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中医:给孩子找妈那些年 / 第七十四章 摇摇欲坠的危房

第七十四章 摇摇欲坠的危房

    王禹安家一样如此。

    吃过晚饭,借着厨房里微弱的灯火,父亲王红河和母亲李玉珠蹲在院子里打扫久未开封的石磨。

    把石缝里沉积的尘土刷得一干二净。

    王巧安端着木瓢,时不时浇上一点水,挺巧的小鼻头皱呀皱的,大眼睛里满是期盼。

    那个年月,村子里还没通电,也没有电力磨面机,基本上家家户户用的都是这种石磨。用人力或者畜力把麦子磨出来之后,再用小罗隔开面粉和麸皮。

    这一过程是很累人的,可依旧阻挡不了大家伙儿对白面馒头的渴望。

    王禹安本来也想帮忙,可被父母以学习为由,赶他回去看书了。

    只是,盯着墙壁上仿佛蜘蛛网一般开裂的缝隙,他哪有心思读下去?

    不知道是不是昨日大雨的缘故,家里的土坯房年岁太久,山墙和槛墙都出现了明显的裂纹。

    王禹安躺在床上,盯着低矮的屋顶,总是担忧它下一刻就会塌下来。

    或许也觉察到家里住了半辈子的老房子摇摇欲坠,王红河找来两根木棍,顶在外面,意图让一双儿女安心些许,至少晚上不用害怕被砸死,能睡个安稳觉。

    可……那能安稳得了吗?

    王禹安翻身坐起,从枕头下面掏出那几十块钱,一遍一遍数了起来。

    给栾红缨治病大概需要花去十多块。

    自己还想再弄点药材来贩卖,肯定也需要本钱,就算是五块吧。(由于可以骗栾红缨做苦力,成本要低廉不少。)

    剩下大概十来块……怎么也不可能盖得起房子。

    那个年月,砖瓦房可是光棍户才住得起的,三间大瓦房估计要花二百来块钱。

    王禹安挠着头,甚至不敢去想什么药房、厨房、厕所……

    想要排排场场的,每一样都得花钱。

    记得没错的话,78年的第一个暑假会在6月末7月初到来。

    眼瞅着还有一个来月,楚玉婷就要回来了。

    眼前又闪过那个如水如烟的南方女子身影,王禹安脑袋更痛了。

    继而,心里就一阵火大!

    狗日的走了大半年,一声不吭,有一点当小媳妇儿的觉悟吗?

    等见了面,恨不得拿棍子抽死她!

    王禹安出神地想了半晌,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得赶紧挣钱。

    夏天,可以采收的药材不少,怀药就是对中原境内产出的道地药材的统称,“四大怀药”从古至今都是声名显赫。

    伏牛山里产出的虽然不像“四大怀药”那么出名,但是独特的药材也不少,就比如:山茱萸、辛夷花、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天麻。

    这还是王禹安知道的,这个年月物产丰饶,他不知道的珍稀药材应该更多。

    只是,药材好虽好,但由于市场闭塞,如何售卖出去是个难题。

    锦上添花总归不如雪中送炭。

    想到这儿,王禹安眼前又浮现出栾红缨的身影。这妮子表面上清冷高贵,实则善良懵懂,傻乎乎的,表里不一,极具欺骗性。

    幻想着她绝美的容颜,心里,禁不住就生出一丝旖旎。

    可紧接着,一片血海涌来,那张又肥又胖的死人脸陡然浮现,吓得他一个激灵,下半身都凉了半截。

    那妮子不仅表里不一,甚至还有隐藏属性……

    自己这么摇摆不定,将来会不会走上不归路?

    王禹安愁得直扯头发……

    可之所以想到她,还是之前叮嘱过她采收一些常山来。

    其实,常山是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干燥根。而其叶子,同样是一味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下品的中药材,名叫蜀漆。

    两者都有劫痰截疟之功,只是药性稍有不同,一个性寒,一个味辛,所以一个对温疟发热有奇效,一个尤其擅长治疗牡疟。

    当然,在现代医学看来,两者都含有常山碱,对所有疟疾都有效,属于截疟专药。

    夏天多蚊虫,再加上特殊的历史原因,那时候中华大地上疟疾横行,很多农村人都有过“打摆子”的经历。

    十分痛苦。

    王禹安觉得,自己弄些常山和蜀漆来,多少应该能赚点钱。

    然后,等卫生员资格下来,他再多给人治下病,名声传出去之后,几分一毛的,大概也可以攒点钱。

    心里头盘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翌日。

    一大早,大家伙儿还是忙着去地里干活,一直到日上三竿,太阳毒辣得直刺眼睛的时候,队里的领导才招呼众人去分粮食。

    整个上午老少爷们儿都有点心不在焉,就等着这个好消息了。

    听到喊话,有几个家伙甚至提着口袋就冲了出去,火急火燎的,跟赶着投胎似的,惹得大家伙儿一阵哄笑。

    王禹安自然也很激动。

    想想从前,吃馒头的时候没有好菜配着,他都咽不下去。

    可现在,白面馒头掉地上,他都能捡起来,稍微吹一吹,大口大口往嘴里塞。

    就这,还是幻想。

    毕竟,这个年月,农村人谁舍得把好面馒头掉地上啊……

    真掉地上也轮不到他捡。

    但是,由于人太多,他实在是不想去凑热闹。

    可实在架不住王巧安那个馋鬼一直拽他,他这个当哥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陪着她前去。

    由于地里种的主粮还是红薯和玉米,小麦产量低,各家各户分得也不多。

    平均下来,一家一户也就几百斤。

    那个时候人口多,像王禹安家,如果楚玉婷不去上大学,就是五口人。二三百斤粮食,四五口人吃,根本就不够,两三个月就见底了。

    所以,白面都是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了才敢拿出来吃,算是改善生活。

    平时,各家各户吃的都是粗粮。

    大多数时候都是红薯面掺着棒子面吃。

    红薯面那玩意儿不好发酵,一般都是死面,蒸出来的窝头又黑又亮,放凉了甚至能砸死狗,带着一股子霉味,难吃至极!

    棒子面又容易烧心,就是那玩意儿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吃多了特别难受。

    但想要活着,又不得不吃。

    这就是为什么听说队里要分麦子,大家伙儿如此激动的原因。

    那个年月,在老百姓心里,白面那可是宝贝呀。

    可越宝贝的东西,越容易让人斤斤计较,而且分粮食本就是斤斤计较的事情,难免会出现争执。

    正因如此,王禹安才不想来凑热闹。

    这不,正排队的工夫,前面就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