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玄幻奇幻 / 月蚀天河 / 第18章

第18章

    第二日天亮后,梓阳城城墙上的守军,不见有大宁轻骑如昨日那般在南门和西门附近逡巡。日头升高后,也不见远处的大宁轻骑营盘有动静,不见炊烟,不闻马嘶。守城校尉见这异常情况,大感奇怪。他安排几个机灵的士兵,用吊篮从城头放了下去,前去侦查。小半个时辰后,侦查士兵带回来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大宁轻骑营是空的。他一路狂奔,赶紧把这个消息递进裨将军府。

    何正接到消息,眉头皱了起来,一股不好的预感在他脑门萦绕不去。

    他当即先派出所有探马四处搜寻大宁轻骑的踪迹。等所有方向的探马回报,梓阳城方圆30里都没有见到大宁轻骑后,时间已经来到了正午。何正此时已经能够确认大宁轻骑搞的这一手,不是想勾引城中的守军外出,再行埋伏击杀的计谋。排除掉埋伏,那就只剩一个可能了,大宁轻骑是冲着裕和军大营的那批人马去了。

    想通此节后,何正大喝一声:“备马!梓阳城守军坚守城池。速速让城中的裕和军整队,准备救援裕和军大营!”

    一时间,梓阳城头忙乱起来。本来城头上,裕和军和城守军分守不同城墙。现在裕和军撤下城头在城内整队,城守军就要重新排布,填补裕和军的防守空缺。整个梓阳城,到处响着紧张的步伐声、甲具碰撞声、高喊的口令声。

    何正一身甲胄,腋下夹着头盔,大踏步从裨将军府走出。他正准备踩着马镫上马,却见守城校尉又一次急急忙忙跑了过来。看着守城校尉那慌张的表情,何正一颗心提了起来。

    守城校尉大喘着气走上前来,禀报道:“将军,西门远处出现了大宁重骑的身影。他们在远处整队,并没有进入大宁轻骑营盘的意思。”

    听到如此消息,何正怒气勃发,把头盔狠狠往地上一贯。深吸了几口气后,他抬头望向高空,萧索地叹道:“棋差一着啊!”

    大宁重骑的出现,预示着大宁援军,将会源源不断到达梓阳城下。何正救援裕和军大营的计划,还没执行就胎死腹中了。

    何正无力地挥挥手,对手下的诸将领说道:“让城内的裕和军,重新回到城墙上防守吧。”说完,他仿佛老了几岁,转身蹒跚着走向了裨将军府,剩下一众裕和军将领面面相觑。可以预料,这来回一折腾,对本来不高的士气,又将是一波削减。还没跟大宁军开打,士气就已经一削再削,所有将士个个脸色凝重,心头都蒙上了阴影。

    ----------------------------------------

    裕和军大营的兵马,在出大营后不过20里的地方,就一头扎进了大宁轻骑的埋伏圈。遇敌的时间,刚好是午后不久。

    裕和军大营的留守副将,是昨夜收到了传令兵的救援梓阳城口信,今天一早就准备整兵开拔的。只可惜,营内的新兵操练时间尚短,等待他们整完队,准备好辎重,不少时间浪费了。

    裕和军大营的1万老兵,以及5000余新兵,就这样在行军队列赶路的情况下,一头撞进大宁轻骑的埋伏圈。

    长长的行军队列,被大宁骑兵截成了几段,首尾不能相顾,只能各自为战。大宁轻骑目的非常明确,只要看见对方有结阵的迹象,马上进行冲击。等对方阵型散乱后,则堕在后面追杀驱赶落后的士兵,让后方士兵冲击前方的阵列。裕和军尝试几次结阵,均被这种打法冲散之后,再无力维持,轰的一下四散逃亡。至此,裕和军大营兵马不复建制,变成一盘散沙,争相逃命。

    这场伏击战,仅仅2个时辰不到,就以大宁轻骑的大胜而结束。是役,大宁轻骑歼敌3000余,俘虏5000余。余下的裕和军,都四散逃跑了。

    秦栎看着在收押归拢俘虏的轻骑部队,感叹着道:“果然还是休息不够啊。不然以我军4000余的骑兵,把这1万多人完全歼灭是没有问题的。”

    伊明弘在旁边宽慰道:“目前的战局也足够了。起码裕和军大营这一批兵马已经不足为虑。断了梓阳城的这一支强援,后续的局面就容易多了。”

    秦栎有点忧心道:“我的轻骑部队,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人困马乏。不进行休整的话,难于投入下一场战斗了。梓阳城那边守军,会有何动作,还未可知。”

    伊明弘接过话头:“无需忧心。秦将军你打扫完战场,带领轻骑和俘虏,去裕和军大营就地休整两天。不过记得留一队人马,截断梓阳城前来打探消息的探马,不要被轻易打探到我军的虚实。至于我,请秦将军安排几名护送人员,送我回梓阳城城郊。我估摸着大宁的后续部队,也该跟留守的信使碰上头了。我得赶回去主持围城大局。”

