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汉宫风茂 / 【022】汉长安城

【022】汉长安城

    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

    制曰:“可。”

    汉天子刘恒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宗”,谥号是“孝文皇帝”。

    文帝,为古代皇帝谥号之一,属于美谥。

    文献记载,“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继梁王刘武的梁园,馆陶长公主,凭此得了天子刘启“长门园”三字的默许:

    凡到“长门园”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长门园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进入帝国时代的汉“百家争鸣”。更为可贵的是,大汉王朝的统治者效仿“稷下学宫”,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

    因此,“长门园”承接“梁园”而来,是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有梁园的辞赋家枚乘、邹阳、庄忌和司马相如等最有名气的梁苑客“作陪”,长安的青年才俊便也不甘人后。而文帝时,曾遣善文的太中大夫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贾谊被召回长安,为梁王刘揖太傅。

    梁王刘揖,乃文帝少子,得文帝宠爱,异于他子。好书,故拜贾谊为太傅。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坠马而死。太傅贾谊也因自责而英年早逝。刘揖在位十年,谥号怀王。无子,国除。

    第二年,徙淮阳王刘武为梁王。而梁国都睢阳,梁王刘武好营造宫室苑囿的乐趣,建造方圆三百多里的东苑,扩展睢阳城至七十里。

    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修筑架空通道,从宫殿连接到平台长达三十多里,仿照京城长安的上林苑营造梁园。

    也总是前去狩猎。

    温室殿,在未央宫殿北,皇帝冬天取其温暖居于此殿。温室以椒涂壁,再饰一层文绣,以香柱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地上铺以毛织地毯。

    清凉殿,也在未央宫殿北,皇帝夏居之殿。清凉殿以画石为床,设紫瑶帐,殿内盛夏时仍清凉无比,如同含霜。

    桂宫,也是皇帝日常居住的地方,位于未央宫北,用紫房复道与未央宫相连。而宣室,为未央宫正堂,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汉文帝刘恒曾在这里召见名士贾谊,二人盘坐于席上,谈至深夜: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贾谊出生于洛阳,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学生张苍。而荀况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学宫之长)。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贾谊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

    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贾谊初任太中大夫,就开始为汉文帝出策。

    汉文帝元年,贾谊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等。

    汉宫也有传闻,文帝曾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觉得不妥,进言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也认同贾谊于朝堂太过年轻,逐渐疏远,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谪居长沙三年后,汉文帝于某一日又想起了贾谊,征召入京,于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接见贾谊。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

    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

    谈论完了,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

    是为“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后世诗人戏谑。

    贾谊这次回到长安,朝廷人事已有很大变化,灌婴已死,周勃遭冤狱被赦后,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事。但文帝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任职所在地更近朝廷,而且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也算是对他的一种重视。

    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三十二岁的贾谊,随梁怀王入朝,梁怀王刘揖坠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

    梁怀王无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贾谊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局势不利;建议为梁王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

    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的作用来看,根据贾谊的这个建议所作的部署,确实是深谋远虑。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死去,年仅三十三岁。

    “相比长门园,陛下又何必吝啬‘学宫’二字?”馆陶长公主犹不满足,拿齐的“稷下学宫”以自比。她说。

    “臣特意选了长安一处城门,长门下。”

    文帝朝时就得了天子刘恒的默许,馆陶长公主于朝堂之事向来上心,当然知道“长门园”和“长门学园”的区别:

    不过,天子刘启是要于长安城里营建“太学”,已经在相看。

    馆陶长公主接其弟梁王刘武“梁园”文人荟萃而来,又有其父汉文帝诸多“政治遗产”和馈赠,于此等“文”事上,如何肯落在人后。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

    长安城里文人墨客圈遂也收到风声:

    “金屋藏娇”事,很是热议了一阵子。而汉天子刘启于登基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

    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