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非遗之恋 / 第四章:葫芦娃

第四章:葫芦娃

    前两年,严重的抑郁症,让我在深渊中挣扎,无边的恐惧笼罩着我,随便一个电话的铃声,都会让我心惊胆颤,整夜胡思乱想,彻夜不眠。

    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拉上窗帘。只有封闭和黑暗能给我安全。

    没有患过抑郁症的人是无法想象这些的。我想结束这种痛苦,寻求解脱。

    第一次,我开足马力在109国道上迎头撞向一辆巨大的工程车,结果那个司机反应快,我撞在他的左前轮上,人仰马翻。警察救了我,送去医院。我的左手因此废了,他没事。

    几天后,缠着绷带的我,来到滚钟口。用了4个多小时,艰难地爬上笔架山的顶峰,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想最后一次看看日落。

    夜幕降临了。我站起身,准备告别这个世界。

    “你还不回家?要在这里过夜吗?”,一个声音打断了我。。。。。。

    他是个背包客,西安雁塔区辛家坡的。他看我神情恍惚,逆行而上,从下午就一直跟着我,而我却没有察觉。

    他和我聊了很多、很久。。。。。。

    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亮。

    是啊,年迈的双亲和癌症的妻子在等着我。我不能走。

    他叫赵青安,69岁。我永远忘不了他的模样和他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开始去西夏公园走步。他说,每天要坚持走够6000步!一切都会顺起来。

    春天来了。

    这些天老王经常带我出来散心,还去看了两个他帮扶过的残疾人,给我讲他们当时的窘境和现在的情况。

    有人能陪着你,和你交心、聊天,真的好。

    很久没有这样温暖的感觉了。我开始有了生气,心境也渐渐地好起来。

    今天,老王带我来到了黄羊滩农场。

    春风和煦,树上的枝条已经发芽了,大地也渐渐地绿了起来,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农人三三两两的在田间劳作着,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站在田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和地里忙碌的农人们。

    不远处,一位长者和一个年轻人,头上戴着草帽,拿着铁锹,正在挥汗如雨。

    老王挥挥手,向他们打招呼。

    小伙子起身擦了擦汗,冲我们的方向看了看,又转身继续干活。

    长长的垄沟随着小伙儿的身影往前延伸着,不一会儿就到了地的尽头。小伙子转过身,一边检查、修理着,一边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我们面前。

    小伙子看起来很瘦,黢黑的脸庞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倦怠的神情略显疲惫,泛白的牛仔裤拉胯的挂在腰上,不系腰带,眼看就要掉下来,一双沾满泥土的粗布鞋,趿拉着。

    他走过来打量一下我们,然后摘下草帽,拉起衣角,往脸上抹了一把。肚脐上露出隆起的腹肌,一块一块的。

    “我骑三轮”。小伙儿低着头淡淡的说到,然后骑上三轮车自顾自的去往村里。

    他的话不多,对我们的到来漫不经心。

    我赶紧上车拉着老王追上去,把老王颠的直叫唤。

    “他叫王辉,他有很多葫芦。”老王介绍说。

    直到这时候,我才知道老王带我来这里看葫芦来了。

    这个村不大,是个空心村,凹凸不平的石子路边长着杂草,一排排老屋并排在小巷两旁,“自己更生、奋发图强”的字迹早已斑驳不清,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沧桑。

    一个不大的菜园子用篱笆围起来,两间破旧低矮的土坯房,危危的立在两棵果树旁。几只老母鸡“格格”的叫着低头觅食,一只奶凶的小狗瞪着眼冲我们狂吠,不让我们靠近。

    王辉从巷子里走过来,打开铁丝拧着的栅栏,喝住小狗,站在门口,示意我们进去。

    两扇腐朽的小木门,纹理很深,手摸上去有微刺感。打开锈迹斑斑的铁锁,屋子里十分昏暗,看不清楚,一探身,蜘蛛网一下扑满了双脸。

    “这是我前两年的葫芦,你们找找看”。

    房间里大大小小的葫芦堆得满满的,脏兮兮的用细麻绳串在一起,挂在弯曲的树梁上。葫芦有的发了霉,沾满泥土和灰尘,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我有些尴尬,不知道怎么办。

