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南唐不难 / 第48章 白鹿洞不书院

第48章 白鹿洞不书院

    白鹿洞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鄱阳湖西北畔,书院内有森林3000余亩。山峦环合,古树参天、一溪中通,书院建筑群自西向东由先贤书院、礼圣殿、庐山国学、延宾馆四个院落组成,院院相通,每院前后两进。

    “有泉石之胜,无市井之喧”,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相传“白鹿洞”名字与唐代在此隐居的读书人李渤有关,李渤养了一只颇通人性的白鹿,白鹿常常与他相随相伴,山民引为奇观,把这只鹿视为神鹿,称呼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书院地势较低,四面环山,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

    “书院肇始于唐,办国学于五代,定名于北宋赐敕,宏大于南宋朱熹之复兴,绵延传承元、明、清,千有余年,白鹿洞书院的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渊薮。”

    说是肇始于唐,实际上,白鹿洞真正地开始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是在南唐之时被确立为庐山国学的缘故。

    今天,静谧悠远的白鹿洞,迎来了三位“不速之客”。

    其中两位显然就是前些日子早就决定好要来庐山国学寻找有志于仕人才的李弘冀和陈陶,还有一位是听说了他们二位要来,说一定要给李弘冀介绍一位同样寓居在白鹿洞的朋友的韩熙载。

    李弘冀早早地就派人和白鹿洞联系过了,用的是想来国学里进行一番演说,挑选能人。

    虽然南唐的第一次科举就在几个月后,但科举终究具有不确定性,现在有个能够早早地进入仕途,又是在南昌王这样有潜力的皇孙手底下做事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庐山国学的长老级人物陈贶亲自出山,把三人迎上了庐山。

    “多谢陈夫子相迎。”不同于陈陶,韩熙载对陈贶的大名早有耳闻,能耐心地待在庐山教书育人,并且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庐山的教育拉起来,甚至到了能够被国家亲自承认,确立为“国学”的地步,不可谓不伟大了。

    陈贶态度不卑不亢,十分有礼节地说道:“三位此次是为国学学子而来,当值老朽此礼。”

    他又朝李弘冀一拱手:“在王爷面前妄称老朽,见笑了。”

    “哪里。”李弘冀也很尊敬这位不爱财货、权力,一心扑在教育上的大夫子,“陈夫子是吾之长辈,如此称呼,有何不可?”

    微微点头,陈贶一引手,道:“三位,边走边聊?”

    三人都应是,于是跟随着陈贶朝着延宾殿的方向走去。

    一边走着,陈贶一边给三人介绍着现如今庐山国学之中的情况,以及各个学子的好坏。

    “江梦孙与沈彬虽有才学,但不苟仕进,平日言志,也多是隐居、孝母之言,对此二人,若能成之,自然大好;若不能成,也请南昌王莫要为难于他们。”

    “自然不会。”李弘冀淡笑着说道:“人各有志,我虽为王爷,也自当尊重他们之想法。”

    陈贶停下脚步,低着脑袋好一会儿,才再次抬起来:“好一句人各有志,如若上位者人人都能这样想,国家何愁不兴,百姓何愁不乐。”

    陈贶这么会说话,李弘冀也不得不给他面子,回道:“若国家之民皆是陈夫子这样的有识之士,国家何愁不兴,百姓如何不乐?”

    “哈。”陈贶笑了笑,“王爷见谅,是在下着相了。”

    就和陈贶把全部过错都归结在上位者,认为上位者好国家就会好一样,把全部过错归结于大臣,归结于教书育人者,同样是错误的。

    将这件小插曲揭过以后,陈贶继续对着三人介绍起学子的情况。

    “刘洞和江为有志于仕,要是南昌王表现出有延揽的意愿,此二人必先响而应之。只是平常在国学之中,刘洞和江为写诗词是一绝,经常被众人称赞,于是性子有些狂傲。这为政能力……也不好论证。”

    李弘冀听出来了,陈贶这是真正地在为他们考虑,提前把各个学子的优缺点说出来,供他们选择,而不是藏着掖着。

    陈贶教了很多年的四书五经,也时不时会被调皮的学子气到心痛,但这些都不影响他的智商,他知道,与其藏着掖着,不如早早地说出来,反正进了南昌王门下,早晚有被发现的那一天,那时候反倒不美了。

    “至于许坚……许坚……”陈贶犹豫许久,还是不知道从哪开始介绍许坚。

    突然,他的耳边传来阵阵的流水声,抚平了他的心绪,也使得他茅塞顿开:“关于许坚这位学子,我无法用言语描述,不如请三位自己看。”

    “自己看?“陈陶发出了三人此刻共同的疑问。

    陈贶笑而不语,横跨一步离开大路,拨开树木的环绕,沿着一个方向走了百二十步,一条正湍湍流淌着的清澈的小溪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水流时不时击打在石头上,发出如同撞击佩环一般清脆悦耳的声音。

    当真有柳宗元“小石潭记”那种意味了。

    只不过,一个完全不应景的存在破坏了这幅画卷整体的美感。

    一个年轻的少年头戴帧巾,脚穿草鞋,并不干净的裤脚被卷起来,一直到完全露出小腿才停下,他一动不动地躺在浅底的溪水中,像是没了声息。

    “这少年。”李弘冀好奇地问道,“是许坚?”

    陈贶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一幕,但每一次见到都还是像第一次见到一样——头疼。

    “正是。”

    “他在这里干嘛?”

    “用他的话讲,叫感悟人生。”

    许坚似是听到了人声,迷迷糊糊地从溪水上爬起来了,这时韩熙载和陈陶才完全看清了他的相貌,顿时眉头一皱。

    韩熙载作为公认的美男子,颜值这一块自然不用多说;陈陶虽然相貌平平,但读书读多了,身上自然有一股别样的气质在;而许坚就是纯丑了,怎么形容呢?就是读再多的书,叠再多的气质,都挽救不了的那种丑。

    话又说回来,能丑到这种地步,也算得上是一种本事。

    这个时代的士人受到魏晋狂士们遗留的影响,对于相貌这一块还是比较看重的,你长得不好看没问题,但至少不能丑到走出去吓到人吧。所以韩熙载和陈陶一看许坚,虽然不至于凭借着相貌就判定他这个人,但心里都还有点膈应。

    唯有李弘冀对此不以为意,反而饶有兴致地走上去,问道:“君沐浴,为何不脱衣而就溪涧间?”

    许坚大大地打了个哈欠,也并不在乎自己面前的人是谁,顺遂心意地说道,

    “天象昭布,虽白昼亦常参列,人自昧之尔,其可裸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