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红楼追梦人 / 【001】红楼梦:女子无才

【001】红楼梦:女子无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带林中挂,⾦簪雪⾥埋。”

    出处《红楼梦》第五回。第五回的回目有3种:

    一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二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三是“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红楼梦》第五回的回目就有三种说法,可见流传在外的版本之多。时年都是手抄本。

    谁知道,谁抄了谁的。原就是席间逗个趣的。

    作者曹雪芹酒醒都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处。

    带去赴宴的手稿有无失落。

    言归正传。这里是《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这判词,说的是薛宝钗、林黛⽟两个⼈。

    原文如下:

    “宝⽟看“副册”仍是不解,⼜去看“正册”,⻅第⼀⻚上“画着两株枯⽊,⽊上悬着⼀围⽟带;⼜有⼀堆雪,雪下⼀股⾦钗”(两株枯⽊是“林”字,雪谐“薛”⾳)。

    薛宝钗和林黛玉并列为《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首。

    而薛宝钗的判词,一开始便提到了她的德。古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大概是,作者曹雪芹甚至将薛宝钗,排在公认的女主林黛玉前面的思量吧。

    “停机德”指的是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这里指的是薛宝钗。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之女谢道韫幼年咏诗的典故。这里喻指林黛玉。

    林黛玉,探花林如海嫡女。系出名门,满腹才华,气度高华。

    薛宝钗的停机德,与林黛玉的咏絮才,相互辉映,实难分高下。只是面对男主贾宝玉,心有所属,才有了区别: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宝玉有玉项圈,薛宝钗有金项圈。金玉良缘,依据原文,是指贾宝玉和薛宝钗。

    贾宝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林黛玉的前身是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的绛姝仙子,木石前盟指贾宝玉和林黛玉。

    雪谐音“薛”,林指林黛玉。贾宝玉每天对着薛宝钗,但他心里想着的人还是林黛玉。

    齐眉举案,原指夫妻间相互敬重。

    贾宝玉和薛宝钗虽然成了夫妻,但是心里却想着别人。

    也就是说,终身误,有情人不得成眷属,是误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个人的终生吧。

    那么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薛宝钗心里也藏着一个思而不得,甚至和林黛玉不同,终她一生也无法说出口的人呢。

    《红楼梦》成书于清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作者曹公也是出身官宦人家,家道中落,规矩不会错。

    一到皇宫,原文就不写。天子,天子事,天子妇。

    也就是,皇帝的女人。人道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不如,来写神仙事吧。

    又有人指出,跟天子有关的神仙,都知道的,也不要写。

    只得杜撰。

    无处考证。就像是太虚境,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各式侍者、仙子,人云亦云,也能受人间香火。

    譬如,多情公子贾宝玉,原本的顽石,于某年某月某日顿悟了。

    露出内里的玉色。

    日后贾宝玉所在的四大家族,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他惊觉,年近而立,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还得走了。

    自小倾心的表妹黛玉,病死了。还有一开始就说要进宫的薛宝钗。

    妇德,原就是皇宫里最看重的美德吧。而薛宝钗正是因此而来。艳冠群芳的牡丹。

    任是无情也动人,凡此种种。

    一开始就说了,薛蟠进京,也为护送妹妹宝钗进宫候选。

    宝钗进宫候选,因为当时没有这样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或者按规矩不能说的吧。

    原文也为尊者讳了。

    宝钗似乎也从来没有提及,她进宫候选,和宫里的人和事情。

    红楼梦第四回,回目,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原文对薛家人进京的原因说得极清晰: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由此可知,薛宝钗进京的目的就一个,进宫待选。

    确定不是出来避风头……薛蟠闹出人命官司,然后,母亲妹妹也跟着,乌泱泱的。

    多少人呢。

    皇宫乃至后宫,在古代文学里,从来云遮雾绕。要不,就是明清年间,汉唐皇帝的一些风流史,估计还是戏文里来的。

    而才人赞善,不知怎的,我一下就想到了唐朝太宗年间的武才人。日后的天后武则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戏文也多。

    也是,从她开始,天子后宫嫔妃里还有个低等级的才人,才为民间熟知吧。

    这里,说一下武才人进宫。据说唐朝太宗皇帝和皇后长孙氏,伉俪情深。

    长孙皇后死后,太宗皇帝一直闷闷不乐。于是,群臣奏请太宗皇帝从民间再选民女进宫。

    也就是后世提及的选秀。而太宗皇帝的这一批佳丽里,就有日后的武才人。

    说具体些,古代天子死了皇后妻子,群臣除了劝他节哀,还会有选秀……这也是礼?

