立刻竖起耳朵。

    这开水房和澡堂,都是张和随口念叨,被人听了过去,最后才搞起来的。

    显然,这的确是能赚钱的行当,哪怕是个辛苦钱。

    自然而然的,今晚之后,怕是有人会专门研究推拿,甚至来个简化版的搓澡工。

    后续器具齐全了,大概还会顺便修个脚。

    真到那个时候,就不得了!

    修过脚的,过段时间这脚就很不对劲,巴巴跑去搓澡,挫不挫都随意,就为了修个脚。

    而且能去修脚的,那可非富即贵。

    张和也就随便吐槽,奈何里里外外都是生意。

    跟着他的官吏,脑子灵活的,基本都能有个稳定的收入,难得是这收入还干净。

    张和不知道吗?张和当然知道!

    问题这都是辛苦钱,他看不上!

    要不是煤炭要用来炼钢,这煤矿谁愿意接手谁接手。

    这玩意赚钱归赚钱,麻烦一大堆,处理不好伤名望。

    七月中旬,张和带着官员来到冶炼坊这边,高炉炼铁,铁水流入坩埚里面,有专门的铁轨送去指定的地点,最后浇筑成一块块的铁锭。

    “得,看到没有?”张和指着淬火完毕的铁锭说道,“这效率可以吧?”

    以前没坩埚的时候,这铁水基本都要流在地上,再收集起来锻造成型。

    官吏就这样看着这高炉,有专门的传送带,把铁料送到高炉顶部投下,然后经过煤炭高温煅烧,以及鼓风设备不断鼓风,铁水源源不断的流出,经过坩埚送到指定的地点浇筑。

    坩埚不在的时候,把出水口关掉,铁水就不会流出。

    理论上就这高炉,三班倒十二时辰连续不断的炼铁都不成问题。

    这样算的话,这效率就有些可怕了!

    “就问你们,这玩意赚不赚钱?”张和看向众人。

    “大赚!”连贾诩都不得不承认,这投资真就一本万利。

    就可惜了,没多买点股份,保守了。

    稍微能让心情好点的,就是后悔的不止他一个。

    也有人想着要不要自己也搞一个这样的作坊,就是这高炉的结构,还有这坩埚的制作工艺,不搞清楚那基本没戏。

    等到搞清楚,人家这边已经完全抢占市场,再开作坊就没什么赚头了。

    品质大家也看过,不逊色于镔铁,或者说就是镔铁,价格肯定比镔铁便宜许多。

    这铁锭的价格降下去,那么铁铺可能都不自己炼铁,买铁锭回去打铁还实惠一些。

    而就算价格稍微下降,利润也是翻倍,100%甚至150%的利润,谁不眼红?

    倒是以后普通的铁锭,可能要卖不出价格了。

    “忘记说了!”张和突然想到什么,“因为经费有不少节余的,所以额外开了个作坊!”

    一行人疑惑的跟了过去,结果发现冶炼坊的旁边,还真有一个额外的区域。

    里面也是在烧制东西,第一批的成果已经烧制出来。

    “问题来了……”张和把第一批的货物拿出来,“你们喜欢白瓷,还是青瓷?”

    既然山西也有高岭土,那么不顺便建个陶瓷作坊,岂非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