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第64章

    次日,李平来到榆关的后勤处,找来了几个铁匠,让人将海边弄来的沙子交给他们。

    “你们就用炼铁的办法把它熔了。”

    “将军,这...这怎么熔啊?”一名铁匠张大了嘴巴,他打铁一生还从没听过熔沙子的。

    “就这么熔啊,还能怎么熔,加热熔。”

    “可...可这沙子倒入木炭中不就不见了,如何能熔。”

    另一人也不管能不能熔,但按照打铁的办法显然是不行的,当即提出质疑,贸然接下这活,若弄不出来还不得怪罪。

    “你们没坩埚吗?将沙子放在坩埚里,然后加热熔,这些基础的知识还用我教你们吗?”

    李平就不懂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一个个搞的如此复杂。

    “成。”眼见李平生气,众人也不敢再多问,其中一人接过沙子并取来熔铜的坩埚,将其倒入其中并放到炉中。

    关炉,生火,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便开始拉动风箱。

    最早的风箱记载是在宋朝,更原始的兽皮制成用来送风的囊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此时的隋朝已经有了风箱。

    每次鼓动风箱,热气便扑面而来,李平只是呆了一会便热的受不了退出了铁匠铺。

    铺内,几个铁匠师父眼见炉内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顶点,便用铁钳拨动坩埚查看,这一看大吃一惊,眼见整个坩埚都被烧的发出橘红色的光芒,内里的沙子居然毫无反应,哪怕是最边缘依旧没有融化的迹象。

    见状,身为大匠的铁匠主事快步跑了出来。

    “将军,熔炉温度已经达到了顶点,可坩埚内的沙子毫无融化迹象,我就说嘛,沙子怎么可能会熔化。”

    “怎么会?”李平挠了挠头,随后跟着大匠进了铁匠铺,随着铁匠用铁钳将坩埚口朝向炉外,李平也看到了里面毫无熔化迹象的沙子。

    “你们以前是如何熔铁的。”

    “将军,铁不能熔,只能锻,只有铜金银才能熔。”大匠从业几十年,不用思考便回答道。

    “不能熔,怎么可能不能熔,石头都能熔你跟我说铁不能熔?”李平使劲的抓了把头发而后双手叉腰在原地来回的走动,并随便指了一个人说道:“你们将你们所谓的锻铁拿出来我看看。”

    不一会,一个如同蜂窝的玩意便被铁匠拿了过来,递给李平后,李平只是稍稍一用力,便感觉自己的手指陷了进去。

    “这玩意是铁?”

    “这就是铁啊,赤铁,若要成为精铁需要反复加热捶打,最终才能形成将军佩刀这种质地。”

    李平面无表情的看向理所当然的大匠,愤而一把将手中的红色蜂窝煤给砸向地面,啪的一声便碎成了好几十块。

    顺着残渣李平的视线停留在墙角堆积的木炭上,下意识的走了过去,李平拿起一根木炭,朝大匠问道。

    “你们就是用它来锻铁的?”

    “是啊,自古如此。”

    “煤呢,你们难道不用煤炭吗?”

    “煤?煤是什么东西?”在场的包括大匠,压根没听过所谓的煤。

    “煤啊,黑乎乎的,跟石头似的,你们没见过?”李平是既无奈又可笑。

    被李平这么一形容,其中一个来自山西的人眼神一亮,又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将军所说可是石炭,此物只在山中,且开采困难,虽能燃烧,却是不如木炭来的方便。”

    同时这人在心中腹诽道:这石炭用木材烧都不一定能烧的着,老费劲了,鬼才用它。

    “这样,你们去收集石炭,尽快将这沙子熔了,此事关乎朝廷大计,胆敢懈怠,军法从事。”

    说罢李平便转身离开,走到门口的时候,李平驻足,伸出右手食指朝天道。

    “此事乃是机密,谁敢泄露,死。”

    离开铁匠铺没多久,便又遇到了杨絮,看情况似乎是专程来找李平的。

    “狗蛋,你的棉花种子呢?”

    “在我包袱里,你问这个干吗?”

    “我想带去江南种植,反正你也不种。”

    自从吃了李平烧的红烧肉之后,杨絮被杨广赶到丹阳宫时,杨絮便在宫中命人养起了猪,不仅如此,杨絮更是爱上了泡茶,此次回宫杨絮还特地带了许多江南产的茶叶并用李平的方法杀青揉制,杨广喝了都大为赞赏。

    泡茶的核心就是揉制,将茶叶的细胞壁揉破后再用水冲泡会散发出独特的茶香,口感更佳。

    这次,杨絮想多种些棉花,给自己的父亲母后织几件漂亮的毛线衣。

    “怎么,今年藏地酋长没来进贡吗?”

