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14章 魏晋八君子

第14章 魏晋八君子

    种邵,终究是被活活打死在这宣室之中。

    有武士上前直接就将种邵的尸体拖下去,留下了一道鲜红的拖痕。

    宣室内,再次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动静。

    便是群臣呼吸起来都不敢太过用力,免得被血腥味给直接呛到鼻子。

    董卓扫视群臣,最终将目光放在了身前的王允身上。

    这下,王允连董卓的玉足都不敢看了,直接将头伏倒在地,牢牢的扣在地上。

    足足十息。

    董卓才将自己的视线从王允身上移开。

    而王允此刻心中也早就没有了半点野望,只是战战兢兢的乞求董卓能看在过往的情面上放他一条生路。

    “另外,陛下有令,召太师入宫辅政。”

    贾诩这个刚才与董卓唱双簧的人此刻也继续开口。

    如果说,方才大家还视贾诩为义士,那现在就全在喷贾诩为走狗了。

    召太师入宫?

    这完全就是断绝了大家的生路啊!

    王允不知道花了多少功夫才忽悠董卓去郿坞,结果你现在想将董卓接回来?

    众人几乎敢肯定,这就是董卓自己的意图!

    什么“天子有令”,莫不是真将大家当傻子耍呢?

    可心里如此腹诽,面上却不能表达出什么。

    种邵之血可还没干呢。

    宣室中弥漫的血腥味,现在也并未散去。

    真正骨头硬的大臣,早就死在洛阳了。

    愿意跟着董卓来到洛阳的文武,究竟是什么成色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既然大家对董卓搬入未央宫没有异议,那对于贾诩担任尚书令就更不敢有意义了。

    于是,这场堪称大汉命运转折点的朝会,就在一片肃穆与和谐当中落下了帷幕。

    朝会是结束,也是个开端。

    刘协在朝会中几乎未发一言,但这并不妨碍有人会无视他这个天子。

    前脚刚回到偏殿,就有小黄门传报,说是新任尚书令贾诩前来求见。

    “连印绶、符节都还没有接受,就前来见朕。这贾诩倒还真是急不可耐。”

    刘协本以为先来见自己的会是董卓,却没想到会是贾诩。

    “宣。”

    贾诩虽是第一次觐见天子,却没有半分慌乱,于礼仪上更是没点错误的地方。

    只不过贾诩的第一句话,就让刘协不由锁紧了眉头——

    “臣贾诩,请求陛下革去下官尚书令的职务!”

    常人升官,都是屁颠屁颠的过来谢恩。

    贾诩倒好,反倒是过来请求刘协免去他的官职。

    刘协还想装傻:“朝廷官员任免,都是太师独断,卿何必要来为难朕呢?”

    贾诩重重叩首:“臣已经问过太师,太师说是陛下举荐了臣担任尚书令。”

    啧!

    刘协算是看出来了,这董卓对于名士是真的没有抵抗力啊。

    这咋啥都往外说啊?

    不过刘协也不意外,以贾诩的智慧,从董卓口中套出点话来貌似并不是难事。

    “文和既然不想担任尚书令,何必要来找朕,直接辞官不就是了。”

    贾诩抬眼,满脸苦相:“陛下聪慧,臣不辞官,与臣来找陛下,这不都是一件事吗?”

    刘协:“如何是一件事?”

    ……

    贾诩知道,这是天子必须要他说真话了。

    “陛下。”

    贾诩跪倒在地,双手作揖。

    “臣虽年迈,可家中尚有老母在世。”

    “臣老母当年因为臣父早逝,便哭瞎了双眼。如今只与臣相互扶持,勉强度日。”

    “若是臣于老母先行一步,只怕老母必会悲痛万分,再无所依!”

    “而眼下,陛下和太师让臣担任尚书令的职务,虽然看似尊贵,实则却是危机四伏,指不定何时就会引颈受戮。”

    贾诩再次叩首:“还望陛下看在臣忠孝的份上,免去臣尚书令之职!”

    尚书令这个职位,就是一个巨坑!

    看似掌控朝廷政务,实则却是夹在了太师董卓与世家官僚的中间,成了受气包。随时都有可能触怒任何一方,成为弃子。

    这个位置,可比三公什么的烫手多了。

    贾诩精于谋身,因为他的母亲,他有必须要活下去的理由。

    现在将贾诩架在尚书令的位置上,那可不就是将贾诩的脖子放到刀案上,将他的性命悬在了细丝上吗?

    想要安安全全的活下去,最好就是不去沾这个位置上的一身腥。

    直接辞官,那肯定是不行的。

    被董卓选为尚书令,却直接辞官,那不是打董卓的脸吗?

    按照董卓的性子,贾诩就算能回到家中,也是被大卸八块后被送回家。

    所以,但凡再有任何第二条法子,贾诩都不会选择前来面见天子,面见这个天下最麻烦的人物。

    刘协此刻不在宣室,所以姿态放松了许多。

    他一手成拳,托住下巴,仔细听完贾诩言语。

    贾诩的话,大体上并未出乎刘协的意料。

    唯一感到意外的,就是听贾诩他谋身的缘由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母亲。

    也就是在这时,刘协才想起,贾诩可不仅仅是后世流传的那个“毒士”,更是被《唐会要》评价为“魏晋八君子之首”的贾文和。

    若他仅仅是为了谋身而无丝毫大义,想必是不会得到后世之人如此推崇的。

    为母谋身,确实可敬。

    “朕明白了。”

    贾诩嘴角一松,以为刘协改变了主意。

    “但眼下这尚书令一职,文和你才是此时唯一的人选!”

    刘协缓缓站起,来到贾诩身前将他扶起。

    贾诩遵循礼仪,不敢抬头。

    “文和放心,将头抬起来看看朕。”

    有了旨意,贾诩这才放平目光,与刘协对视。

    “文和可知道,朕为何要急着令太师罢免王允尚书令的职务,赶着让你接手吗?”

    贾诩不敢回应。

    不过潜意识里,贾诩已经给出了答案——

    除了权利争夺,还能有什么?

    董卓麾下,皆是些军阵之人,并没有多少人有资格坐上尚书令的位置。

    眼下突然有贾诩这么个出身孝廉的正派名士,那还不得赶紧推上去把尚书令的位子先占住?

    但刘协一开口,就让贾诩推倒了自己的全部猜测,转而化作愧疚。

    “文和,这关中的雨,下的实在太大了。”

    “这关中的百姓,也过的属实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