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原始部落之东夷崛起 / 第35章 种植 烧炭

第35章 种植 烧炭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万物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部落的族人们陆续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炊烟袅袅升起,弥漫在清晨的空气中,带着一丝丝柴火的香味。妇人们忙碌着生火做饭,陶锅中炖着热腾腾的肉、骨头和新鲜的野菜。小孩们在部族内到处嬉戏玩耍,不时传出清脆的欢笑声,给清晨的部族增添了几分热闹。

    狩猎队人员则开始准备外出狩猎。检查着石矛、弓矢、围网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高,众族人陆续来到广场吃早饭。

    吃过早饭,族人们开始分工,狩猎的族人带上石矛、弓矢、围网、绳索等。到部族大门口处找到自己的狩猎队,等人齐了就会马上出发。

    采集的妇人及队伍中的半大少年、少女背上背筐、背篓,拿着石镰,也在等待着队伍,今天队伍中会加入两个新人,这些后加入的新人运气好的也会遇到,加入的队中有自己的孩子或妻子。

    队长带着两个新人,他们都牵着牛,牛背两边各捆放着两个背筐。三人牵着三头牛来到门口,寻到了队伍,见人齐了也是不再停留,朝远处出发。

    这样的事在几个队伍中都在发生。

    一大早风虫在锻练完后,和家人一起吃过早饭,就被母亲风鱼放在背篓里带着来到了部落的大门口,先是找到了那五个进入冶炼组青年,让他们先去准备大量手臂粗的干树枝,几人应命而去。

    后与那四十多个采集队成员汇合,大家都背着背筐或背篓,背筐里有的放着藕节,石矛、石镰、绳索,待风鱼背着风虫到来,众人来到羊圈打开栅栏门,拿起羊圈草棚上放着的鞭子,把羊赶出了羊圈,接着又把剩下的二十头牛,及那二十多头猪赶了出来。

    四十多人,赶着牛、羊、猪出了部族,往部族南边河流沿着河岸向东行走。一路上,风虫站在背篓里看着河面上,薄雾缭绕,水面隐隐倒映着对岸边的树木花草,偶尔有几只水鸟划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缥缈,站在河边,放眼望去,只见绿树红花,青山绿水隐藏雾中。

    沿着河岸向东行走了大约十分钟后,河道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原本一直向东流淌的河水,突然转向了西边。这种转弯使得河道在这一段形成了一个宽阔的河湾。

    河湾两侧形成了很大的浅滩,这些浅滩地势平坦,覆盖着茂密的水草。水草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浅滩的边缘,一些小树和灌木丛点缀其间。

    众人赶着牲畜群走近浅滩,可以看到水草在水中摇曳生姿,在浅滩处,一些小鱼和虾类在水草间穿梭嬉戏,在清澈的水中若隐若现。

    在河湾的深处,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河底的淤泥和水草。阳光透过水面洒下斑驳的光影,使得这片水域显得异常美丽。远处几只水鸟在水面上悠闲地游弋,或是在水草中觅食。

    “阿娘,我要下来”风虫和风鱼道。

    风鱼把风虫放下,风虫下来后,来到一旁众人放下的背筐里拿出里面的藕节,藕节粗的部分都被吃了,只剩头部一节留作种苗,风虫拿出后招呼众人观看如何种植,之间他把藕节,斜横放,栽入了水滩的淤泥里藕节的头部稍稍翘起,做了示范后,众人看清,是如何种植后,重新背上放藕种的背筐,在风虫的授意下来到了离河岸十米远的浅滩中,这里的水深至半截大腿处,风虫在岸边大喊道:“够了!就在原地栽种即可。”

    那便听到风虫说可以栽种了也是松了口气,取下背筐放在水里,拿起筐里的藕节,弯腰埋入水中的淤泥中,这边没下水的三十多人也纷纷淌水过去帮忙。众人拿着筐里为数不多的藕节,弯腰往淤泥里埋。果然两百多斤的藕节,二十分钟不到就全部埋完。众人这才上岸,因是夏天的缘故也不觉冷,纷纷抖着腿上的水珠。

    风虫见这边把藕种完了,留下了十个放牧的族人,跟着众人返回,种藕来回不足一小时,众人回到部族,风虫把生姜、沙葱拿出来后,带上众人来到了部族驻地西边靠河的篱笆内侧,这边的泥土比较湿润背阴,让族人用石矛或者竹片翻动着泥土,待泥土翻好后,风虫将发芽的生姜分成一块块的埋在土里,又把沙葱排成一排排,秧了三排沙葱,让族人打来了水,把种植上生姜沙葱的泥土浇透,完事后。

