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玄幻奇幻 / 幽之殇 / “大贪巨贪”张怀远

“大贪巨贪”张怀远

    月色朦胧,中州府府衙灯火通明。都检使张怀远端坐大堂,面前摆放着一份报案状。报案人是一位老农,声称家中珍稀的耕牛一夜之间无故失踪,疑遭人盗取。

    次日黎明,张怀远亲率捕快前往案发现场。田间地头,蹄印杂乱,绳索断裂,显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盗窃案件。张怀远仔细观察,发现一处不显眼的鞋印,鞋底有独特的莲花纹路,这成为他破案的关键线索。

    回到府衙后,张怀远秘密派人城内所有卖鞋的店铺,寻找是否有同款鞋子的购买记录。暗地里,他让捕快们放低姿态,让贼人李四放松警惕。

    不久,一名名叫李四的赌徒浮出水面,根据众人的证言,那天正好有人看见这李四出现在案发现场,且李四也恰好拥有同款鞋子。他的生活习惯并不好,沉溺于赌博,负债累累,这使得他的嫌疑陡增。

    随后,张怀远将李四传唤至公堂,亲自审问。李四一开始狡猾抵赖,张怀远却用巧妙的方式引诱他露出破绽。他问道:“本都未提及偷牛案,那你告诉本都,前些日,你是否偷窥过那王寡妇沐浴?”说完,他拿起惊堂木猛地拍了一下。李四露出慌乱的表情,随即他说:“大人冤枉,我从未看过。”看到他的这一反应,张怀远心里已经有底了。接着他拿出证据,指出李四的鞋子就是案发现场的鞋印。李四此时无法再抵赖,最终低头认罪。

    ……

    长公主樱宁坐在中华丽的书房内,手中翻动着一叠厚厚的卷宗,每一页都记录着与张怀远有关的案件细节。这些年来,张怀远审理的案件数量之多,公正无私之名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眼前这些文件上累积的数字却让她眉头紧锁:“这真的是那个在短短五年内贪污七百万两白银的巨贪吗?”她心中疑惑重重,难以释怀。

    近年来,张怀远审理的每一个案件,无论是涉及的原告还是被告,对于他的判决无一不表示信服。他们的证词如出一辙,对张怀远的公正和清廉赞不绝口。这种一致的口碑,让樱宁公主感到困惑,也更加坚定了她调查的决心。

    中州的百姓们听说张怀远因涉嫌贪污被捕,他们并未像一般情况下那样群情激愤,反而自发地聚集起来,请求为这位他们心中的清官喊冤。他们来到中州府的府衙前,恳求道:“大人,恳请您向公主转达,张大人是真心为百姓的清官。他的俸禄常被用来救助贫困,他与衙役同甘共苦,无论案件大小,他都会亲力亲为。请问这天下,还有哪个官员能像张大人这般无私?”

    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如同一面面镜子,反射出张怀远的形象,也让樱宁公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樱宁决定深入挖掘,她开始重新审视张怀远的仕途轨迹,特别是他在中州任官的那段时期。她派遣了几位得力的亲信官员,他们都是擅长洞察秋毫、明察秋毫之人,去中州各地进行更为详尽的调查。

    他们在中州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蛛丝马迹,从繁华的市集到寂静的乡野,从权贵的府邸到官员的衙门。他们翻阅了大量的案卷,访谈了无数的知情者,试图从琐碎的信息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图景。

    然而,尽管这些官员没日没夜的彻查,但结果却让人沮丧。无论是地方的账簿,还是民众的口碑,张怀远似乎都保持着一副清廉的面孔。没有贪墨的证据,没有敲诈的痕迹,一切都显得太过平静,平静得让人不安。

    樱宁长公主皱紧了眉头,她原先的推测并未能带来预期的突破。那些富商巨贾和朝廷官员在表面上都干净得如新洗的瓷器,没有一丝污渍。

    樱宁长公主看着陆续返回的报告,心中的疑惑愈发深重。难道是她的判断错误?还是张怀远的狡猾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卢安郡,李淳,一个表面光鲜的郡守,却在私下里隐藏着令人咂舌的斑斑劣迹。他的名字,如同他的罪行一样,深入人心,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年复一年地得到了朝廷的赞誉和嘉奖。这一矛盾的现象,引发了长公主樱宁深深的疑虑。

    长公主樱宁,决定从李淳着手,揭开这层谜团。她下令都指挥使赵简,对李淳的家产进行全面的清查,不放过任何可能隐藏罪证的角落。同时,她也指示都御史李澹,要对李淳自上任以来经手的所有案件进行复查,每一宗,每一件,都要重新审理,以揭示那些可能被掩盖的真相。

    随着李澹深入的调查,尘封已久的李安之事再次成为公众焦点。长公主樱宁,原本期待通过李安找到关键,但面对李安疯疯癫癫的状态,此刻却只能无奈作罢。

    长公主樱宁下令:“赵简,将李淳当年掠夺的无辜女子全部遣散,每人给予一百两银子作为赔偿,让她们回归正常生活。同时,把李淳的府邸赏赐给李安和他的妻子徐氏。”

    然而,都指挥史赵简对此表示异议:“长公主殿下,如此做法并不符合朝廷律法,恕卑职不能从命。”

    面对赵简的坚决,樱宁质问道:“如果本宫坚持要你执行呢?”