    天家的礼。贵族人家学了去,又流传到民间。

    所以,我们是礼仪之邦……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啊。这些礼,我们现在不学,也不讲究了。

    所以,我是闹不明白的。懂的人,自然会懂吧。

    再多句嘴,低等级的妃嫔进宫,皇帝身边原本的旧人也可以升职了。

    贾府的大小姐元春,也快做贵妃娘娘了。

    作者曹雪芹出身清朝内务府,这种规矩不会错的。也就是说,到了明清时期,皇后娘娘死了,仍然是选秀和后宫妃子升职的一个契机。

    到了这时,是三省六部制的礼部官员奏请,还是内务府呢。

    这等贵族人家都在张望,也会算的。而妃子升职,娘家也会有人加官进爵。

    假作真时。只看后来提到四大家族,金陵薛家说是紫薇舍人之后,名头挺大的。

    紫薇呵。

    天子近臣,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宫里太监吧。源远流长。

    三国曹操家,也说是这种,家里出了天子近臣起来的。清朝算内务府么。

    金陵也就薛家冒了头。

    与薛蟠护送母亲妹妹进京,提到他舅舅王子腾打算出京……《红楼梦》故事里,王子腾是薛蟠和薛宝钗的母舅。

    原文第四回提到,在路不记其日。

    嗯,走了一年。千里之外姑苏林家的黛玉都进了贾府。

    金陵距离京都,总是没有姑苏远的。或者说,扬州。

    一开始,没准薛宝钗还要先进京的。这里,林黛玉后来居上。

    进了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探花林如海呵。

    戏文里总说状元、榜眼和探花,是天子钦点。

    早不来,晚不来的。

    要这么看么。借想复职的贾雨村之口探知,林如海表示贾府来接黛玉的人早来了,只是偏生守母孝,至诚吧。

    又病了。要二月里,才走。

    龙抬头呵。

    这个架子端的啊。来接的人可是贾府袭爵的贾赦的长子,贾琏吧,王熙凤嫁的那位。

    而姑苏林家,原本不在金陵四大家族里的。但扬州应该在金陵地界吧。

    看地图。说是这四大家族啊,世代联姻通好,黛玉这后来居上,踩了他金陵薛家上位也未可知啊。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史王薛,薛家排最后。

    末位淘汰制啊。

    贾琏接了林黛玉,直接把人给贾母送去。就成了贾母一把搂在怀里的心肝,晚间,把孙子宝玉都要挪出去。

    宝玉还就不走了。

    黛玉自己都说了,第一次来,以前只听她母亲说过。

    这里,贾母哭,王熙凤也说哭就哭。贾府三春,没什么表情,只有小小年纪的黛玉陪哭。

    就是你哭我也哭,你停我也好,一点也不冷场。怪不得贾母偏疼王熙凤。

    对这个第一次见的外孙女,黛玉,也另眼相看吧。

    黛玉还算好的吧。换了谁,不惶恐。

    唱戏啊。

    眼泪说下来,就下来。说好了就好了。

    你只看四大家族另一个表小姐,史湘云,说话总感觉话里有话的。

    夹枪带棒。总搬出薛宝钗,宝姐姐长,宝姐姐短。

    比?试探。

    或者说,姑苏林家这朵假牡丹,花签芍药是不是。守寡的嫂子李执,事不关己不开口,来了一句,不得贵婿还挨打。

    签上还明写着,饮酒,还得牡丹陪饮一杯。

    挨打?好像就宝玉被打过。

    姑苏林家没了人,来了个大姑娘黛玉,内宅谁探得出她的底啊。

    说是芍药,四大家族的牡丹都压下去了。

    始终压了同辈人公认翘楚的薛宝钗一头吧。

    宝二奶奶。

    她不死,宝钗就是未亡人装束,守寡似的,所以住在京郊见多识广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就薛宝钗的屋子里,一言不发。觉不觉得,薛宝钗不爱花儿粉儿的,平日里跟青春守寡的李执似的。

    白牡丹么。

    那日已将入都时,(薛蟠)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

    因和母亲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与人,须得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才好。”

    他母亲道:“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该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或是你姨爹家。他两家的房舍极是便宜的,咱们先能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

    薛蟠道:“如今司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起身。咱们这工夫一窝一拖的奔了去,岂不没眼色。”

    薛蟠母亲和贾元春母亲王夫人是姐妹,他舅舅王子腾,不也是贵妃贾元春的舅舅?

    而元春的父亲,贾政,也就是薛姨妈口中薛蟠的姨爹,是不是也有了实差?

