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玄幻奇幻 / 四合院:开心的何雨柱 / 370,我的钱呢

370,我的钱呢

    钱中达脸红是正常的,毕竟也是快四十的人了,被人当

    作反面教材,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没奈何,说他的人是他的老子,也就只能揉揉肚子,把不舒服给咽下去。

    实际上,屋里的几个人,段副厂长跟钱中达都是以为何雨柱是为了哄钱老头才那样做的。

    就连已经出门的于莉,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想法。

    也只有何雨柱知道,像今天这个事情,这样解决是最好的办法。

    职场之上,什么都不能太过于另类。

    人家上门探病,拎点东西,没毛病的事情。

    徒弟跟下属的东西不收,也是没毛病的事情。

    但这种事,过几年,说不定就变成有毛病的事情。

    何雨柱倒是想把这些东西,全部交上去,但这样,就破坏了轧钢厂的生态平衡。那何雨柱就变成了轧钢厂的另类。

    这个,何雨柱肯定是不想的。

    事实上,如果今天何雨柱敢这么干了,明天他就会被轧钢厂其他领导全部排挤在外。

    别说不会跟他一起玩了,就是正常办公,也是会受影响。

    国人几千年来都讲究一个“和光同尘”,也就是不管你是干净的还是脏的,至少表面上得和大家一样。

    想要不一样,那除非何雨柱做到轧钢厂的老大,并绝对的掌控了轧钢厂。

    但这种事情,都是一个圈套着另一个圈的东西。

    就像何雨柱成了调运科老大,他就可以拒绝调运科的迎来送往。

    但对轧钢厂这个生态却是无能为力。

    就算何雨柱当了轧钢厂老大,也不过能在轧钢厂里玩这套。

    去了外面,还是得该当爷当爷。该当孙子,他就得跪着。

    当爷当孙子都不是可以由何雨柱选择的事情,而且就算是当爷,那他也得好好的坐在上边,不是何雨柱想下就能下。

    就像这次这个,同僚领导关心他,他能如何?

    等两个小的回来,虽然没撒泼打滚,但不高兴肯定是真的。一人挨了于莉两巴掌,这才安稳下来。

    等于莉躺在床上,也是跟何雨柱一番抱怨。居家过日子,谁也舍不得这些到手的好东西,就这样平白的就送了出去。

    何雨柱看着自家媳妇撅了个嘴,不由感到好笑的说道:“你也不想想,多少双眼睛在那看着呢。万一被谁写封信反映一下,咱们家就是吃不了,兜着走。”

    于莉不服气的说道:“这个又不是你,咱家也得那样拿出去。

    现在人家给咱家的咱们不要,咱们不就亏了嘛!”

    何雨柱刮了一下于莉的鼻子笑道:“这个有什么办法?住在大杂院里,虽说咱家跟院里的关系还不错。但只要是人,谁没有点嫉妒心?院里邻居,胡同街坊,总有几个坏心眼。人家哪里管你是同事还是下属?人家就看你收东西了,心里不舒服。”

