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19章 两面三刀,官僚本色

第19章 两面三刀,官僚本色

    贾诩步入堂中,却没有下属郎官颂名禀报,完全就当贾诩是一个路人。

    而士孙瑞更是眼皮都没有抬一下,趴在桌案前,似是在假寐当中。

    贾诩并未言语,也不曾理会,而是径直坐到一旁尚书仆射本该坐的位置上,继续书写起公文。

    这一写,就又是一个时辰……

    士孙瑞在上首坐的可谓是背都僵了,没想到却自讨了个没趣。

    他装作才发现贾诩的样子,马上惊讶的从位置上起来:“贾令君!你是什么时候来到此处的?失敬失敬!”

    贾诩静静地看着对方表演,待对方表演完,这才露出自己憨态可掬的笑容:“无事,不过是刚到。”

    没有想象中的暴怒或者新官上任三把火,贾诩就如同一个君子,无论对谁都是平静如水的样子。

    这下,反而是把士孙瑞给整不会了。

    他在尚书台如此布置,就是笃定了贾诩不过是董卓新扶持的一个傀儡,没什么真才实学,需要狐假虎威,借助董卓的威望在此地立威。

    可如今贾诩的姿态哪有要立威的意思?这反倒是让士孙瑞觉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带着憋屈,士孙瑞起身给贾诩让座:“贾令君莫怪,只是寻常担任尚书令的王司徒不在尚书台处理政务,就由我这个尚书仆射在此坐镇,却是忘了太师新任命了一个令君,真是大谬!”

    士孙瑞,还在试探贾诩的底线。

    谁料贾诩依旧是轻笑:“尚书台平日政务繁忙,还真是辛苦仆射了。”

    连续两次的不接招,让士孙瑞有些搞不清贾诩真正的意图,不知贾诩究竟要做些什么。

    实际上,贾诩也确实不想做什么。

    他将自己撰写的公文交予士孙瑞:“仆射久在尚书台,应该比我更知晓关中的政务。陛下昨日召见于我,让我尽快处理这关中的天灾,随即我就写了几条举措。还望仆射替我看看,这里面可有错漏之处?”

    士孙瑞接过贾诩的公文,徐徐展开。

    因为时间匆忙,竹简上不少墨字都已经晕开。

    看的出来,这公文当真是贾诩连夜写出来的,不然也不至于连让字迹晾干的时间都没有。

    士孙瑞起初还不以为然,可当他看了两眼后,便沉浸其中。

    公文详略得当,井井有条。

    从灾后的重建,到关于农田的梳理,再到开凿沟渠的具体事宜,完完整整,明明白白,几乎事无巨细。

    这关中的灾,其实士孙瑞也清楚。

    只是之前他与王允都将心思放在了刺杀董卓上面,对救灾反倒是不怎么放在心上。

    况且,如今大汉虽不怎么提倡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却也是“天人感应”当道,这些名士大儒对于灾害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关中为何遭灾?

    还不是因为朝廷中有妖孽!

    而董卓,就是这最大的妖孽!

    只要能杀了董卓,那什么天灾?什么人祸?不都迎刃而解了吗?

    所以士孙瑞在看到贾诩的公文后,虽然短暂震惊于贾诩对于政务的娴熟,之后却是陷入了更深的鄙夷之中。

    “董贼妄想以人力对抗天命?此可谓大逆之行也!”

    士孙瑞怀疑,董卓就是被这下了两个月的大雨下怕了,所以才找了贾诩这么个人出来治理关中。

    “哼哼!老天有眼!也有董贼害怕的一天!”

    士孙瑞表面不动声色,堆积在眼睑上的眼皮轻轻颤了一下,就将这公文收了起来。

    “贾令君这公文写的极好!并无错漏之处!”

    贾诩闻言,也是放心了不少。

    “既如此,还请仆射尽快按照公文条例统筹各个曹司,待土地稍稍晒干后,就尽快将政令推行下去。”

    “尤其是“废小钱、铸五铢”一事,需尽快施行,让百姓与民生息。”

    士孙瑞闻言立刻点头:“遵贾令君之命。”

    贾诩见士孙瑞没有在此事上找麻烦,心中亦是多了一些欣慰。

    “看来朝堂之上,也不仅仅是些结党营私之徒,还是有真正为大汉考虑的忠臣良臣的。”

    将统筹之事交于士孙瑞,贾诩也没闲着,而是带上尚书台几个相关的主曹前去长安附近观察情况。

    特别是郑国渠、龙首渠这两处至关重要的水利工程,贾诩都是亲自前去探查情况,实际掌握情况,避免之后政令可能的错漏之处。

    一晃四日过去,便又到了朝会的日子。

    连续奔波了几日,只敢在路上睡觉的贾诩紧赶慢赶才赶回长安,参与这次的朝会。

    尚书台虽然掌管朝堂政务,但按照惯例,还是要在朝会上正式上奏,经由天子批准后,在石渠阁备份,这才能当做政令被发出去。

    况且,这好歹是贾诩迁为尚书令后的第一次朝会,无论如何都要亲自前来参与。

    但随着朝会开始,贾诩突然发现了不对劲……

    “不是说,太师住在宫中了吗?”

    可董卓人呢?

    朝堂之上,那道厚重的身影并未出现。

    只有一个略显孤单的刘协坐在上首,面无表情的看着百官。

    刘协扫视着众人,在看到贾诩这个熟悉的面孔后心中其实也稍微安稳了少许。

    你别说,朝堂上没了董卓的身影,就算是刘协此刻心中都有些露怯。

    至于董卓无法参与朝会的缘由也十分搞笑……

    在搬入宫中的第二日,刘协就拉着董卓出去跑步。

    行至武库,董太师突然想起自己曾在宫中充当羽林郎的青葱岁月。硬是要来了一柄七石硬弓,要给刘协表演一番什么叫做英勇不减当年。

    七石硬弓,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二百余斤的力道……

    董卓常年不曾锻炼,哪还有曾经的气力?

    加上董太师又未曾热身,这么一拉,直接导致董太师的腰给闪了,如今只能趴在床榻上休息……

    不过刘协料想,就算没有董卓压场子,这朝会应该也不会有哪个不长眼的出来挑事。

    万万没想到,刘协还是低估了某些人见缝插针的机会——

    只见尚书仆射士孙瑞在朝会一开始,就手持笏板上前:“臣弹劾尚书令贾诩,忤逆太师之意,枉顾朝廷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