    风虫带着众人把三颗枣树苗给种下,浇上水。把今日的种植任务完成。

    风虫分出三人,把一路上收集的部分需要晾晒的草药,搬出来晾晒。

    分出五人去搓制绳索。

    让剩下的二十多人跟着自己,分出十人去收集干柴干草,剩下十多人去河边挖取湿泥巴。这时广场冶炼队的五个族人已经收集了大量干柴。

    风虫过来后与众人打声招呼,就在广场边上选了处空地,指挥两人把过长的干柴砸断,带着剩下的三人,竖着码放干柴,中间放最长的干柴,依着中间竖着的高大干柴,竖着排列着一圈圈渐渐矮小的干柴,越往边上干柴越小,完成后,在木材堆上铺上一层干草。边上站着一群早已运土回来的族人在围观,风虫见泥土湿润度刚好,便组织人把泥土糊上柴堆,众人抓起泥巴从底部开始糊泥,风虫嘱咐众人别把木柴弄倒了。

    一阵忙碌后,泥土快封到顶部时,风虫让众人停下来。此时的柴堆已经成了一个小土丘,风虫又让人在小土丘底部一圈,均匀的挖了六个成人拳头大小的通风洞。至此粗制的一次性碳窑建好,风虫叫人拿来点燃的干柴从顶部开始点燃。

    点燃后,让族人注意底部的六个通风孔。

    在一边继续指挥族人码放木柴,码放好后,继续糊泥,顶部留孔,底部挖六个通风孔。堆了六个一次性碳窑后,把所有干柴用完。都点上火后。

    风虫来到第一个碳窑前,蹲下看着底部通风孔见已经烧到通风处,与族人讲解,一旦烧到底部通风口就必须用湿泥把洞堵上,待一圈通风孔都变红后,风虫指挥众人把底部和顶部的通风口全给封了湿泥。

    有个族人问风虫道:“少族长,吾等这般是为何?”

    风虫听有人问,对着围观的族人解释道:“这般烧出的木头,叫木碳,木炭也可以煮肉,只不过我烧炭,是为了冶炼矿石,只有木炭的温度可以熔化矿石,融化的矿石可以制造利器,比之石矛还要坚硬的利器。”

    族人们听得似懂非懂,不过还是信任风虫。风虫道:“你们在此烧制木炭,只要底部通风孔里面红了,就用泥土封上,所有通风孔封完就封顶部。待会族人带着干柴回来,尔等继续依此烧制,这边烧制好,可以到部族外烧制木炭。”风虫想着部族广场人多,万一把人烧伤可就不好了,这还是部族把小孩看的严。所以烧制木炭还是在部族外烧制。

    见众人应是,风虫就离开了。

    离开后的风虫先是在风芦这里拿了几根竹片,后有来到了部族的制陶工坊,来到工坊内,有些拥挤,看来竹棚的建造是迫在眉睫。来到工坊后,风伯起身迎接,风虫能来,把老头高兴坏了,因为风虫的原因,老头现在的地位那是相当高。风虫让其继续忙,好说歹说,把人劝去继续为部族发光发热。风虫看了一圈,发现陶轮又多了五个,现在七个陶轮齐上阵,制陶坯速度那是真的快。

    风虫叫起了,离的最近的妇人,喊了句:“婶婶,借用下陶轮!”

    妇人听风虫借用陶轮,笑着连忙让开,去做别的工位。

    风虫感谢了几句,就蹲在陶轮前,双手粘上水,拿起泥坯开始摊饼般,把粘土摊成一张厚约一公分直径三十公分的泥饼,摊好后开始盘边塑形,渐渐的有点像葫芦制成水瓢状,在正中间圆形底部开了一个五公分的洞,瓢的把位部分捏了一个管子,管子的出气孔同样是五公分。把瓢口捏成一个直径二十五公分圆形,方便翻过来时,刚好卡住地面。做好后,用绳子把鼓风机壳陶坯与陶轮分割开,小心翼翼的搬至一旁专门放陶坯的草垫子上。又用绳子量了量鼓风机壳大的瓢口,量好后,拿起一块粘土坯放至在陶轮上,转动陶轮把粘土压扁,在绳子一端捆上上修饰陶坯的竹刀,绳子另一头压在土坯中间,在此转动陶轮,很快一个圆形盖子被竹刀切割好,把多余的粘土拿走,在圆形盖子的中间位置,剜出一个捆绑扇叶树枝的旋转支点。连续又做了一副鼓风机壳。

    拿来了提前准备好的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棍,把粘土做成皮状,再将皮包裹在木棍上,切除掉多余的部分,小心抽出木棍,陶管坯制作好。后又制做了两根可以连接鼓风机通风的陶管坯。

    接着又制作了一个圆饼状的陶坯直径三十公分,厚约三公分的的陶孔坯,这圆形坯上排列着一个个的圆孔,用绳子切割分离,放至一边。风虫又捏了几个各式各样的坩埚。见快中午了,便停了下来。

    随着外面有人通知吃饭,风虫放下手中打磨的竹片,随着制陶队的人去吃饭。路上风伯与风虫聊着制陶的各类细节。也问询了风虫再做物件。风虫也没隐瞒。只是风伯听不听得懂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