    其实何雨柱要不是顾忌着过两年的那场风雨,也老早着找单门独院的房子搬出去了。

    住大杂院有大杂院的坏处,也有大杂院的好处。

    也就是一切都在别人的眼皮子下,真遇到点风浪,有大把的人给他证明。

    不是大家跟何雨柱关系多好,而是因为大杂院的互相牵制性。

    别人观察着何家,何家也会看到别人家的事情。

    这玩意谁也不清楚何家看到了什么,万一把何家爆出去,何家会不会拉着大家一起下水,这个都是不清楚的事情。

    这就像原剧里娄小娥一样,要不是许大茂怕担责任,把娄小娥私藏那些东西给爆了出来。其实娄小娥前期是一点事没有。

    但说句实话,娄小娥大包小包的拎进了院子。真当别人没看到呢?许大茂不爆,等到别人爆出来,他就成了娄小娥的同伙。

    所以说,这个年头的事情,很多都不是看表面就能说清楚的。

    就包括何雨柱生病好后,回到厂里上班,也是如此说法。

    不少同僚劝他搬去筒子楼,被何雨柱以家里孩子太皮为由拒绝了。

    说实话,何雨柱是没想到路宽这么快就走了。

    不然何雨柱都不会答应接路宽的班,虽然说变成正的,让何雨柱可以在调运科一家独大。

    但随着位置的提升,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拘束与无奈。

    远没有当初当咸鱼时的开心。

    现在的何雨柱虽然只是比当初提了一级,工资加了十多块。

    但工作的压力却是提高了好几倍。

    幸好何雨柱也不是没根没底的人,他虽然在上面没什么关系,但是在轧钢厂,关系还可以。

    段副厂长不用说,等于是他一手把何雨柱托上来的。

    李副厂长那头,何雨柱也是

    不然,何雨柱也不能稳稳的坐在了调运科科长的位置上。

    四九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能不能遇到一个人全凭运气。

    像易中海,在菜场那边寻觅无果之后。就转了个方向,专门往那些遗老遗少群居的地方寻去。

    应该说,易中海这个寻找的方向是对的。

    当初金青她们为了取信易中海,又决定做完那一笔以后,就直接去港岛,所以都是用的真名。

    而金家兄妹卖祖产的事情,在遗老遗少的闲聊里,可是经常出现的反面教材。

    破落的遗老遗少多了,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卖祖产的人家还真没有几个自愿的。

    应该说在解放前卖祖产的不少,大多是辫子朝亡后,习惯了吃喝嫖赌抽,没有生存技能的那帮人。

    但到了解放后,基本上富贵的破落的,已经都是习惯了差不多的生活。

    只要不是太懒,哪怕拉洋车,也没什么人笑话。

    凭劳动换饭吃嘛!

    何况金家兄妹还是那样的年轻,现在就卖祖产,以后咋办?

    当然,这不是易中海关心的地方。

    易中海想知道的,是金家兄妹现在在哪的问题。

    但遗老遗少的这个圈子,在边上听个闲话可以。真要找他们打听点什么,没谁愿意吱声。

    也就像后世某某学校毕业的社会人,自己可以骂母校,但别人要骂,虽远必喷。

    道理是一样的,在这上面,遗老遗少有着他们自己的原则性。

    也就是他们说闲话可以,但要是有外人跟他们打探金家的底细,一问三不知。

    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易中海这个年纪,谁知道他是报恩的还是寻仇的?

    所以易中海倒是找到了一个范围,知道金家兄妹的房屋在哪,但具体说到人,却是谁都不肯告诉他。

    易中海却不知道,他自己在路上就不知道碰到过多少回金青。

    原来肚子圆滚滚,富态的金青,现在易中海认不出来也是正常。

    谁愿意往一个头发凌乱,身材消瘦娘们跟前凑啊?

    何况现在金青的衣着,发型,都跟以前大不同。

    以前是贵妇人状态盘着头发,虽然头上没什么装饰,但是油光水滑,乌黑靓丽,让人一看就知道生活水准不错。

    而现在的一头短发,身上穿着破袄。街道办为了安置她,在街道办公厕旁边给她搭了个棚。

    除了每天的受教育,也就是罚她扫扫地清清厕所而已。

    所以金青身上的味道可想而知,没谁愿意靠近她。

    再加上金青受了这个罪,总归有点低人一等的感觉。于是现在的金青再没有以往昂首挺胸的豪迈,走路低着个头,连腰也都驼了。

    所以易中海虽然找到了地方,但跟金青擦肩而过多少回,却愣是没有认出来。

    金青倒是认出了易中海,也听到了易中海打听她消息的事情。但金青也不在乎,她都这个样子了。

    难不成易中海找到她,就能让她更惨一些不成?

    甚至不少听到易中海打探金家兄妹的遗老遗少,偶尔还会看着路口扫地的金青,然后各种忽悠着易中海,把他当成了玩具在逗耍。

    跑了多少趟下来,易中海人没认出来,倒是请人喝酒抽烟钱了不少。

    时间一长,聪明人易中海也看出那帮老家伙是在忽悠他了。

    于是易中海不再请客,每日就坐在茶楼或者小酒馆里,然后自己观察。

    遗老遗少们才发现点乐趣,哪里会任由他这般自在。直接有人跑去街道办,告知了工作人员。直接把易中海当寻仇的江湖人士,又揪了进去。

    易中海真心有点懵,面对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找金家兄妹的时候,易中海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

    最后没奈何,还是把金家兄妹骗他钱的事给说了出来。

    当工作人员听到金额的时候,都震惊了,连忙通知了南锣鼓巷街道办跟轧钢厂,这玩意不协查一下,谁知道这笔钱从哪来的?

    易中海不敢找所里的原因,也就因为这个。

    金额太大了,这要报告所里,肯定是要通知单位街道办,那么他的丑事就大家都知道了。

    在等待单位跟街道办的时候,那边所里同志把一个乞丐押到了易中海面前。

    易中海迟疑不定的看着面前如乞丐一般的女人,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个人,就是当初要给他富贵生活的人。

    易中海再也忍耐不住,直接冲了上去,双手死死的抓着金青的双肩前后摇晃的吼道:“我的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