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一心剑社 / 第十六章 石门

第十六章 石门

    嘉国国号据传乃玉冠仙人所定,后世王朝为袭正统,国号不变。

    为做区分,以姓称朝。

    当今卫朝承袭林朝,卫太祖卫宏本为林朝一边关大将。林朝末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卫宏南征北战几十年,方平定天下,夺得神器。传承至今,已享国祚八百五十年,历八代十二帝。

    嘉国乃天下第一大国,全国分十七州,每州有近百个郡,郡下分府,县,镇,乡,村。

    上代奉乾帝好大喜功,常年对外征战,国库亏空,广收赋税,导致民不聊生,光石门郡就有百起起义,在七十年前南征田国大败,本人身死于归途。监国太子卫夫登基践祚,年号承贞。

    承贞帝即位后,于外割向州十五郡于田国,又嫁公主,两国议和。

    于内轻徭薄役,与民修息,重用贤臣,国势复兴。

    承贞六十九年秋,兹州石门郡,姜越下山。

    姜越看见前面的视野越来越宽,耳边轰隆声更加响亮,交江的宽度已达两公里。

    “前面就出了这石门峡独夫道了!”

    这峡口的风大,呜呜作响。叶信下意识的大声对姜越讲。

    叶信想了想,又道:“等一下,仙长就知道什么是石门了。”

    姜越点了点头。

    终于来到一方圆百十平方的平台,有几个文人,和仆从为一伙。

    另有一只商队在休息。平台右侧是一条向下的道路,左侧是交江,来到平台边缘。极其突兀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就映入眼帘。

    傍晚的天上,月在左,日在右,橘红色的天空下,交江如同一条泛光的丝带,从脚下流向远方,将平原一分为二,又分出无数细流沟渠,分割出无数泛黄的稻田,一座城池就在不远处。

    从大山到平原,没有缓冲,交江落下二十几米,行成一道瀑布,下方是一个湖。

    如画江山,让姜越出神远眺,沉醉其中。

    叶信等人也停下,一边吹风休息,一边赏景这秋日美景。

    过了一会,众人沿着平台右侧的沿山道路向下,山体和湖之间有一个浅滩。

    滩边有几艘渡船,众人赶着马匹和货物上了船。

    姜越站在船头,回头见离山体越来越远,渐渐漏出吃惊的表情。

    交江两侧大山,山体面向平原的一面,如同被人砍了一刀,光滑平整。左高右低,但都有四五百米。

    如同两扇大门,这就是石门的由来,

    右山刻着一副画,雷云交加下,一条蛟龙身躯被一道人踩在脚下,龙头怒目圆睁看向道人,口中似在喷出什么,尾巴缠绕住道人的左脚。

    道人头戴玉冠,凤眼微张,须发飘起,道袍鼓起。一手擒住蛟龙的头,一手持剑,作势向下劈去。

    这应该凡人想象中的玉冠仙人大战蛟龙的场景。

    石刻高近四百八十米,玉冠仙人的脚下,还刻着几个小人,或持剑,或拿镜,围着蛟龙施法攻击。

    石刻下方还有宫观楼阁。

    左侧山体刻着道人端坐于莲台,双手自然垂下,神情肃穆安详,目视前方。

    两侧随侍道人站立,一人捧剑,一人捧书。

    姜越他们刚才就是从这石刻下的浅滩上渡船。

    船行半个小时,到了渡口,进了石门县城。

    找了叶家在石门县的货栈,叶信给姜越安排了一个单独的房间。

    就下去和众人一起吃饭。

    但是见众人食不下咽,眉头紧皱,唯独叶大石心情畅快,溢于言表。心中一叹,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这已经到了平原,如果姜越跟叶大石去他家,那再过两天就得分道扬镳,但仙长的造化还没影。

    姜越此时站在窗口,望着外面月光下的一栋栋建筑。

    回想着叶信讲的关于嘉国的信息。

    嘉国地域之庞大,一州就是前世地球的几十倍。

    人口之众多,听叶信的意思,一府人口就超千万户。

    这么大的疆域,还是封建制度,那该怎么治理,各地如何沟通交流。

    嘉国承袭旧制,每州有道宫,每郡有一道院,每府有道观,每县有一道社。道社每隔十年派人到镇乡,免费给十五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人进行所谓的灵根测试。

    过关者可入道社学习修行之法,为朝廷效力。

    除了朝廷的宫院观社,还有各大山中的修行门派,也招收弟子,但数量远不如宫社。

    为了区分这两大类修行者,前者一般称为宫修,官修,后者为山修。

    凡人修行到冲关期,一日可行七八百公里,想来就是靠官修维持统治。

    晚上叶信前来问姜越,明天是马上启程,还是休息几天。

    姜越让他们安惯例行事。

    于是修整几日后,叶信将马匹放在货栈,货物上船,众人坐船沿交江南下。

    十日后到了汇安府,远处可见一巨大城池。

    众人在码头下船。

    叶信等人押运货物进城,姜越则随叶大石去他郊外的农村老家。

    见叶信等人欲言又止,姜越问道:“这汇安那家客栈,你们最熟?”

    叶信恭声道:“洪福客栈最熟。”

    姜越点了点头道:“如果我们事情先办完,就到洪福等你们。如果没办完,你们就等我们。”

    众人称是。

    俩拨人分开后。叶大石在前面带路,走了一段大路,进入乡间小路。

    小路两侧都是成熟的稻田,发黄的稻穗将稻杆压低。

    想到这是一个丰收之年,姜越就心情畅快。

    走了一会,叶大石听见呜呜泱泱的哭泣声,寻声望去,见一老农坐在田坡上,看着田野流泪哭泣。

    叶大石上前询问:“大爷,你这是怎么了?”

    老农穿着草鞋短打,衣服破旧,常年的风吹日晒,皮肤变得干枯腊黄,岁月的流逝,让他的身体变得佝偻,草帽下漏出几缕斑白的头发。

    见有人问,哭得更大声,用干枯腊黄的手背抹着眼泪。

    叶大石又轻问:“是子女不孝?”

    老农摇头。

    “是有恶人欺你?”

    老农又摇头。

    “是有病无钱治?”

    叶大石奇了,看向姜越,不知如何是好。

    姜越问道:“是有恶政?”

    老农又摇头。

    看了姜越一眼,止住哭声开口道:“俩位后生如不嫌弃我老头子啰嗦,听我讲几句。”

    姜越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