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汉宫风茂 / 【033】萧规曹随

【033】萧规曹随

    薄太后因此对绛侯周勃印象甚好。“黄老之学”是古代道家中的一个学派,“黄”指的是黄帝,“老”指的是老子。

    因老子继承了黄帝的基本思想,两人都主张不争、清静、无为等,所以后世把他们两人的学问并称为“黄老之学”。黄帝、伊尹、辛甲、吕尚、鬻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是黄老道家的重要源头。

    “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开始兴起,兴盛于汉朝。主流说法都认为“黄老之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

    等到周勃案到了紧要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

    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冠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已经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

    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

    周勃又回到封国绛县。于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绛侯周勃逝后,娶了绛邑公主为妻的周勃长子周胜之,承袭其父绛侯的爵位。过了六年,他所娶的绛邑公主与他感情不和,又因他犯了杀人罪,封国被废除。

    爵位中断了一年,文帝刘恒才从周勃的儿子里选出贤能的河内郡守周亚夫,封他为条侯,接续绛侯的爵位。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

    至此,汉朝竟然有了三次“病榻问相”:

    时年领军,备受推崇的仍然是,其文治武功,“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于闲暇时也能“风雅颂”地“楚歌楚舞”。

    是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一开始是吕后于高祖刘邦病榻,刘邦曾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周)勃也”,可见刘邦对其的信任。

    刘邦去世之后,周勃遂做了惠帝朝的太尉。

    高祖刘邦时,国相是萧何。

    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在萧何病危弥留之际,汉惠帝刘盈亲自前去探望。汉惠帝问萧何:“有谁可以接替萧丞相的位置?”

    萧何说:“知臣莫如主。”

    汉惠帝于是说:”曹参如何?”

    萧何便答曰:“陛下英明,老臣可以放心地去了。”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

    萧何逝世后,在齐国当丞相辅佐齐王刘肥的曹参,就收到消息,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过了不久,朝廷派来的人果然来召曹参。

    曹参离开时,嘱咐后任齐国丞相说:“要把齐国的刑狱和集市作为某些人行为的寄托,要慎重对待这些行为,不要轻易干涉。”

    后任丞相说:“治理国家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

    曹参说:“不是这样。狱市这些行为,是善恶并容的,如果您严加干涉,坏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这件事摆在前面。

    曹参在治理齐国时,运用的是黄老的学说,在于人民安居乐业,清净无为,不用过多的管制拘束百姓。

    曹参在齐国,任齐国丞相九年的时间里,都被齐国百姓赞颂称其为明相。

    在萧何离世后,接替萧何汉朝丞相之位的曹参,也是依照萧何制定的规矩,并没擅自更改。

    汉惠帝刘盈,在看到曹参每日都是沉醉在喝酒作乐,感到很纳闷,没能想明白曹参为何不全力辅佐他,帮助他振兴汉朝。

    曹窋是朝中的中大夫,惠帝以为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曹参,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

    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陛下和高帝谁强?”

    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

    惠帝说:“曹相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说:“善,君休矣!”(好,你可以退下了。)

    于是,在曹参儿子曹窋的旁敲侧击之下,汉惠帝终于明白自己没有先帝英明,曹参不如萧何足智多谋,先人已经为他们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若是不能开创新的时代,不如就守好旧业。”

    曹参入朝成为相国,一切皆遵萧何之法而无所变更。并且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曹参去世。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

    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曹参继相三年病逝,汉史上与萧何齐名,“萧规曹随”一辞遂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等太子刘启于文帝刘恒病榻前,相问,便是有文献记载的汉史第三次“病榻问相”。

    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

    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而车骑将军周亚夫在接下来“七国之乱”里领军平叛,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子刘启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天子刘启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