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一心剑社 / 第三章 吉日

第三章 吉日

    乳白色雾气如同天女倒下的牛奶,流淌在崇山峻岭间,至中午才消散。这时参天巨木随着山势起伏,形成连绵不断,在视野中的天地交汇处都不间断的绿色海洋。

    如同叶子的网状经脉,山间小溪汇合成河流,河流又汇合成江,奔涌到看不见的蓝色海洋。

    在这大地的褶皱中,有无数人类需要的木材,药材,石材,皮毛。生活在大山的人聚居在村落中,为了物品集散与交换,形成了一个个山间小镇。

    东阳镇建在一处缓坡上,因商业形成市集城镇,人口近十万人。西边就是一条湍急河流,因而东阳镇先民修了一座木桥与西边的商路连接,已有几百年历史。

    今日乃是上皇节,集市大开,镇民着新衣,采花草,捧贡酒,吹鼓瑟。远有百里的山民带着皮毛和玉石赶几天的山路,来参加节日。

    一个酒店小二打扮的男子提着两个双层漆器食盒,小心翼翼的走在满是人群的大街旁边,熟练地走进一道石板小巷,在一个双开门小院门口停了下来。

    小院门口前有一块长方形石板,右侧有一个刷了桐油的小木柜,不到一米高。

    小二先将食盒放木柜上,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了木柜上的锁。然后将食盒并排放进去,就要离去,小院斜对面的门打开了。

    一对中年夫妻走了出来,女的抱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手里抱着一捧兰花,男的抱着一坛酒,三人都穿着黄色新衣。

    男的看见小二,忙打招呼道:“小王!”

    名叫小王的酒店小二听到声音,忙回头,笑着弯腰抱拳道:“哎呦!屈老爷万福!屈夫人万福!小少爷万福!”

    三声万福,让姓屈的夫妇眉开眼笑,屈老爷也笑着弯腰抱拳道:“小王也万福!”

    屈夫人略一欠身,笑着问道:“今天上皇节也送餐啊?”

    小王笑着回道:“就只送这一家,毕竟老顾客了,小的我也乐的送!”

    屈老爷笑道:“行!我也不耽误你了,你赶紧回吧,不然赶不上等一下的会了。”

    小王笑道:“好嘞!小的我就先回了!屈老爷有空就到馆子里坐坐哈。”

    屈老爷笑着回道:“下午转转就去。”

    小王走出巷子后,屈夫人看着对面紧闭的院门,疑惑道:“今天上皇节,程先生他们也不出门吗?”

    屈老爷沉吟片刻,不确定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程先生他们是外乡人,这节日越热闹,人家可能越思乡吧!”

    屈夫人唏嘘道:“程先生他们多半也是逼不得已才背井离乡的吧。”

    屈姓俩夫妻结婚多年,恩爱如初。但有一遗憾,就是一直未能怀上孩子。俩人是医也问了,药也吃了,很多奇怪的偏方也试过了,但都没用,久而久之也就看开了。

    直到七八年前发现怀孕了,俩人欣喜若狂,但是到生产时难产,屈老爷痛苦的面对产婆保大保小的问话时,几月难见一面的程先生岀现在面前,送上了一颗药丸,说能保母子平安。

    屈老爷像抱着救命稻草一样,给屈夫人吃了下去,结果真的起效了。屈夫人后来回忆,当时本来已经全身无力,精神恍惚了,吃了药丸,从腹中至全身一片躁热,精神劲前所未有的好,一用力,孩子就岀来了。

    甚至生了孩子第二天,那劲还没去,亢奋得睡不着。

    待三人走出巷子后没一会,那个院门打开了,一双黑色靴子踩在了石板上。青衣男子将木柜打开,将里面的食盒提了出来,转身回到院内,关上门。

    院内左边是一间小屋和带石槽的马棚,右边是一口石井和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树下有一张石桌和三个石凳。正中是一个带耳房的主屋,穿过主屋又是一个小院,然后是一个三间两层的小楼。

    青衣男子穿过客厅,上了小楼第二层,上面大部分空间被放满书的书架占据,于东面留了一片空间,靠窗放了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外面明媚的阳光正从打开的窗户照进来。

    姜越坐在椅子上,穿了件道袍,乌黑浓密的头发在头顶扎了个发髻。眉若刀裁,鬓似斧削,额头平整光滑,鼻梁高挺,嘴唇红润有光泽,皮肤白哲细腻,秋日的阳光让线条硬直的脸庞有了几分柔和,是个俊美男子。

    青衣男子将食盒打开,各自面前放一份。

    这时才看出,姜越双眼无神,如同提线木偶。

    吃完饭,青衣男子收拾好餐具,拿出一本书看起来。

    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三年。

    这三年,姜越能吃能喝,知道大小便,知道穿衣睡觉,但就是不说话,如同失去了灵魂,只剩生活习惯,生存本能在支配这具肉体。

    ……

    姜越坐在一片山坡小松树林中里的地上,松树不及碗口大小。前面是一个水沟,里面有浅浅的流水,然后是一条蜿蜒的乡间小土路,上面的泥土被太阳晒干,被人踩踏,已经发白发硬。小路的两旁是绿色的杂草。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偶有远处的火车传来的轰隆声,清风徐徐,吹在皮肤上,一阵舒爽。

    姜越穿着短袖短裤,望着小路另一头田间的小鸟出神。

    姜越再次清醒,就站小路中间。四周环境让他感觉到一丝熟悉,想了良久才想起来,这是小时婆婆带他前往姑婆家拜年的小路上。

    往事如涓涓细流,涌上心头。

    这一条小路上有菜籽地,会走过别人家的门前屋后,所以婆婆会准备一条长棍子,用来弹掉菜籽叶及其他田间作物的露水,赶走别人家的门前屋后的狗。

    还要趟过两条小溪,几座山坡。

    痛苦又情愿,不为别的,只为向长辈献上节日的祝福。

    因为走路的痛苦,所以在去的路上要闹。

    因为祝福的喜悦,所以在回的路上要笑。

    回想起来,自己已有四五年只见家乡的冬天了。

    这久违的家乡春夏气候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但久而久之,心生孤独,因为这个世界只有自己,再无他人。

    姜越躺在铺满松树叶的地上,如同婴儿般蜷缩着,他清晰的明白自己被困在自己的记忆中,但无法自拔。

    ……

    镇中开始响起声乐,祭神的队伍开始游行,身着绛色长袍,头戴松枝冠,手拿长剑的主祭,带领着五十个穿白色袍服,戴兰桂冠,捧香抱玉的童男童女在前,扛着铺黄色绸缎的竹席的青年男女在中,然后是乐手,最后捧花,酒,香,玉等贡品的百姓。

    主祭摇了一下铃铛,领头配合着乐器唱起颂歌:

    “吉日兮辰良,

    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

    璆锵鸣兮琳琅。

    ……”

    歌声从窗户传入小楼中,青衣男子抬起头来,若有所思的望向窗外。

    这时姜越的耳朵动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