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三章 序幕

    一杯解决纠纷的和头酒,杯子小,玄机大。

    飞鸿眼中精光一轮,踢了脚侍从,故作洒酒状——

    这杯灼人眼的和头酒,拉开了三笑楼一战的序幕。

    黄天霸率先出招,一张饭桌,成为两人从翻台到翻脸的竞技场。

    “和头酒”倾洒而出,黄飞鸿凌空踹破,好不潇洒。

    不成想,这就是针对他威名赫赫的无影脚的。

    里面装的不是酒,是油。

    “斧头帮”上场,斧头横飞,飞鸿正要跳窗。

    结果赵天霸继续叠buff:第二招正在窗外等着……嘿,天罗地网!

    横竖跑不了,那就整点花活儿。

    飞鸿借麻绳的弹力一纵而起,闪身骑到一个穿“铆钉鞋”的斧头帮打手头上,玩起了控手借脚的“傀儡戏”。

    看画面,你真想不到这最早的“油腻”,能被徐老怪玩得如此清新脱俗。

    这一战,赵天霸输。

    紧接着,更大的阴谋浮出水面。“预备赛”被十三姨丢失的映画机,拍摄下了杜文奇一伙的图谋。

    狮王争霸大会天青花炮一响

    杀李鸿章之时

    为了不连累会馆,黄飞鸿以个人名义出征狮王争霸。

    更好看的来了。

    《黄飞鸿》系列里的“武”从来不止武术,武术是术,更是俗。

    武打和民俗的舞狮,这术与俗结合的重头戏,极有仪式感——

    会馆里,黄飞鸿为狮头点睛。

    如果说第一部在巡洋舰绳上起舞用的张飞狮,象征着勇猛和豪情。

    这回则是象征着仁义与贵气、金白相间的白玉狮。

    城门下鼓声雷动,红锦团簇的花架下,各战队蓄势待发。

    只待点燃“登天青”的灯笼,升到半空,狮子一咬“青”,灯下的花炮就会响。

    首当其中的,要数红头蓝身的“四把枪”,酷似“九宫格火锅狮”,头上配备四杆双尖长枪,可横扫对手。

    黄飞鸿游走在狮头之间,一招叠罗汉与阿宽上下夹攻,在制高点将其一脚踹倒。

    接着陆续出场了红配绿的“流星锤”,独角蓝紫狮子,以及披风下暗藏尖刀的狮子……飞鸿一一化解。

    突然,狮子们抢的绣球成了“火球”,横空飞来,直逼黄师傅的白金狮。

    原来是火麒麟,头上三柄“火炬”,遇神烧神,遇佛烧佛。

    但遇到了黄飞鸿,还是不行。

    终于,boss出场。

    此时阿宽受伤,飞鸿准备独自攀上花架,黄天霸的“巨无霸大狮头”终于露面。

    一招天狮升坛,“巨无霸”已经咬到了高处的花架。

    两狮相争,飞鸿以小博大,一个仰身踢柱,将赵天霸撅下高台。

    鬼脚七前来打辅助,一双鬼脚盘住花架,好一个“杠上开花”。

    终于,“巨无霸”被招牌的佛山无影脚,连人带狮头一起踢飞。

    舞到最后是武,却又不止是武。

    那边厢,十三姨用映画机纪录阴谋,防沙俄列强刺杀李鸿章;

    这边厢,黄飞鸿与赵天霸狮团武斗,匡扶正义。

    这眼里装着大国的大,也装了小民的小。

    原来舞狮,不仅能为自我舞,为名利舞,还能为众生舞。

    原来侠,就是这般人物!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话后来常被人误会,觉得侠只担个“大”字。

    他们没想想,当年说这句话的人,是怕人好勇斗狠,误会侠只有小。

    有小而忽略大,不是侠,是狭;

    有大而无小呢?嗯,那是独裁,因为无仁不为侠。

    黄飞鸿是一个侠的好例子,他从不古板不化,他从传统的中国儒侠走来,恰逢时势,也沾染了西方豪侠的平等之风。

    近,是现状的耻;远,则是未来的勇。

    导演徐客曾这样解读黄飞鸿:

    黄飞鸿作为一个民族英雄,当然有大套冠冕堂皇的理论,但他实质上是痛苦的。到最后也因为世界认识不深入,在多方势力压下来时,面对多样问题而没有答案。

    第一部,大火点燃了黄飞鸿的愤怒。

    沙河帮偷袭宝芝林,大火中烧毁了刘永福赠黄飞鸿的扇子。

    “不平等条约”中的“不”字被烧掉了,这个“不”植入了国人心中。

    黄师傅不能再“闭耳塞听”,痛苦中,他勇敢承认了拳脚不敌洋枪的事实。

    从一个被动接受西方思想的人,成为一个主动开眼看世界的人。

    第二部,中国的“两个世界”再次震撼了黄飞鸿。

    一边,是几条街外的白莲教、清军、洋人打得火光冲天,不可开交。

    一边,是楼下市民们赌博、逛妓院、抽鸦片,一副“与我无关”的衰败景象。

    寻找国之出路,不止在技术、制度。

    而在人心和民智。

    这句你现在听到烂熟的话,却是无数先行者当年苦思冥想也不得其解的天启。

    更多时候,他们只有疑问:

    到底谁赢了?谁输了?其实这场狮王争霸我们武术界死伤这么多人我们大家都输了

    从第一部气势汹汹的张飞狮,到第三部仁者无敌、泽被苍生的白玉狮。

    心态的博弈,思想的锤炼。

    让“黄飞鸿”收敛了锋芒,却绽放了光芒。

    所以最后,如果你问《狮王争霸》中舞狮意蕴的“侠”是什么?

    是大,是小,是近,是远。

    都不止。

    舞狮精神的背后,恰恰反映了类似黄飞鸿的一类的国人不断思考,不断砺辛求变的过程。

    是在认清自己后,不断进化,不断打破思维定式,不断跳出来去想象未来……

    舞狮,既有型之强悍,又有舞之细微。

    原时空,徐客执导的“黄飞鸿三部曲”远没有一般武侠片那么简单,在商业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导演对历史对社会的深深思考。

    黄飞鸿系列,首先有一点,就是每一部发生的地点。

    在第一部中,虽然没有明确点名地点,但可以确定是在佛山、珠海一带;

    到了第二部,故事的舞台就搬到了广东的省会广州;而到了第三部《狮王争霸》的时候,故事的舞台则来到了大清国的首都帝都。

    随着三部电影故事发生地行政地位的不断抬升,侠肝义胆的黄师傅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认识的人越来也多,眼界也越来越开阔。

    而这一切,也让武功高强的黄飞鸿和我们这些观众一起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国家想要富强,靠某个救世主的出现是完全不可能的。

    整个黄飞鸿三部曲贯穿下来,让我看到的是黄飞鸿这个人物的不断成长,这在一般的系列电影中是难得一见的。

    有一句经典台词,说习武之人在个人成长中要经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三个阶段,“黄飞鸿三部曲”,这个系列与那句台词有着相当高的吻合度,三部电影正好对应了这三个阶段。

    首先是“见自己”。在系列的第一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中,作为黑旗军总教练的黄飞鸿所处的位置接近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因此他接触到的是地方黑社会、假洋鬼子和洋人。

    在这一部中,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思考并没有很深的影响到黄飞鸿,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的生命安危。

    此时的洋人在他的眼中是邪恶的存在,他的所有侠义行为也都是处于一个地方团练领导“保境安民”的思想。

    最后,黄飞鸿战胜了邪恶的洋人,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并且收了梁宽为徒,此时的他,满脸洋溢着笑容,这是对自己社会作用的认可。

    其次是“见天地”。在系列的第二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团队从广东乡下来到了省城广州。

    此时的他眼界一下子开阔,接触到的社会群体也变多,既有满清帝国最忠心耿耿的官员,也有一心想要推翻满清统治的义士;

    既有高举爱国旗帜的白莲教,也有专心学术的洋人。在这里,黄飞鸿接触的人群所代表的社会层级也在提高,让他也开始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开始有所思考。

    这一部中的黄飞鸿一方面意识到了西方世界并不是完全邪恶的,有些问题其实只是高级生产力社会对低级生产力社会的碾压;

    另一方面,白莲教和“兵行险著”的满清官员也让他意识到了这个国家的问题似乎并不在于民众没有力量保家卫国。

    为什么对朝廷俯首帖耳的白莲教对毫不相识的西方事物充满了极大的仇恨?为什么百姓们对一眼就能看穿的谎言坚信不疑?