    秦栎暂时没想到更好的办法,就同意了伊明弘的安排。

    裕和军大营部队大败的消息,从逃出生天的溃兵口中,传向了裕和各地,梓阳城也理所当然的收到了这一消息。消息传到梓阳城的时候,整个城池都压抑无比。结合着之前浴凤关大战的战果,裕和军民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各地的县衙、大家族,虽然接到了梓阳城的集结支援命令,但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观望。

    伊明弘返回到梓阳城郊的时候,大宁重骑依旧在距离梓阳城很远的地方列队,只不过人跟马的重甲都放在身旁,没有披戴而已。但大宁重骑仅是摆出如此阵仗,就打消了梓阳城出城救援裕和军大营的念头。如今城门依旧紧闭着,一副等你来攻的模样。

    伊明弘从重骑的传令兵那边得知,大宁步卒营的前锋,预计傍晚时分能够到达。得到这个消息,伊明弘心中大定,吩咐重骑全部移军到昨天的轻骑营盘休整。在指挥重骑移营的当头,他还不忘安排传令兵去后方步卒营传信,通知步卒营分出一支队伍直接前往裕和军大营接应大宁轻骑。

    看着大宁重骑大摇大摆靠近梓阳城,在原来的大宁轻骑营盘扎下营来,城头的裕和军,全程都沉默以对。何正是铁了心以静制动,拿定了只等大宁军前来攻打,让他们在城墙下碰个头破血流的防守策略。

    随着夕阳落下,大宁步卒营前锋赶到了梓阳城郊。前锋指挥在面见伊明弘后,指挥着前锋部队在大宁重骑营盘侧面扎营。梓阳城西门和南门的通路,重新又被扼守阻断了。预留了夜间警卫部队后,不管是大宁重骑还是步卒,纷纷就地休息睡觉。

    梓阳城下的对峙第二日,就在两军相安无事的状态下度过了。

    对峙的第三日,大宁步卒后续部队不断地抵达。伊明弘则不停地给他们分派驻扎地点。在他的布置下,大宁步卒营盘呈点状分布,扼守住了梓阳城的四扇城门的出入要道,对梓阳城的围困之势正式开始显现出来。

    在最后的辎重队抵达的时候,安陵雪赫然身在其中。甫一见面,安陵雪就对伊明弘说道:“我考虑过了,报弑父之仇,我必须在场。我安排好大宁这几日的一应事务,就赶过来了。”伊明弘拱手见礼,默认了安陵雪的临时之举,然后把近期的战况简单向安陵雪做了汇报。

    安陵雪听完战况后,颔首道:“胆大心细,军师与秦将军的配合相得益彰,真是我大宁军的幸事,我亦从中受益良多。一应奖励,等拿下梓阳城后再论功行赏吧。”停顿了一下,安陵雪继续说道:“现在,军师陪我一道,巡视一遍所有营盘吧。”

    “得令。”

    安陵雪、伊明弘骑着马,在一个个驻扎好的大宁营盘巡视而过。刚抵达的部队,还是休息为主;早前抵达的部队,则已经开始建造攻城器械了。所有的大宁士卒,脸上都是饱满且轻松的神态,见到安陵雪前来巡视,俱是欢呼不已。刚打完浴凤关大捷,抵达梓阳城下后,又听闻大宁轻骑大胜裕和军大营的战事,整个大宁军,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昂,对于即将攻打的梓阳城,也毫无畏惧之心。

    安陵雪在马上,一边回应着麾下士兵的欢呼,一边轻声对伊明弘说道:“浴凤关那场仗,我军收缴了很多洛流的攻城器械。我出发来裕和之前,已安排人调拨一部分攻城器械前来梓阳城。不过路程稍远,想来还得过几日才能抵达这里。”

    伊明弘回应道:“郡主想得很周到。攻城器械多多益善。我军这几日只管围困,等过几日攻城器械到齐后再开始攻城,也是可行的。”

    巡视完一遍营盘后,安陵雪又在伊明弘的引领下,在梓阳城外围绕了一圈,观察了一遍梓阳城的布防情况。

    望着远处城墙上影影绰绰的守军,安陵雪发问道:“这攻城战,军师可有良策教我?”

