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重生之寻道大千 / 第3章 金丹篇

第3章 金丹篇

    知禅寺后院禅房之内,平常真人手持鎏金拂尘,盘膝端坐于禅房正中的黑色金砖之上。

    平常真人的一身紫色法衣之下,还隐隐透出由不知名的黑红色藤条,编制而成的蒲团一角。

    平常真人对面的应本色,则早已经是洗了个干干净净,尽去了周身污秽,还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色道袍。

    一头乌黑的头发,随意的披在身后。

    饱食了聚宝馒头,满饮了翠壶茶水的应本色,此时就连脸色也不禁都变得,白里透红了起来。

    应本色同样学着,其师平常真人盘膝而坐,身下还垫着一个黄色的普通蒲团。

    但由于他如今这具身体,也不过才五六岁的年纪。再加上长期挨饿,身材更显瘦小羸弱。

    于是,他身下的那原本不大的黄色蒲团,便也显的大了起来。

    小小一只的应本色,盘坐在宽大的黄色蒲团之上。宛如在一个空荡荡的盘子里,只放了一粒小小的葡萄干。

    又像是在前世街边,那空荡荡的纸箱子里,蜷缩着的小野猫。

    无论是小葡萄与大盘子,还是大纸箱与小野猫。两者强烈的对比之下,让人见了即心疼,又不免有些莞尔。

    应本色的正前方,其师平常真人身后,由青砖砌成的古朴墙壁上,悬挂着一副巨大的青绿山水挂轴。

    挂轴纸张微微泛黄,看起来应是副经年的古画。

    而古画的内容,则是一座云遮雾绕的大青山。

    在大青山的周围,还有一条小河,从后方留白的浓雾中伸出。

    小河自山脚下蜿蜒流过,直到画的边缘,不知流向何处。

    山顶之上,隐隐约约可见,在那朦朦胧胧的大雾之中,透出一角歇山顶的屋檐。

    而屋檐之下,还悬挂着一只花纹古朴,泛着些铜绿之色的檐铃。

    这似乎是在告诉看画之人,画中山顶的那茫茫大雾之中,还有着亭台楼阁的存在……

    今天,是应本色正式入门的第二天,也是师傅平常真人,传授其修行之法的时刻。

    平常真人见应本色,已经是端正了神色,平顺了呼息,便也不再迟疑,徐徐开口言道:

    “澄心,为师先传你本门金丹篇的入门总纲。”

    “这总纲,虽只是咱们门派修行的入门口诀,但却也是修行的根本。”

    “更是大道所指的方向,故而,你可要记好了。”

    平常真人提醒完应本色之后,扬起手中的鎏金拂尘,对着虚空轻轻一扫,顿时,其周身便升起一股缥缈道蕴。

    接着,平常真人整个身子也随之,被一朵凭空出现的洁白祥云缓缓托起,浮在了半空之中。

    随着平常真人口中响起的阵阵道音,一朵朵金色的莲花虚影,便也跟着出现在了禅房的虚空之中。

    平常真人的讲道之声,时而如同洪钟大吕,音色高亢。

    时而又如同雨打芭蕉,恬静淡然。

    在令人振聋发聩的同时,又不失道蕴缥缈,清净自然。

    更似有云满千山,月涵万水之景象由人心神之内缓缓浮现。

    令人闻之,如同置身于梵音与道经相互交融的山水世界。

    “一炁生来分两仪,阴阳相济体内藏。”

    “体内藏,何处寻,神清意静为妙方。”

    “神清可得造化理,意静窥得天地机。”

    “天地机,本平常,见心见我自得秘。”

    “心非肉心乃天心,我非自我为真我。”

    “天心得,水火安,真我现,自圆融。”

    “原来金丹不一般,入腹才知甜过蜜。”

    …………………………

    阵阵道音围绕之下,那空中盘旋着的朵朵金色莲花虚影,又都化作一个个的金色的篆文,缓缓遁入了应本色的眉心神海。

    而在应本色的脑海中,也随之多出了一篇名为《金丹篇》的经文。

    一篇名为《抱元守一》的呼吸法,以及一副人体经脉的行炁路线图。

    《金丹篇》侧重于阐述修行的根本理念,和修行过程中应具有的心境,以及修到相应的境界后,自身在性和命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这也是为了能让修行者,有个参考对象,继而在每突破一个境界后,也能更好的去了解当前的自己。

    至于《抱元守一》呼吸法,和那副人体经脉的行炁路线图,则属于实修之法,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命功修为。

