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 第51章 一攻一守

第51章 一攻一守

    以前关中的老秦人,愿意跟着秦王抵御强敌、开疆拓土、征战天下。

    可现在关中的汉人,还愿意为了汉室那么做吗?

    其实那篇《六韬·文韬·守土篇》后续还有内容。

    姜尚又对周文王说:“君主一定要让国家富裕。因为国家不富裕,就无法施展仁惠。没有仁惠,也就无法团结百姓。百姓疏远了国君,与国君离心离德,就会使得国家败亡。”

    汉室穷的太久了。

    因为那群硕鼠的蚕食,大汉百姓已经太久没有感受过大汉的恩惠。

    如果大汉都没有对百姓施展恩惠,那百姓又如何会与大汉站在一起呢?

    现在关中这个所谓的朝廷,不过就是个一捅就烂的破筛子。

    若是再有大军围困关中,时日一长,说不定还真的有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只不过,这“王”,怕是不大可能还是刘协。

    其实若是其他人,刘协也就认了。

    但偏偏,王允找来的人是匈奴。

    汉家的冠,绝不可能戴在胡人的头上!

    这,是刘协的逆鳞!

    触之,必死!

    所以,刘协要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将汉人的冠护在头顶,赢下这场跨越百年的汉匈之战!

    董旻倒是不懂刘协的心情。

    但他能听出来,刘协似乎是在支持吕布,而否决他。

    董旻当即摇头:“陛下,行军打仗不是于书册上默写兵书。”

    “《六韬》成书已有千年,其中不少内容都已过时。拿着千年前的兵书来打现在的仗,这不是令人贻笑大方吗?”

    这殿中,几乎所有人都听出来了董旻的轻视。

    不是对《六韬》的轻视,而是对刘协的轻视。

    董旻现在就差把“陛下不知兵”五个大字写在脸上了。

    “道理就是道理。方法会过时,可道理却永远不会过时。”

    刘协失去了与董旻交谈的兴致,而是顺着吕布的话往下说道:

    “若仅仅是修筑坞堡,是无法打消别人的觊觎之心的。相反,他们反而会以为这坞堡中尽是奇珍异宝,会费尽心力将这坞堡攻破。”

    “唯有犁庭扫穴。再不济,也要给予敌人迎头痛击,让他们心怀畏惧,这才能够保全自己的财物。”

    “以坚实的墙壁为防御,远远不如以敌人的畏惧为防御。”

    “上一次,关东诸侯得到了洛阳,逼迫大汉迁都,使汉室失去了对关东的控制,这已经算是夺取了极大的利好。若是这一次,还继续蛰伏,只怕他们会更加变本加厉,威逼朝廷!”

    “所以,此次必然要先取得一场大胜,以警告关东士人,打消他们的觊觎之心!”

    刘协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再没有解释的必要。

    董旻自己也没有什么言语能够辩驳,便下意识的看向董卓。

    按照董旻的经验,以往这个时候,董卓都会选择支持他。

    毕竟,外人来的再怎么亲切,又如何能比的上骨肉呢?

    董卓见董旻看向自己,沉思一阵后,又抬头看向自己上首的刘协。

    “陛下,此言有理!”

    董旻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奉先也说的没错,若是不能给予对方迎头痛击,那对方很有可能再起觊觎之心,而关中的百姓也会心生恐慌,名声鼎沸。”

    朝廷,此刻其实极不健全。

    名义上朝廷是在关中生根,但其实朝廷一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二没有得到关中士人的支持。

    之所以能够在表面上维持稳定,不过是因为汉室曾经的威望,以及董卓兵力的强盛。

    可威望总有耗完的一天。

    若是再失去兵力强盛的优势,关中怕是立刻就会失控。

    董卓虽在某些事情上看的不够透彻,但对这一点却是有着明确的认知。

    刘协这名大汉天子的威望。

    董卓手中西凉骑兵的强盛。

    一左一右,共同撑起来了关中这个残缺的小朝廷。

    若是这两者缺失其一,那汉室的存亡可就真的危在旦夕了!

    “兄长!”

    董旻听董卓不支持自己,顿时有些急躁。

    “此乃朝会!还望左将军恪守规矩!”

    董卓的呵斥让董旻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却又不敢发作。

    吕布见对方吃瘪,脸上立刻洋溢出笑容。

    “太师,还请予臣三千骑兵,臣保证先破河东,再平关东!”

    ……

    刘协没好气的瞪了吕布一眼。

    请战,请战,还请战!感情吕布是压根没听懂自己的意思!

    好在董卓却是听明白了,挥挥手让吕布稍安勿躁。

    “奉先,陛下之意,是取得一场胜利,震慑关东。而不是将对方全部歼灭。”

    “大军作战,首先要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想办法击溃敌军。”

    “随意出击,便是一时勇猛,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没错。

    这才是刘协的意思。

    守,肯定要守。

    但绝不能和董旻、牛辅说的那样,彻底当一个缩头乌龟,将主动权让给敌人,白白消耗关中的积蓄,动摇关中的人心。

    可打,也不能和吕布说的一样,直接将大军开过去,与敌军一决胜负。

    董卓此刻看向刘协,而刘协的目光也对上了董卓。

    多日来一起研习兵法,让他们在这件事上居然难得的保持着心有灵犀——

    “攻一路,守一路!”

    只要能够击溃一部分敌人,就会让另一部分敌人心生畏惧,丢掉觊觎之心,主动退兵。

    而且,兵事上的胜利,也可以安稳关中的民心。

    先不管天子贤德与否,董卓残暴与否,至少要让关中百姓知道,朝廷是有能力保护他们的,不会出现被敌军堵在家门口这种事情。

    “攻哪一路,守哪一路?”

    刘协举起一枚竹简:“不如朕与太师同时将思路写出,全当是一次兵事推演。”

    “善。”

    刘协提笔,在竹简上用隶书洋洋洒洒写下六个大字。

    另一边,董卓也提笔,在竹简上写下什么。

    二人花费的时间几乎一样,同时收笔。

    刘协命宫人将自己的竹简拿下交予董卓,同时将董卓的竹简拿来放在自己案几上。

    “看来这一次,朕和太师又想到一块去了。”

    董卓的竹简上,赫然也是六个大字——

    “攻河东,守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