    为什么有人会为了“但愿朝阳常照我土,不忘烈士鲜血满地”的理想百折不挠,甚至甘愿牺牲自我?

    这些事情黄飞鸿并没有想明白,但他又有了一些懵懂的思考,窥见了一丝光明。

    因此,在这一部的结尾时,他的脸上充满着疑惑,这疑惑既是对他个人的思考,也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

    最后,终于到了“见众生”。在系列的第三部《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来到京城的黄飞鸿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接触的社会层级也不断提高。

    甚至到了国家级的层级,身处于整个帝国权力中心的黄师傅,他的见识也在此达到了极致:

    中外差距、上层想法、底层人民疾苦皆被黄飞鸿看在了眼里,这一部中的他终于见了众生,也由此,彻底成长为一名“为国为民”的大侠。

    而这一部电影也终于为我们展示了满清帝国的全貌。

    上层在想着如何用自作聪明的手段“以夷制夷”,中层事不关己花天酒地,下层为了蝇头小利丧失人性。

    整个社会都在用一种极为短视的方法去取一时之巧,仿佛糊弄过这一阵,洋人就能自己转头回国。

    面对眼前黑洞洞的枪口,大家都在寻找着各自的宏伟画卷来遮住双眼,此时的黄飞鸿,才终于想明白了那些事。

    “沙俄帝国和大清帝国一样,都避不开这个历史的命运”“既然避不开,大家都不要避。能否改变命运,就要看人跟蒸汽机谁能战胜谁了”

    片中的这段对话在回看的时候让我印象深刻,当年不懂,如今看来却觉得这句话意义深刻。

    历史大潮浩浩汤汤,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了的,人能战胜蒸汽机吗?

    当然能,但前提是人对蒸汽机的运作十分清楚,才可以驾驭蒸汽机这样的钢铁巨兽随历史一同前进。

    而要是根本就不愿意去了解蒸汽机,光想着视而不见、耍小聪明、高喊几句口号自欺欺人,那么人的血肉之躯就一定会被机器所碾碎,抛弃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现在金牌在我黄某手上,并非我赢了。大人为了显我民神威而举办这场“狮王争霸”,死伤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实我们都输了。

    依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请李大人三思。这金牌,留给您做纪念吧。告辞了!

    这是《黄飞鸿》三部曲中,黄飞鸿说出的最后一段话,而这段话也说明了黄飞鸿终于对众生有了认识,对自己的问题有了答案,因此他才能眉头舒展,一身正气的转身离开。

    这个国家缺的不是名和利,缺的不是救世主,而是民众对国家和前途命运思考的意愿和能力。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学武也一样救不了中国人”,这个系列一直都在向我们展示主角武功的高强,但想表达的却并不是尚武精神。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富强,靠的不是某个英雄豪杰或是天降伟人,而是作为社会基础的每一个人的自我觉醒与思考。

    落后就要挨打,闭眼就要被捶,爱国口号喊得再惊天动地,外国商品砸的再起劲,都不如头脑清醒寻找差距,脚踏实地一点点的追赶。

    只要每个人都做到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开天辟地,繁荣富强。

    作为功夫片迷,没有人会不知道黄飞鸿——

    “广东十虎”黄麒英之子,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

    一招佛山无影脚,打遍天下无敌手。

    因善于舞狮,又有“狮王”之称。

    黄飞鸿一生弟子众多,其中以梁宽、林世荣最负盛名。

    而我们熟悉另外两个徒弟,牙擦苏和鬼脚七,则是影视虚构的。

    相比霍元甲、陈真、叶问……黄飞鸿的人生更具戏剧性,也是最早被影视化的。

    原时空的“叶问IP”,最早出现在银幕上已是2008年,中国办奥运会的那一年。

    但黄飞鸿被搬上银幕,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早了近60年。

    这得归功于一个人,关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