    老王看他不太热情,就认真的说:“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职业学校的丁校长,他们学校有好几千个学生。”

    然后把手搭在王辉的肩上:“我请他来,是看看能不能和你合作。”又强调说:“我们不是来买葫芦的。”

    王辉转头看看我,挠挠头,腼腆的笑了,赶紧又打开旁边的葫芦房,殷勤起来。

    这间房的葫芦明显的不一样。

    我面带笑容,耐心地询问着,尽量像个校长在听取汇报的样子。因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有些心虚,很担心露馅。

    王辉打开了话匣,滔滔不绝介绍起来。

    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原来,他以为我们是来白占便宜的,所以漫不经心。

    我虽然见过葫芦,没见过这么多葫芦,有几千只,对于葫芦的知识,了解的也不多。

    葫芦,是一年生爬藤类植物,和“福禄”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是“吉祥物至尊”,有着长寿的寓意。而且葫芦与仙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把葫芦放在家门口,用来驱邪护宅。很多人都喜欢把玩葫芦,所以葫芦亦有“活文玩”之称,另外,葫芦还有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寓意;从五行来说,葫芦属于至阳之物,能压制邪气,所以它也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我问他葫芦都卖多少钱,王辉说道:“葫芦有几百个品种,价格都不一样。”顺手拿起一把葫芦,“这把是八宝,这两年比较流行。”又拿起一把:“这把看起来不错,但不值钱。每年的行情也不一样,今年流行这个,明年流行那个。”

    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巧迷人的葫芦拿起来:“这个是不是很值钱?”他笑道:“这种小葫芦叫小美,不值钱,才卖5块。”

    我又拿起一把看起来没长好,细长弯曲的小葫芦问他,“这个是蚂蚁,器型比较好,值个几百到一两千吧。”

    哇。。。。。。!

    我是真没想到,葫芦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每个品种的葫芦寓意和故事也不一样,价值差别是如此之大。我意识到,关于葫芦,我很无知。

    “最贵的是去年台湾产的一把一米四高的翻嘴大八宝,拍卖出38万的价格!”

    我震惊了。一把葫芦几十万!

    我问他宁夏种葫芦的人多吗?

    他笑了笑:“葫芦比其它的难种。我种了十几年才种出来这几个品种。”

    “是吗?”

    “嗯,位置、气候、温度、土壤性质不同,种植的方法也不同。有的品种不值得种”

    “不是有很多人在自己家院子里种葫芦吗?”

    “嗯,那些基本都是瓢葫芦,不值钱。懂葫芦的人不多。”又看着我很认真的说道:“好葫芦的仔一颗要卖几十甚至上百,有时候你有钱也买不到。”

    “哦?这么贵?”我追问道。

    “物以稀为贵啊。好葫芦的仔,人家不愿意卖给你。”听他这么说,我才知道,葫芦种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你现在种了多少葫芦?”我问他。“不到30亩。”

    老王插话道:“宁夏种这么多葫芦的就他一个人,好多人种葫芦都从他这里要种子,他帮着种的。”

    王辉听老王这么说,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你的葫芦都咋卖的?”

    “主要通过微信群,卖到南方了。有的还没成熟就被人订了。很多老客户也来家里拿。”王辉继续说,“有的骑三轮拉到城里。”

    “王辉的葫芦车可是银川的一道街景。”老王笑着说:“我就是在街上看到王辉的葫芦车好看,才认识王辉的。”