    “来是来了,但没带棉花,这不是去岁父皇觉得人家上贡的物品寒酸嘛,这次人家带的都是一些名贵的贡品。”

    “行,不止棉花,我这里还有其他蔬菜的种子,你一并带去,用来炒菜别提多香了。”

    李平说的自然是从朗日松赞那里买来的菠菜、莴苣、丝瓜和胡萝卜。

    返回自己的房间,李平从包裹里取出各种植物的种子,将其递给了杨絮,并嘱咐道。

    “这些种子种之前不能受潮,天气好的时候最好晒一晒,这可都是宝贝,可别被虫子鸟儿吃了。”

    小心的接过李平递来的种子,杨絮笑着连连点头,见对方拿到种子后并没有离去的意思,而是将种子递给了贴身侍女,不由疑惑。

    “还有事?”

    “没有。”

    “哦,那我忙我的事情去了。”

    “你去哪?”

    “各地的劳役已经陆续赶来,我要去工地监工。”

    “哦...”杨絮心道李平怎么如此不解风情,随后便侧头道:“本宫也闲来无事,不如就跟你一起去看看那些百姓是如何为朝廷出力的吧。”

    “这...不好吧。”李平有些为难,工地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一个弱女子前去总归不好,而且那里也没厕所,随地大小便的事情屡见不鲜,万一污了公主的眼睛一怒之下把人砍了怎么办。

    “工地上各种物资杂乱,偶有暗坑,磕着碰着怎么办,再说把你这漂亮脸蛋给弄花了可就嫁不出去了。”

    ‘好你个李狗蛋,居然敢调戏本姑娘,明知道父皇将我许配给了你还拿此事做文章,哼,死坏蛋。’

    杨絮心中如此想着嘴上却是不服,反驳道:“这些都是小事,再说脸刮花了不还是有你嘛,走走走,真墨迹。”

    东出榆关不到百里便是属于后世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因辽西走廊并未打通,此地并无战略价值,也就没有关隘,只有一条长城沿着此地直达海滨。

    从秦皇岛到绥中县这段地区,虽偶有滩涂,但也好走,绥中到锦州这段路才是此次开凿的重点,

    因潮水的关系,此地最少要抬高两米,浅滩处最少三米,如此才能抵挡涨潮时潮水的侵袭,为了防止海浪带走泥沙,海墙必须用麻袋装土垒砌最好用石头堆砌。

    工程虽然浩大但与在山中开凿岩石通道相比,还是轻松许多。

    越过靠山长城,李平便已经抵达了辽西走廊,此时这里刚开工各种物资并没有完全抵达,只有一些劳役在运送沙土填埋滩涂,一些地方则是用木板铺设方便人们穿行。

    杨絮从来没见过劳役服役的样子,只是身处其中,便能隐隐感觉到一股死气沉沉的气息,令人十分难受。

    一些人大冷天穿的还是草鞋,早已结冰的地面被众人踏过之后十分泥泞,冰冷的海水就这么侵袭着每个人的脚底。

    李平在李景府上吃的是精米,平时最差也是胡饼,这些劳役,只有豆饭可吃,偶尔能吃一顿小米粥就不错了,所谓的小米就是粟,而粟就是驯化后的狗尾巴草。

    “公主,怎么了?”

    感受到杨絮的异常,李平小心的询问道。

    “其他地方的劳役也都是如此吗?”

    没有回答李平的问题,杨絮只凭着感觉问道。

    “差不多吧,幽州资源匮乏,若是江南百姓服役,我想吃的肯定是大米。”

    “那倒是,我在江南每天吃的都是大米,倒是北方的面食却十分稀少,这边倒反过来了。”

    杨絮似乎同意李平的观点,又似乎在安慰自己。

    不论是江南还是河北,不管你种的是小麦小米或者大米,最终你能吃到的也只能是黄豆,这种不占用农田的作物。

    李平出发时曾向朝廷申请过调用蓟县囤积的粮食,纵使运河依旧在源源不绝的往此处运送粮草,但李平的诉求依旧被驳回,这批粮食是用来东征的军需物资,任何人都不敢动,更不敢去问杨广意见。

    想当初,李平也是运送粮草的一员。

    “怎么样,看你一路过来情绪有点低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回去看看郎中?”

    感受到李平的关心,杨絮洁然一笑。

    “狗蛋...”杨絮想说没遇到你之前我看到的都是大隋美好的一面,怎么遇到你之后看到的却截然不同?最后杨絮也没说出口,只是淡淡的回道。

    “我记得海船快抵达榆关了,我先回去准备南下事宜,我们江都再见吧。”

    “江都?”李平心道你不是去丹阳吗,再说我怎么可能去江都,不明所以的李平再看去杨絮早已在侍女的簇拥下朝来时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