    一旁的伊明弘思索了一会,轻轻地出声道:“围困梓阳城,击败裕和军大营部队,都是抓住了对方的麻痹大意,以及利用时间差才取得的战果。现在敌我双方都是明牌阶段,能用的战术已不多,硬碰硬就是最直接的战法。还有一个办法是长期围困,直至梓阳城内粮食耗尽。”

    略微停顿了一下,伊明弘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城池攻防战,攻方都是要人多势众才好攻打。只要防守的将领不出大的纰漏,要拿下一座城池,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安陵雪听后抿着嘴唇,不发一言。伊明弘的计策中规中矩,但并不是安陵雪想要的。想到强攻梓阳城,大宁兵卒与守军奋力拼杀在城墙上下,无数大宁军的尸体铺满城墙和道路的景象,安陵雪呼吸一滞。而长期围困,对大宁军来说,亦是沉重的负担。粮食消耗无法估算不说,大宁府还有6万定北军俘虏没有处置妥当,时间一长唯恐生变。更甚者,围城日长,梁殷的大王子未必不会有黄雀在后的想法。

    诸多思绪纷纷扰扰,在安陵雪脑中盘旋。在以往数次的重大决断中,安陵雪明白了为将者最忌讳优柔寡断。她深吸了几口气,把头脑中的思绪清理了一遍,握着马鞭的手不自觉地轻挥了一下,认真地说道:“招降吧!”

    伊明弘迟疑地问道:“招降?”

    “对。回去即刻下令,通告梓阳城军民,我此战只要梁殷乔氏一族的人头。只要开城投降,其余人等既往不咎。”

    伊明弘眉头皱了起来。他斟酌地开口道:“郡主这计策,对梓阳城军民确实有很大吸引力,可以极大地瓦解城内守军的斗志。但郡主想过没有,上位者的承诺,是非常重要的。用君无戏言,一言九鼎形容都不为过。如果梓阳城投降了,郡主想怎么堵住那些军民的悠悠之口呢?”

    “我既如此说,就肯定会如此照办。何须堵梓阳城军民的悠悠之口?”

    伊明弘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微微叹了口气,解释道:“郡主,你忽略了一件事。大宁军劳师动众,追随着你来到梓阳城下。虽说是出于大义,任您差遣。但是你身为统帅,不能不为他们流的血与汗补偿一二。”

    伊明弘停顿一小会,让安陵雪有思考的时间,然后继续说道:“大宁府和将军府,为了侯爷的复仇之战,已耗费了太多资源,现在不可能再拿出奖赏大宁军的大量钱粮了。这些奖励,都得落在裕和镇军民头上,要么是钱粮,要么是劳力,要么是土地。如果郡主真要招降,除二王子,其余人等既往不咎,大宁军的奖赏就无从谈起,对郡主您日后统帅大宁军是非常不利的。”

    看着安陵雪沉默思考的背影,伊明弘继续劝谏道:“大宁军不怕在战争中失去性命,怕的是流血流汗后,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如果此次围住梓阳城,郡主只取了二王子的人头就回了大宁府,整个大宁军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那日后讨伐大王子之时,还能有多少大宁军愿意随你赴死呢?您在大宁府之时,想出的改革赋税之法,军功授爵等等措施,还有几项能落到实处呢?”

    安陵雪听闻伊明弘如此之言,身子打了个冷颤。是啊,当时的自己,只想着如何提高大宁军的战力,故而想出了改革赋税,军功授爵的法子。唯独没有认真考虑的是,钱粮从哪里来,土地从哪里来。

    普天之下,所有的土地都是有名分的。不管是改革赋税,军功授爵,都是要将别人的钱粮,抢夺过来,变成自己人的钱粮;将别人的土地,抢夺过来,变成自己人的土地。而这一过程,只有靠刀剑才能实现。当时自己埋头在故纸堆中极力搜寻的律法,是如此的赤裸裸、血淋淋,沾染着平民百姓的哀嚎。

    “慈不掌兵”,安陵雪脑中回响的正是这个念头。此时此刻,她才发觉自己并不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统帅所需的冷酷和无情性格。

    几番思索后,安陵雪并未回头,自顾说道:“把裕和镇所有的官田,收回分配给大宁军,也不够么?”

    伊明弘回答道:“一镇之地,官田到底是有限。而且官田基本都是租给佃农耕种。强制收回官田,那些佃农如何处置也将会是问题。因为这跟郡主您所说的既往不咎矛盾了。”

    安陵雪保持着面向梓阳城的姿势,权衡良久。最后,她拿定了主意,出声道:“取消前面招降的说法!改为如下告令:此战只要梁殷乔氏一族的人头。不论是谁,提乔氏人头来见,赏金200两,银1000两。梓阳城破之前,城内军士来降,服5年劳役后可成为大宁百姓;城内百姓来降,服3年劳役后可成为大宁百姓。城破之后,城内军民皆为奴仆。”

    安陵雪眼角余光瞥见伊明弘还想出声劝说,她果断伸手一压,制止了伊明弘的话头。“能少损失大宁军兵士的性命,总归是件好事,就这么定了。你下去之后,安排弓箭手往城内投射此告示,并安排骑手绕城宣告。”

    伊明弘无奈地拱手领命。

    第一次跟军师在策略上有了分歧,安陵雪望着远处的城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此刻,只想抛下大宁统帅的身份,丢下繁冗的军务,化身为快意恩仇的剑客,只身跃过梓阳城,前去寻找仇人报弑父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