    按照平常真人的说法,在这重霄大陆上,佛,道,儒,甚至是那所谓的魔门,大自在宗。

    无论是哪一家的修行者,在踏上修行之路的第一步,也往往都是去锤炼命功,延长寿元。

    只因为,凡人受限于区区数十年的寿元,在求道一途上往往也因此难以有所成就。

    而在锤炼命功,有了充足的气血滋养之后,就能够延长寿数。

    继而,也才能为追求大道,去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

    一想到自己以后,有可能就会成为那种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仙人。

    并且还能把上辈子,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都有机会给做上一遍。

    应本色便迫不及待的,开始按照那篇《抱元守一呼吸法》中所载的内容,去练习和控制自己的呼吸。

    按典籍所载,《抱元守一呼吸法》的修行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听息阶段,以听自己的呼吸来让自身的念力和心力,收归自身,不再四处弥散,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第二阶段是数息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可以逐步控制每个呼吸间隔的时长,做到一息绵长,若有若无,从而在减少消耗的同时,还能积累体内精血。

    而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止息阶段。

    据典籍所载,到了这个阶段,自身的呼吸就跨入了新的大门,可不借助于平日的呼吸,便能存活于世,且还能一定程度的去延长寿元。

    在师尊平常真人的注解里,应本色才明白,听息与数息都是在修行后天的呼吸,而到了止息阶段,便可将后天呼吸转化为先天胎息。

    从而后天呼吸停止,运用先天一窍呼与息,故而称之为止息。

    并且,在这三步修习呼吸法的前两个阶段里,应本色的呼吸会越来越慢,同时每个呼吸间隔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并且呼吸的深度更会越来越深。

    一开始的三个月里,应本色的呼吸只能到胸部。

    而在半年之后,应本色的呼吸便能达到腹部。

    再过半年之后,应本色每次的呼吸已经可以达到脚尖。

    此外,应本色每个呼吸间隔的时间,也从开始的几乎无有间隔,再到只有三息,最后逐渐增长到了十五息。

    而在这期间,应本色为了能尽快的去满足修习那幅,人体经脉行炁路线图的要求。

    于是,在他的恳求之下,平常真人又传授给了他几个简单的站姿,而这几个站姿被平常真人称之为“形神桩法”。

    因此,应本色每天的任务便又多了一项。

    早上,应本色起床后要先拎上洞天玉壶,去到知禅寺后院灵田,给师尊平常真人的空凝何首乌和九龙九象草浇那种甘甜的茶水。

    在这期间,应本色自己时而也得喝上几口玉壶内的灵液,吃上几口从配套的蒸笼里拿出的馒头。

    并同时还要借助灵田里溢出的草木精气,在修习呼吸法时壮大自身,无形中又增加了自身的几分底蕴。

    给灵田浇水完工之后,应本色还要练习站形神桩,继续壮大气血。

    只因为,平常真人告诉他,他现在体内还没有炁,就相当于水桶里还没有水,所以不可能从空桶里舀出水来,再去盛到别的碗里。

    他的下丹田就像是那个空桶,而他周身的经脉,就像是那个碗。

    所以,小小年纪的应本色,为了成仙,为了飞天遁地。

    如今也是不得不每天早起,而每天醒来后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给灵田浇水完毕后的半个时辰之内,必须爬数千阶台阶去到潜龙山的山顶站桩。

    在站桩的同时,还要继续运转《抱元守一呼吸法》,去感知和引导每天太阳初升时的第一缕紫气,并用这缕紫气来温养双目。

    平常真人曾言,这是为了给以后修习那门《正法眼藏》所做的准备工作。

    而应本色,据其师傅平常真人的说法,观其骨相已经是六岁有余了。

    所以,为以后修习那《正法眼藏》之术打一打基础也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修行这种“观”之一类的术法,那是宜早不宜迟,更是越早越好。

    不然,随着应本色的年龄增大,他眼中的两仪精气,也就会耗散的越多。

    从而也越不容易,去修成正法眼藏之术,进而也更难去获得,最终术法大成后,可窥破虚妄的破障法眼。

    应本色在每天忙坚持不懈,日复一日给灵田浇水,站桩,采集紫气之余,也还要跟平常真人学习这个世界的文字,了解不同的文化,辨识周身穴窍,识别灵草,了解药理等等。

    虽然,之前平常真人给应本色传道的那种心印莲花法,更方便也更快捷,更不需要他认识字,就可以直接理解。

    但,师父领进门,修行还是不得不靠个人。

    毕竟,一方面这些东西都是修行者需要去掌握的基础知识。

    而另一方面,师尊平常真人也不可能一直都跟着他,终究还是要他自己独当一面。

    因此,应本色学认字,学药理,学一切他需要学的东西,学的那是不可谓不认真,不可谓不刻苦。

    更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而在这个过程中,应本色却发现了一件无比诡异的事情。

    那就是,随着他的气血越来越壮大,他神海内的那柄巨大玉如意,竟然好像也在缓缓凝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