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第二十四章:隋朝的灭亡

第二十四章:隋朝的灭亡

    李阙这才回过神来,站起来,道:“老师说的当然是对的,不过在学生看来,隋朝会灭亡到对也还是两字而已,暴政!”

    “古人说,苛政猛于虎。”

    ……………………

    “回避下的话,秦王殿下天还没亮就起来了。”

    刚退朝回来,看着自己桌子上这如小山一样的奏折,李世民就坐着在书房里面开始了书房批奏折的模式了,一边批着奏折,一边听着工人的回报。

    他是帝王,整个大唐宫城,甚至是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只要是他想知道的,就没有他不会知道的秘密。

    “天还没亮救起来了?他怎么起这么早?做什么啊?”李世民本来批着奏折的手就停顿下来了。

    回话的内侍说道:“那时候和善问秦王,秦王殿下为什么起这么早,秦王殿下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寸金难买寸光阴,他是大唐皇孙,更不可懈怠,不可虚度光阴。”

    “哼,这小子啊!”李世民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个笑容,又有些自豪,“这小子现在上进懂事了,像朕年轻。”

    内侍继续说道:“秦王殿下起来了以后先用冷水洗漱的。”说罢,看了一下李世民,说道:“殿下是用冷水洗漱的,说冷水能让人提起精神,还说当年陛下征战天下的时候,也是寒冬腊月的都是用冷水的。”

    “哎,这孩子,朕那时候在军中风餐露宿的,哪有什么功夫洗漱。”李世民又笑道。

    内侍也低头一笑,继续说道:“然后,秦王殿下就开始在殿中习武了,可是练的那个是什么,奴婢也不知道,殿下说这个是为了强身健体,锻炼好身体的办法,练了半个时辰,又打了一下拳法。”

    “什么群发?”李世民抬头问道。

    “奴婢该死,秦王殿下练的说什么,奴婢也不知道,但是奴婢看着很有杀气,很是威风。”

    “啧。你一个公众的内饰也知道什么是威风?什么杀气?”李世民笑道。

    “秦王殿下练完了以后就吃早膳了,早膳吃了一碗白粥,四个素胡饼。”

    “素胡饼?”李世民立刻放下了奏折,“御膳房都是做什么的?居然给皇孙那送素的胡饼,欺负朕的孙子?”

    “陛下!”内侍被吓得立刻跪了下来。“秦王殿下的早膳一共是有十八种的,奴婢们是万万不敢懈怠的啊,只是殿下说,吃不上的就不要浪费,况且现在还在给太子守孝,他就不吃荤……”说到这,顿了一下,看了一下李世民的脸色,说道:“秦王说,尽管不能替父守孝三年,但是吃素是可以的。”

    “乱来!”李世民直接把奏折一把的扔在了地上,站了起来,“他还是个孩子,还在长身体呢,现在又要每天的练武健身,不吃荤的可如何能行?”说罢,李世民叹了口气,无奈道:“不过这小子,这股子气啊,像朕,像他皇祖母,比他爹还像朕和皇后。”

    然后看了一下,还安排的在一边发抖的内侍,说道:“你继续说。”

    “然后秦王殿下换了衣服,没坐轿撵,带着几个带刀侍卫去了弘文馆。”

    “秦王殿下和弘文馆的学士们说,之前辜负了黄爷爷的期望,辜负了大好年华,也辜负了各位老师的教导,现在要努力赶上。还给几位弘文馆学士都行了弟子礼。”

    说罢,那宫人又继续说道:“那几个弘文馆学士都夸秦王殿下了。”

    “怎么夸的?”

    “说秦王殿下贤德,是个贤王。”

    “真的?”李世民可是知道这些儒家读书人出身的学士们的,一个个的都是有着读书人的那种傲骨的,平时吃软不吃硬了,李阙就那么几句话,就让他们这么的大加夸奖?

    然后,李世民站了起来,说道:“走,跟朕一块去看看。”

    “来人,伺候陛下,陛下起驾!”李世民的贴身大内侍刘无用赶上的招呼宫人侍卫们前呼后拥。

    “滚开。”李世民甩甩手,把他们打发走,然后背着走,大步流星的走着出去了。

    轿撵?

    那个东西,李世民还真没怎么做过,除了身体不舒服的时候。

    他多数时候要么骑马,要么就是走路。

    好男儿志在四方,小的时候一板一眼的规规矩矩的走路,走着世家子弟的风范。

    征战天下的时候策马大杀四方,拿下一个个的城池。

    轿撵,又不是七老八十了,他用的着那东西?

    尽管现在他已经是四十多岁了,身上加上多年来的征伐也有了一些旧伤,但是到底年轻,还不错身板儿,龙行虎步,迈着矫健的步伐不比现在的少年郎慢。

    没多久,就来到了弘文馆的这里了。

    刚到这门口的时候就听到了里面传出了李阙的声音。

    苛政猛于虎!!

    李阙只是眼前,对于李鹊现在的表现,褚遂良也有点吃惊。

    “隋之亡,亡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的各地的农民起义,隋炀帝暴虐横行,加重赋税,猜忌臣子,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我李家世居关陇,和他杨家还是姻亲,我曾祖父太祖皇帝和他隋炀帝是表兄弟,尚且经常被揣测,市场有性命之忧,隋炀帝不顾锅里,修建东都,开建运河,穷兵黩武东征高句丽,前后征发兵卒,民夫四百多万人,这是官逼民反,但是隋炀帝没有意识到他的大隋的危机在于天下人心不再向隋,反而还在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不断地加重赋税。”

    “面对各路起兵的义军,不是下诏安抚,采取怀柔,缓解矛盾,反而一个个的赶尽杀绝,民不聊生,如此一来,天下百姓岂能不推翻这样的帝国王朝。

    有褚师父说的隋炀帝没有认真谨慎的思考自己的国力,没有明确的分辨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就鲁莽的去修大运河,去东征高句丽,但是更多也有隋炀帝自己的本身的德行的问题。”

    “隋朝是接受北周的禅让而得的国,北周对北齐和南陈的人一向都是带偏见以待的,北周人对北齐和南陈人都是多有打压,称他们是“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犹豫北周人的排挤,南方的汉人对隋朝的也是很不屑,南方时有汉人叛乱,可是隋朝的两代帝王也没有认真的去解决过这个矛盾问题,反而是拼命地打压,不去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更加加重了隋朝朝廷和百姓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