    “城里人喜欢葫芦,有的追我好几条街买葫芦。”王辉憨憨的笑着。

    我脑补着,仿佛看到一个头戴草帽的农村小伙儿,骑着挂满葫芦的三轮车,丁零当啷的走街串巷,叫卖着。这情景,还真是挺吸引人,别有一番风韵。

    我渐渐喜欢起这个安静、质朴的小伙子了,也使我对农村,充满了向往。

    是的,城里不好混,我想去农村。

    “王辉,吃饭。”一个声音在叫王辉吃饭。

    “王老师,丁老师,跟我回家吃饭吧。”王辉热情的邀请我们。

    我找了个借口:“谢谢小王,中午还要赶回去,下午开会怕来不及。”我们互相加了微信,准备告辞。

    “那回头去我大阅城观光夜市店里再聊吧。”听他这么说,我和老王愉快的答应了。

    “这把葫芦送给丁老师吧”王辉说着,拿起一把十分漂亮的葫芦递给我。

    我再三推脱,王辉执意不肯,老王见状说道:“你便宜卖给老丁吧,你也不容易。”

    最后,王辉只收了15块钱把葫芦买给了我。

    回家的路上,老王羡慕的说:“老丁,你可捡了个大便宜,这把葫芦至少值个一两千。”

    我被王辉简单、朴实和真诚感动了,心里觉得挺对不起人家的,像是做了很大的亏心事。同时觉得今天的收获很大,不但学习了很多有关葫芦的知识,还认识了这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小伙儿。

    感谢老王带我来,但愿这把葫芦能给我带来转机,不觉中,我感到十分的幸运。

    周末的上午。我们如约来到大阅城商圈。

    大阅城是银川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在这儿有一个著名的打卡地,叫做“观光夜市”,据说很不错。我知道这个地方,但从来没有来过。

    我们来到了观光夜市,老王和这里的商户们打着招呼。看起来他对这里很熟。

    这里环境优雅,集中了宁夏的各种美食,很多本地人和观光客都会来到这里,品尝美食的过程中,领略赛上江南的风土人情。

    观光夜市里,有两排长长的,摆满各种手工和非遗产品的柜台。老王知道我喜欢这些东西,有意的带着我,介绍起来。

    因为职业的习惯,我认真的观察着这些作品,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这是很好的设计应用资源,也正是我多年来要找的东西,如果能够市场化应用,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的心里萌动着,畅想着我能弥补我当年心中的那个缺憾,开发出全套的中式设计应用系统。想到这里,我不禁兴奋起来,那种喜悦和欣慰,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我没想到在这里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我喜欢的、需要的传统文化与符号。

    老王看我流连忘返,十分得意的对我说:“这个“非遗超市”是我和朋友组织的”。

    听到这个,我愈发对老王另眼相看,同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说话间,王辉来了。

    我们转过去,来到矮墙边的一个独立空间。

    墙头上悬挂着一个小木牌,木牌上写着《葫芦居》三个字。这应该就是王辉的店了。

    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漂亮的葫芦,错落有致的摆放着,悬挂着。其中最引人眼球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葫芦烙画作品,我不禁过去欣赏起来。

    王辉坐下来,打开电源,淡定的拿起烙画笔,捧起一只未完工的葫芦,画了起来。

    他说这是给人定制的,很久了,没时间做。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熟练的烙画着,不一会儿,一尊栩栩如生的老寿星渐渐地清晰起来。

    我惊讶于他精湛的技艺和纯熟的手法,尤其是所表现出来的美术功底,与他不太相称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相距甚大。记得他说过,他高中没有毕业就回家务农了。

    我万万没想到,我看到的这个农村娃,竟奇迹般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优秀的烙画师!

    这对我的冲击有点大,使我对这个王辉,更是刮目相看。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葫芦烫画、火笔画葫芦,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比较知名的产地有山东,山西,AH。

    烙画葫芦艺术家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

    烙画葫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葫芦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烙画葫芦特有画面或肖像,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老王坐在一旁,看着王辉手里的活儿,抬头对着我:“怎么样老丁,葫芦的水平怎么样?”

    “不错,不错,非常棒!”我由衷的夸奖道。

    “那可不是,人家王辉可是个有名的葫芦烙画传承人!中央台《这里是宁夏》还有他的专题片呢!”