    依据常理推断,贾元春即将升任后宫高位嫔妃,就算这时还不知是贵妃,升职却是肯定的。

    四大家族再送女儿,进宫候选?如果,贾元春成了皇后娘娘呢。

    王子腾的官职很高吧……贾政,国丈,贾宝玉,国舅爷,就算只是贵妃娘娘。

    皇后死了啊。

    贵妃,在唐朝后宫,仅次于皇后吧。而在清朝,出皇贵妃,据说就没有皇后。

    以皇贵妃代理六宫之权。贾元春,拔了头筹,她就是实际上的皇后娘娘了。

    出宫,省亲。这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才有的权利,可视作天子给的殊荣,戏文里也是太后回娘家,或者宠妃亲爹要死了,才有。

    贾元春,都不是,所以,她成了清朝的皇贵妃。

    而薛蟠进京前,惹了人命官司,护送母亲妹妹,走官道,多少人跟着。

    招摇过市。要不传出去,是说他打死了人也混不当回事。

    事情越拖,传得越不像话。但京都,大局已定,朝堂王子腾封官。

    然后,王子腾出京巡边,手里有兵权。

    薛蟠他们总算进京了。我只听过,什么奉旨进京,不得诏不得进京。

    那地方,可视作天子家,不是想来就能来的吧。比如,走了一年,也没有人来接的薛家。

    而薛蟠虽然躲过了去母舅家,受王子腾约束。

    还是碍不过母亲,薛姨妈。薛家一行人便来了贾府,姨爹贾政这里。

    相比起来,林黛玉进贾府是不是,更顺利且好看些。如果天子在高处看戏,应该更欣赏探花郎玩的这一手吧。

    礼数周全。不紧不慢,还就压了薛家一头。

    回头,还是林探花举荐的贾雨村替薛蟠销案。贾政还亲自见了自家这一早出五服的同族人,安排去了应天府。

    我总觉得吧,林探花这里隔岸观火,洞察天机,出手的时机很精准。又有宫内情形不明,元春肯定是希望家里人和平日里一样,不想惹人注目。

    因为她接任的可能性很高。这是皇后娘娘,分量很足,贾府肯定要压的。

    四大家族制肘。

    借用日后王熙凤的丫鬟平儿的话,投鼠忌器,宝玉也跟黛玉说过耗子偷香芋的故事吧。

    大家都只能配合林探花了。

    这里,曹公看到的是哪一位皇后娘娘的身后事呢。

    贾元春进宫,推断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出阁,嫁去姑苏林家,差不多。

    而贾元春,贾政长女,据推断和贾母幺女,贾政幼妹,贾敏,年纪相仿。

    原文也提到过,贾元春曾亲自教导幼弟贾宝玉,名为姐弟,也有长姐如母的情分吧。

    时间一晃,而过。小姑姑贾敏的独生女,林黛玉,也要进贾府了。

    题外话: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通行本共120回,大部分人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不过,前80回并未写完,这才有无名氏续写的后40回。也就是说,曹公还未最终定稿。

    《红楼梦》前80回尚不是曹公满意的,或者原就是赴宴逗个趣。参看原著中家道中落的柳湘莲。

    与之对应,曹公今天拿出几回赴宴,明天又拿另外的,与人饮酒串戏以逗个趣。流传出去。

    流传至今的汉唐五言诗,都有几个版本,何况酒过三巡的戏文。趁着酒兴,他们起哄,与曹公临时现编现改,也是常有的事。

    后面又换了人来写。前后抵触,也是必然。

    简单来说,贾元春的地位如果视同清朝皇贵妃,实际上的皇后娘娘,四大家族最后怎么可能被抄家呢。

    清朝有吗?雍正帝的皇贵妃,年贵妃,也只诛首恶年羹尧,赐死他亲儿子。他爹也是皇贵妃的爹,所以免罪。

    年贵妃病死了,娘家却没有过多受牵连。要不说,她是雍正帝真爱,是她视同皇后娘娘的地位吧。

    这种是天子正经的姻亲了。于礼不和。

    抄家抄到贵妃娘娘家里……就算她也病死了。

    天子女婿让人去抄老丈人的家……历史上,有过吗。

    就算新天子继位,非贵妃所出,不搭理便是。没必要,是这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没准和曹公一起喝酒串戏就有这等人家的公子,甚至曾经的国舅爷,贾元春之前还有正经的皇后娘娘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红楼梦第五回,第十四支,飞鸟各投林。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各奔东西,族人多数离开京都,返回原籍地。京都不易居,他们还是衰落了呗,以护送贾母灵柩返故地。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送葬,不也是这样?

    这是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头面人物,最后一次在京都聚首,为贾母送行。

    所以,都散了吧,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