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质子 / 第17章 帝王之怒!老爷,祸事了。

第17章 帝王之怒!老爷,祸事了。

    乾熙帝似乎来了兴趣,身子微微前倾,继续问道:“届时,他可是住在史家?”

    忠慎亲王拱手奏道:“启禀父皇,因他和天官一起,且天官的身份贵重。”

    “史家兄弟怕有违天官恭谨,史鼐便盘算着,将他安置于荣国公府。”

    乾熙帝微感诧异,思忖片刻,随即笑道:“算他史家有眼力见,行吧!朕允了。”

    “你告诉史家兄弟,天官,事关我朝国运,此事断不可出半点差错。”

    忠慎亲王微一欠身,正色道:“父皇请放心,史家兄弟,是对儿臣拍着心口应诺的。”

    语气顿了顿,忠慎亲王心下琢磨,踌躇着到底要不要开口。

    乾熙帝见老八脸有难色,不免略感好奇。

    老八素来稳重,这也是他为何在众多皇子中,独挑他来承办此事。

    “可是有何难处,大可一说,你办妥此事,朕,当要重重赏你。”

    “能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福分,不敢言赏。”

    “父皇,史家兄弟恭请父皇圣听,他们二人,乞求外放。”八皇子恭声说道。

    “如此一来,天师住进荣国公府,也就名正言顺。”

    乾熙帝微微敛目,他马上揣透史家的做法,这是想要避祸之举。

    “既如此,便让史鼐去担任江南督粮道。”

    “忠靖侯史鼎为武将出身,近来马运隆严重渎职,由他升任两江水师总兵一职。”

    “高升。”

    侍奉在丹陛上的老太监躬身应下,“老奴在。”

    “回头替朕走一趟军机处,把朕的原话带给军机掌院。”

    “老奴遵旨。”

    忠慎亲王很有眼力见地拱手道:“父皇,儿臣告退。”

    乾熙帝忽而又瞥见一道锦衣卫密折,瞧见火漆口独有的印记,似是想起什么,旋即大怒。

    “好呀!好得很!真欺朕老了,眼花了不成?”

    “传旨,着锦衣卫指挥使韦一南,即刻拿下通政司一干人等。”

    “严查锦衣卫扬州所呈上来的折子,缘何迟了五日之久。”

    “还有,着韦一南派出精干缇骑奔赴扬州,彻查江都水驿一案。”

    高升刚要应旨而去,不想这会儿从殿外匆匆跑进一位红衣小太监。

    “启禀皇爷,锦衣卫扬州百户所急报,使用的是金陵千户所独门渠道。”

    忠慎亲王听得眉头猛跳,就连素来古井无波的高大监,皆是悚然变色。

    往常锦衣卫用‘独门渠道’密呈的折子,必然是军国大事,常以伺服的‘骜’飞报。

    此骜一个时辰,飞行足以接近数百里。

    偌大的国朝,也只有辽东、江南、归化、岭南、云南五地千户所,享此殊荣。

    “且慢!”

    乾熙帝垂眸继续看下去,忽而抬头看向丹陛下的忠慎亲王,“老八,你的师兄,没了。”

    忠慎亲王陡然得知这条消息,神情恍惚。

    张培元打小和他一起读书、捣鸟窝。

    所有皇子中,数他这个皇子和张培元的关系最为要好,直至他十五岁回到龙岁山。

    不曾想,十年前那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忠慎亲王尤记得,他第一次被父皇责骂,便是张培元怂恿他去掀宫女的裙底!

    “儿臣请求父皇,彻查此事!”

    乾熙帝面沉如水,从龙椅上面起得身来,声音冰冷到了极点。

    “高升,即命许长风点齐六扇门五堂,着其即刻启程南下,查明张培元遇袭一案。”

    忠慎亲王脸色微异,硬着头皮拱手奏道:“启禀父皇,总捕头因榆林镇一守备,死于游侠之手,其正在塞外追查此事。”

    “父皇,是不是将此事交由旁人去查?”

