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汉献帝,还好我有模拟器 / 第九十六章 暂缓处理

第九十六章 暂缓处理

    此时的杨瓒也不好反驳,毕竟董卓已死,罪魁祸首已经得到了制裁,况且陛下刚说的事情的确是董卓所下的命令,李儒作为董卓的部下,虽然助纣为虐,但朝廷诛杀董卓之后已经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令,如今再进行清算,的确有些过分。

    杨瓒在朝数载,自然明白陛下所言,已经给了他台阶,在此当众场合,驳斥陛下,只会让陛下对他更加不满意。

    “陛下,既然如此,那臣的确错怪李侍中了。”杨瓒微微低下了头。

    “杨尚书也是我大汉忠臣,所言所说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城外情况紧急,诸多大臣都被朕派去安抚城内稳定,所以没有召开朝议,没有给李侍中解释清楚的机会,才让各位对李侍中产生了误会。”张明继续说道。

    张明已经打算,待下一次召开常朝的时候,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他目前可用的谋士并不多,短时间内想要挖掘到新的谋士,或者说长安城里也许还有一些后世闻名的谋士,但他并不知道,也许有,也许没有。

    之所以张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主要还是他在之前的皇宫中,便已经发现很多本应存在的历史事件都受到了影响,改变了轨迹,比如曹操献刀,十八路诸侯围剿董卓还是因为他的设计,才有了这一步,现在刺杀董卓也是一样,李肃没有参加,王允也不再是主要出策人,这个时代的王允也没有当权臣的野心。

    这也就意味着他对于历史的前瞻性已经不再是最大的优势了,或者说他现在只是一个具有后世知识的皇帝,被搅合在东汉乱世中,所以这就意味他必须更要利用好手上已有的资源,做好每一件事情,而李儒便是一个资源,一个在当下最好用的谋士,一个必须依靠皇帝才能有地位的谋士。

    之后张明又问了一些尚书台运行的机制,他对于这种百官奏疏先抵达尚书台,然后尚书和尚书郎批示,最后在抵达宫中的方式非常不满,虽然这种方式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但他依旧很不爽,当然他不觉得自己的批示比这些尚书更加专业,但筛选奏疏的权力不应该交给这些尚书。

    “从今天开始,所有的奏疏都要进行批示,然后送往宫中。”张明说道。他暂时还没打算先由自己批示,东汉王朝虽然已经衰败,但这套班子至少目前还可以维持着王朝最后的脸面,他不觉得自己的批示比这些人更加专业。

    一个衰败落寞的王朝也是一个王朝,非一个人可以驾驭的了,这也是王朝末年皇帝再怎么努力也最多延缓王朝的死亡时间,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末代皇帝越努力,王朝衰败的越快。

    想要振兴一个新的王朝,有且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战争,死人是最简单的方式,旧的利益者死去,新的利益者诞生,新兴的王朝就产生了,封建时期,王朝换代都是这样的模式,二是改革,提高生产力,王朝慢性死亡的方式,之所以加上慢性,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改革有的时候虽然会提高生产力,但远不及旧的利益者壮大的速度,社会矛盾仍然会进一步激化,最终王朝还是会被毁灭。

    对于张明而言,东汉王朝想要振兴,一靠生产力提高,二靠战争,除去旧的利益者。这也是他以后的方向,但是对于现在的他而言,维持住大汉最后的脸面才是最重要的,大汉这杆旗帜不倒,他才有施展的空间。

    对于陛下的提议,杨瓒,郑公业等尚书彼此互相看着,他们作为六曹尚书,是无法替代尚书令或者尚书仆射来做决定的,一般来说,这种改制的内容一般需要尚书令的同意才行,或者当尚书令不在的时候,需要尚书仆射的同意才行,然而现在这两人都不在。

    “陛下,此等重要之事,我等无法做决定,需要陛下与尚书令,尚书仆射商量。”郑公业说道。

    “陛下,不如等下一次常朝的时候,再行商议此事。”杨瓒说道。

    杨瓒知道尚书令王允此刻正在杨彪府中,尚书仆射士孙瑞早上也去了太尉黄琬府中,这些人都在安抚着城内的世家势力,防止出现苟且之事,毕竟相比于处理政事而言,安全才是长安城的第一需要。

    张明虽然在宫内已久,但在之前,董卓统治期间,并不让他接触这些东西,所以他实际掌权才十几天,而且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安排着军队,所以对于政事的具体流程其实也不清楚。

    “那好,待战争结束之后,再行商议。”张明说道。

    张明不急于一时,战争没有结束之前,他并没有打算公开处理政事,虽然他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但在战争没有获取胜利之前,他的心中并没有完全的把握。

    随后张明便在六曹尚书的恭送下离开了尚书台,既然已经了解了政事的基本运行方式,那便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目的,虽然这些奏疏还是由尚书筛选之后再递交宫中,但稳定压倒一切,他不打算在此关键时刻横空生事。

    相比于城外的敌军,城内的守城士兵也在进行着日常训练,最近他们开始有些松懈了。

    城北敌军已经包围长安城数十天了,城东敌军也来了四五天了,而城西的敌军最近两天刚撤走,听说是因为粮草不足,所以不得不撤走了,反正对于长安城的守城士兵,将军未下令之前,他们所有的消息也都是从各种传言中获取,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经常会出现一条军中谣言就直接让军队四分五散的事情,因为底层士兵根本就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他们唯一的渠道来源就是各种传言,至于这传言是真是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过这两天长安城内传出了一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城东的敌军好像有动作了,要知道城东整整有十三万的敌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守城士兵的眼里,所以即使发生了一点举动,消息也是很快便传的沸沸扬扬,皇甫嵩治军再严谨,也阻止不了士兵互通消息。

    当然皇甫嵩也收到了这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