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翻云覆雨 / 第17章 感激涕零

第17章 感激涕零

    这份直觉告诉他,如果他能在自己这一朝将这些措施付诸实践,那么他的子孙后代所面临的局面将会比现在好上许多倍。

    这样一来,他在创立帝国之初所设想的千秋大业,就将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如果真的能够这样,那么在他百年之后,将权力交给下一位继承者时,他心中将不再有任何担忧。

    当天夜里,朱元璋突然不再失眠。

    以往,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每日繁重的公务让他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劳累使他的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隐疾。

    失眠多梦是朱元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困扰他的问题。

    对于他的这些病症,马皇后也曾多次请太医来看过,但效果都不明显。马皇后也无计可施,只能平时多念经祈福,希望自己这位辛劳一生的丈夫能早日恢复健康。

    然而,有时候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最清楚,朱元璋很清楚,他之所以整夜整夜睡不着,关键不在于外界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而在于他内心深处始终对大明的江山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担忧。

    这种担忧一直像一块石头一样卡在他的心里,让他无法安眠。

    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所创立的基业,要想将其完整地传承下去,实属不易。

    作为一名一手打下江山的创业皇帝,他深知一个王朝要想维持正常运转,需要上位者付出多么大的努力。

    而现在他之所以每日里拼命地处理政务,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个好的基础,让他们今后能少遇到一些麻烦。

    对于自己的儿子朱元璋的担忧相对较少,这个他亲自培养出来的太子,平日里行事稳重而又不失果决,在朝廷里的威望也是其他任何皇子们无法比拟的。

    而在诸位朝臣之中,太子朱标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口碑,无论是淮西勋贵还是浙东士族,无论哪一方提到当朝太子殿下时,都会交口称赞。

    将江山交给这样一位继承者,朱元璋心中的压力其实并不大。

    然而,他现在所担忧的是朱标的后人,也就是自己的孙子辈,乃至更往后的继承者。他们生长在和平的环境中,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民间百姓的疾苦。

    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里的各派势力都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做大,后续的继承者所面临的问题一点也不会比自己这位王朝初创者要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的担忧一直萦绕在朱元璋的心头,他自己可以凭借武力将一切牛鬼蛇神暂时**下去,但王朝承平愈久,皇帝手里的武备也就愈加松弛。

    长此以往,自己的子孙将会落到一个什么样的下场,朱元璋心中并不是没有假设过。

    虽然现在的朱元璋不懂得什么叫做王朝周期律,但这并不妨碍他从过往历朝历代的教训中,看到自己江山未来的模样。

    今天在听到胡轲的那几个策略之后,朱元璋意识到自己现在可能接触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带领着他的大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超越以往历朝历代,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帝国。

    于是,这一夜朱元璋肩头的担子突然放下。在长时间的忧虑之后,终于觉察到一丝可以解决过去积弊可能的他,难得的给自己内心放了一个假。

    第二天一早,终于睡了一个好觉的朱元璋,早晨一起来便觉得自己精神矍铄,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而这一边,朱标已经将皇帝临时出行的各项仪仗全部准备妥当。

    这种仪仗原本就是整日备着的,昨日朱标稍作安排,自有相应的人员去考虑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细节。

    作为当朝名士,当代大儒,朱元璋给予宋濂的待遇不可谓不高。虽然在俸禄上还一贯保持了大明王朝节俭养官的光荣传统,但针对于各位臣子的府邸建设,朱元璋却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吝啬。

    就比如宋濂的这所三进宅院,就是朱元璋特意赏赐的。并且这所宅子距离应天**,也非常近。

    出了正南边的洪武门之后,浩浩荡荡的仪仗行了不到一里的距离就来到了宋濂家门口。

    昨日,朱元璋提到过的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甚至还卧病在床的宋濂这个时候也都恭敬地来到了宋府的大门口。

    宋濂坐不起身子来,家人便准备了一个相对较大的椅子,四个家仆抬着宋老先生便来到了大门口。

    此时见到皇帝仪仗靠近了过来,李善长和徐达以及身后的众人悉数都跪拜在了地上。

    宋濂这边原本也是想从椅子上下来跪拜迎接,不过他刚对自己身旁的家仆下令把自己放下去,他身旁现一步已经过来的太子殿下却一把将他扶住。

    “宋学士不必如此,父皇临行之前特意交代过,宋学士如今身体未愈,今日之礼便不用行了。”朱标拉着宋濂的手,乐呵呵地说道。

    宋濂感激涕零,他原本以为皇帝今日来访是为了慰问他之前因燕王殿下的气话而吐血的事情。他虽然名义上是本朝第一文官,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权柄。他的地位就如同朝廷里的吉祥物一般,小事儿不用他管,大事儿用不着他。这样的情况持续久了之后,宋濂自己也对于自身的价值产生了怀疑。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受了一点委屈之后,却得到了来自于当今世圣上的格外重视。先是派太子殿下来这家里看慰自己,今天更是直接亲自屈尊来自己府上。这如天之恩,让饱读圣贤书的宋濂感激涕零。

    宋濂十分清楚,现如今韩国公李善长就是大明朝堂上所有文官的领袖,而那个和当今陛下从小一起长大,并在大明建国初期的各场大战中,立下不世功勋的的魏国公徐达,更是如今当仁不让的大明第一武将。今**帝能把这一文一武两大领袖共同叫在自己家里来,那决然不是来慰问自己这般简单。宋濂自觉自己的面子还没有大到那种程度,看个病还要惊动如此多得大官。他心里十分清楚,皇帝今天摆出的这套姿态,就是要来自己府上和朝里这文武重臣讨论事情。然后很明显自己这样一位往日的边缘人物,今日也要参与到这事情的讨论之中。同时能够摆出这么大的场面来,说明今天讨论的事情一定不会小。结合最近朝廷里发生的事情,宋濂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今日的话题,一定和胡惟庸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脱离不了干系。

    因此,在皇帝的仪仗还没有到来之前,他已经开始在脑海里将胡惟庸过往各种违逆的行为,全部整理了一遍。原本像这样接待皇帝的大事,少说也得给宋家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去准备。而且皇帝出宫原本也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情,如朱元璋这般几乎算是说走就走的出行,对于很多皇帝来说,近乎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行为。不过这些对朱元璋来说却根本无所谓,他是完全凭自己本事打下天下的真龙天子,这世间只有他给别人制定规则的事,又哪有别人用规矩来束缚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