    乾熙帝默然不语,在高升的搀扶下缓缓坐回龙椅:“朕,真的是老啦!越发没了记性。”

    思索良久,乾熙帝最终作出决定,“韦一南,要替朕看住归化、安南两地,以及白莲逆匪,锦衣卫有心无力。”

    “罢了,罢了,就由得许长风由塞外回来再说。”

    见老八似有话要说,乾熙帝摆了摆手。

    他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有气无力道:“张培元遇袭一案,其幕后主使必然隐藏颇深。朕,只相信韦一南和许长风。”

    忠慎亲王听后,遂不再劝谏。

    想必是锦衣卫延迟五日呈上来的折子。

    父皇因此对锦衣卫中下层,已经有所猜忌。

    乾熙帝阅完张培元呈上来的书信,嘴角噙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高升,传朕旨意,速召太子、军机院诸位军机大臣、大学士、礼部尚书,诸位观政皇子即刻觐见。”

    “老奴领旨。”高升神色一凛,接了旨意匆匆离开。

    忠慎亲王见状,垂手退向一旁。

    ……

    却说两个时辰后。

    雨渐浓,乍暖又春风。

    神京西城,荣国公府。

    高墙深院,朱门绣户,府内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梦坡斋。

    门前题有‘生如芥子,心藏须弥’八字行书。

    正面墙上挂着几幅名家字画,笔力遒劲,墨色淋漓。

    居中一张宽大的紫檀书案,摆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及几卷翻开的古籍。

    案上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香烟缭绕,缓缓弥漫在空气中。

    书房四壁,皆是一色的红木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名家著作、史书古籍。

    从《诗经》、《楚辞》到《史记》、《汉书》,再到诗词、元曲杂剧,无不包罗万象。

    贾政左手捧书,右手挑开湘妃竹帘,眺望着外面的雨水。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张嘴念了一句前人古诗,贾政直觉这两句和窗处情景极其契合。

    兴致渐浓的贾政,随即被匆匆闯进来的王夫人打断。

    “何事这般慌张,成何体统。”

    贾政眉头一皱,将手中那本泛黄的古籍合上。

    “老爷,祸事了。我那个内侄女的亲事,生了变故。”

    贾政闻言,凝神想了一会,随后眉头一展。

    “你说的可是凤哥儿?”

    “我记得你前阵子,不是把她议给琏儿吗?莫非是大哥那边反口,还是说,老太太有意见?”

    “都不是,是凤哥儿被人给看上了,大哥没法子,只能应了下来。”

    贾政微一怔神,对于王子腾这般做法颇为不齿。

    但他也不好在夫人面前落了内兄的脸面,语气淡然道:“内兄替风哥儿物色的夫家是何人?可是咱们开国勋贵之家?”

    “不是,据说是一位道士。”

    “嗯?你莫不是昏了头,道士如何能娶亲?”

    王夫人语气十分无奈,“那人是龙虎山的道士。”

    贾政听到此处,便沉默不再说话。

    龙虎山,这可是国教圣地。

    天师被乾廷遵为天官,秩正三品。

    风哥儿,这是属于上嫁。

    蓦然,贾政想到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当代天师六年前才接的任。

    这位天师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对方业已年过四十,和自己差不多的年龄。

    “凤哥儿要嫁的,可是张培元?”

    王夫人嘴巴翕动,最终张嘴道:“大哥倒是没说姓甚名谁,只是说凤哥儿不能与琏儿成亲一事。”

    “我追问其因,大哥语焉不详,最终被我逼得无奈,方说是圣上指亲,上嫁的龙虎山,又嘱咐我不要细究其因。”

    贾政长叹了一口气,“既然如此,那只能怪琏儿没那福分了。”

    “你且将此事,禀告老太太和大哥那边。”

    王夫人手心握着的菩提子一紧,只能暗道一声晦气。

    目送夫人的身影离开,贾政有一瞬间的恍神。

    半晌。

    方从牙缝里面挤出一句:“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