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殖民全球 / 第九十九章·贝海拾珠,人才济济

第九十九章·贝海拾珠,人才济济

    随奏疏而来,果然有一沓试卷。

    这次会试有六千多人参加,评阅之后,取了前三百六十名为贡士。

    殿试只考策论,整整齐齐三百六十份,朱由检草草翻了翻,发现考官居然没用百分制,只是推荐了前十名。

    那还看个屁!

    这么多没标点的文言文,我看得懂么?

    翻到最后,又是一份名单,估计袁可立也猜到皇帝看不懂,又附了一份三百六十位贡士的会试成绩单。

    引入百分制后,八股文的权重被稀释了一半,而且袁可立、孙承宗命题也与施凤来、张瑞图之流截然不同,所以贡士排名发生了变化。

    原本前三名应该是:刘若宰、何瑞徵、管绍宁。

    如今这三人却都没进前十,前三名是:

    曹勋、金声、史可法!

    看到史可法,朱由检才认真起来,历史上史可法是三甲第二十六名,总排名第九十六,他会试能排第三,应该不止是八股文权重低了!

    估计,关于“削藩”的策论,也写得不错!

    曹勋倒没什么印象,金声似乎也是个抗清到底、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看了一遍名单,朱由检又找到几个眼熟的名字:

    陈起龙、刘之纶、吕大器、宋应星

    陈起龙是个将才,有勇有谋,曾以弱势兵力打败过李自成。

    与之相比,刘之纶则是个赵括。

    此人曾被原型以从七品的翰林院庶吉士,连升九级,擢为正三品的兵部侍郎,因此名扬天下,“己巳之变”后,曾自募兵马一万,立志收复失地,结果在遵化城外遭遇了代善的三万八旗铁骑。

    气节倒是有,当时一万新兵未战而溃,刘之纶毫不畏惧,振臂高呼:

    “毋多言!吾受国恩,吾死耳!”

    言毕,拔剑出鞘!

    单骑冲杀,死于乱军之中……

    如此气血,如此胆魄,如此悲壮,直追《亮剑》之骑兵营孙德胜!

    这人可以用,只是不好让他带兵打仗了。

    吕大器名声很响,陪伴南明小朝廷多走了五年,但这次排名倒数第一,而最后一个宋应星,才是真正的贝海拾珠——

    正是写下《天工开物》那位!

    宋应星出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二十九岁那年以全省第三的好成绩中举,当年意气风发,虽赴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

    万历四十七年、天启二年、五年,依然落榜。

    这是第五次了!

    历史上,他还是要落榜,就此绝了这念头,开始闭门写书。

    谁知,会试一改革,还把他给救了?

    朱由检本想点史可法当个状元郎,但看到宋应星会试排在第三百二十一位,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既然引入了百分制,就不要带头破坏规则了吧?

    柳如是第一次行使了宫正局女史的职责——

    给皇帝念殿试试卷!

    朱由检听不懂文言文,但老祖宗和周皇后听得懂啊,柳如是每念一卷,三人就讨论一番,而后给出评分,多少有些像后世的选秀节目!

    朱由检都想转动椅子了……

    三百六十份试卷,其实也不少,足足念了七天!

    倒不是柳如是念得慢,而是朱由检听不太懂,往往要周皇后解释、翻译,拗口处还得重复,进度就慢了。

    打完分,成绩单和试卷又被送回京师,朱由检给出了终评建议——

    各考官依然按百分制打分,取平均值,占五成。

    为了彰显殿试荣耀,皇帝打的分数,独占五成。

    两项合计,得出最终排名!

    解决了这个难题,朱由检才拿出张嫣的信,她也小小的告了袁可立一状,但不是殿试的事儿,而是辽东战事!

    张嫣说,内阁本已议定趁皇太极率八旗精锐亲征蒙古各部,敦促袁崇焕出兵,跟毛文龙打个配合,争取把防线推到锦州以北。

    毛文龙倒是动了,袁崇焕却再三推脱,不是说粮草不济,就是说士兵装备不足,而实际上户部早已发足了两年的兵饷,而且在七月份又送了八百万担粮草过去,火器、铠甲更是要多少给多少!

    怎么可能不足?

    开朝会时,张嫣建议赶紧把这个夸夸其谈的袁蛮子撤了,换个能打仗的过去,眼看皇太极都打到兴安岭去了……

    可惜,袁可立不同意!

    张嫣有点生气,倒也没提什么要求,只是把袁崇焕最新一封奏疏附在后面,意思让朱由检看着办,她反正没辙了!

    袁崇焕的奏疏很长,朱由检没看懂。

    张嫣和袁可立都知道皇帝是个半文盲,所以写信都很直白,虽没用标点符号,但该断句的地方,都空了一格,他也能读。

    袁崇焕不知道啊……

    看不懂,找皇后。

    周皇后拒绝了,眼神表示:

    没有附加动作的念信,臣妾就不参与了!

    朱由检差点儿笑出声来,这段时间一直点火,把这妮子青春痘都憋出来了,老祖宗在侧,也没挑破,遂让柳如是继续念。

    不仅要念,还得翻译。

    袁崇焕话太密,但意思很简单:

    要出兵,可以。

    但是,毛文龙得归我管。

    否则他不听指挥,耽误了大事怎么办?

    “好得很!”

    朱由检冷笑一声:

    “狐狸尾巴藏不住了吧?”

    柳如是妙目流转,兴奋的说:

    “陛下要收拾他了?”

    “传旨!”

    朱由检微微一笑:

    “加封袁崇焕为登莱巡抚,仍以蓟辽督师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并登州、东江二镇总兵于治下,总揽辽东战事,收回毛文龙尚方宝剑,亦归袁崇焕节制!”

    “啊?”

    柳如是目瞪口呆,疑惑道:

    “陛下,这个袁崇焕分明是个奸臣啊,您是不是……”

    “如是!”

    老祖宗轻咳一声,皱眉道:

    “皇帝自有决断,你瞎说什么?”

    柳如是缩了缩小脑袋,不敢说话了,朱由检也没解释,又说:

    “王承恩,你带朕旨意跑一趟东江镇,告诉毛文龙,袁崇焕的调令能拖则拖,不能拖阳奉阴违也行,决不能跑去送死。你先不回来,就待在东江镇,倘袁崇焕亲临,要收拾毛文龙,便取圣旨出来……”

    顿了一顿,说道:

    “明旨如下,着毛文龙尽起东江兵马、辎重,分水陆两部,尽快赶回南京,接应御驾回京,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