    “卑职始终遵循朝廷律法行事,恕卑职不能违背,若长公主殿下无其他吩咐,卑职先行告退。”赵简鞠躬退下,立场坚定。

    一旁的侍女提议:“长公主殿下,要不要向幽帝参赵简一本?”

    樱宁微微摇头,深思熟虑后答道:“赵简只是忠于职守,他的行为并无过错,只是过于墨守成规罢了。随他去吧。现应集中精力查明张怀远那七百万银两的真正来源,等事情水落石出,本宫再向王兄禀明不迟。”

    可接下来的事,让樱宁不得不再次怀疑自己的判断。

    “不好了,公主殿下。”小环急急忙忙地说道。

    “小环,你能不能改改这毛躁的习惯?你跟本宫这么久了,什么时候能改改。”樱宁有些无奈地说道。

    “公主殿下,你还是亲自去看看吧!”侍女小环回道。

    樱宁长公主刚出府衙大门,就看到府衙前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这些人看到长公主的同时,纷纷都跪了下去,瞬间将长一二十仗,宽一仗的绢帛缓缓展开来,上面全是用血书写的名字和手印。齐声高呼道:“张大人冤枉啊。”

    人群齐声高呼道:“长公主,张大人冤枉啊。”

    樱宁长公主顿时愣住了,她望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充满了震惊。她没想到,这些人竟然会为了一个贪污的官员而聚集在这里,而且还是用如此震撼的方式。

    她走下台阶,来到了人群面前。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期待地看着她。樱宁长公主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你们都是来为张大人而来?”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他颤颤巍巍地跪倒在地,悲愤道:“长公主殿下,张大人是一位好官,他在任期间,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如今,他却被冤枉入狱,我们这些老百姓,实在无法忍受这等不公。”

    樱宁长公主心头一震,她明白这并非简单的民众请愿。这张巨大的血色绢帛,如同一片血海,让人触目惊心。她缓步走到绢帛前,仔细观察上面的名字和手印,每一个都如同刻在灵魂深处。

    后人有诗赞曰:朱门微启映霞光,百姓千重跪道旁。血书鸣冤映日月,呼声震天诉忠良。老翁涕泣诉衷肠,昔日清吏今铁窗。是非曲直谁能断,但见民心似江浪。一卷血书惊朝堂,英名能否洗风霜?世间公理何处寻?唯愿青天佑善良。

    帝都之内,朝堂之上,樱宁长公主的奏章引起了轩然大波。幽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看着手中的奏章,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张大人虽然贪污,但其政绩卓著,应当从轻发落;有的则认为张大人贪污罪证确凿,应当依法严惩。

    樱宁长公主深入民间,走访了中州各地。她倾听百姓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期待能更真实地了解张怀远治下的中州。

    樱宁长公主的马车穿梭在中州的田野与市集之间,她亲眼见证了张怀远治理下的中州大地。百姓们的笑容如春日暖阳,映照着满目生机。他们在谈论张怀远时,眼中闪烁着敬仰和感激。一位老者向公主讲述,张怀远是如何以坚毅的决心和卓越的智慧,将困扰中州多年的水患变为滋润万物的水源。那些曾经泛滥的河流如今被巧妙地引导,化为一道道灌溉农田的生命线,稻谷因此茁壮成长,丰饶的粮食填满了每一个家庭的饭桌。

    在基础建设上,张怀远的功绩同样显著。公主行走在宽阔平坦的大道上,这些道路曾是泥泞的小径,现在却成了连接城乡、促进贸易的动脉。商贾们载着货物来往穿梭,带来了繁荣与活力。道路的改善也使得朝廷的政令能够迅速传达到每个角落,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确保了政策的有效执行。

    张怀远真真切切地用行动改变着中州,用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每一道水渠,每一块石板,每一座桥,每一段平路,都能感受到张怀远的勤政之心。这些无声的建筑,是他的政绩,也是他对百姓的承诺。它们见证了中州的变迁,承载了人民的希望,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诉说着张怀远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