    王辉见我们夸他,抬起头,腼腆的笑了。那笑容,很纯真。

    我更加的佩服并喜欢这个小伙子了。

    葫芦这个外号,恰如其分的对王辉做了准确的表达。他的性格确实像葫芦那样,静若处子,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且朴实无华。

    我对今天发生的事,深感欣慰。

    只言片语中,我对王辉这个小伙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王辉小的时候,对学习不感兴趣,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他早早的离开了学校,步入社会。

    老王说葫芦从小很懂事也很调皮,6岁的时候,就把机耕队旧库房遗址地下散落的机器零件挖出来去卖钱,补贴家用。上中学的时候,他偷偷养了一条蛇,常常拿出来吓唬老师和同学,因此被学校除名,没办法,只好把他转到几十公里的军马场,去上中学。结果中学没毕业,又逃学跑了。

    有一年,王辉的父亲想把他送回AH老家。结果回去后,王辉一下子就被爷爷家院子里的葫芦吸引住了,尤其喜欢水缸里的那只葫芦瓢,因为那上面有个用火烫出来的图案,王辉非常喜欢,就偷偷的拿了回来,依然调皮捣蛋,没办法,他爸只好又把他带了回来。

    自那以后,王辉对葫芦着了迷,对那只葫芦上的烙画更是爱不释手。

    宁夏那时候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气候宜人,也没有人种植葫芦。于是王辉背着家人,偷偷地跑到山东聊城。因为聊城地区有种葫芦的民俗,聊城的路庄村,有个很大的葫芦集市,中外驰名,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葫芦。

    王辉在路庄村停了下来,边打工边研究葫芦。后来,王辉批发了很多葫芦拿回银川沿街售卖,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喜欢葫芦。这无疑给王辉带来了更多的想法和期待。

    王辉和爸爸是农场职工,家里承包了100多亩地,按照规划要求,主要种酿酒葡萄和青储。还有个菜园子,王辉就开始在菜园里试着种了几棵葫芦。没成想,结出来的葫芦不理想,王辉不甘心,于是第二年就继续实验。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王辉像着魔一般种葫芦,还把田间地头到处也都种上葫芦。

    村里的人看到王辉一个农村娃,每天痴迷的侍弄着葫芦,都说这孩子没出息,不务正业,一个农村娃,不好好种地,种这些没用的葫芦干啥?

    闲言碎语的,王辉的父母在村里也抬不起头,对他很生气,就把葫芦都拔了。

    王辉很执拗。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种了拔,拔了种的,到了第六个年头,他的父亲无奈的妥协了。

    他妈也说,没办法,孩子喜欢,就让他种吧。

    迫于大家对他的看法,王辉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名堂来,好在村里扬眉吐气。于是,王辉一边种葫芦,一边开始拼命学习葫芦烙画和相关的知识。

    每天不管多忙,安排好妻子孩子睡下后,王辉就会喝着酒,练习葫芦烙画,成了习惯。他家的床底下,总是堆满着空酒瓶。

    他说。只是练习素描,就用了三年时间!每天不管怎样,都要练习烙画两个小时,雷打不动。

    渐渐地,王辉的技艺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也找他在葫芦上烙画。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有人在非遗展上拿着他的作品在展览,很生气,就拿了几件作品,跑到非遗办的办公室拿出来给领导看。领导看了很惊讶,这么好的手艺实属罕见,又去他家里考察,最后通过认证,很顺利的给他办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

    那以后,很多领导经常去他家,他爸妈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不务正业的孩子,现在有出息了,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村里和队里的人也对他改变了看法。

    最后,王辉和父亲向领导申请,允许他种植葫芦了。从十几亩到几十亩,王辉成了远近闻名的葫芦种植大户。

    王辉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不务正业的小年轻,变成沉稳而理性。

    这可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持之以恒,铁杵也能磨成针!

    王辉说,葫芦带给他很多,很多。

    他是葫芦的孩子,所以,他给自己起的的网名就叫“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