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非遗之恋 / 第五章:“糖疯子”的糖

第五章:“糖疯子”的糖

    四月的天气,乍寒却暖,清风与暖阳相遇,显得格外温柔。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好一个著名的“银川蓝”。

    一年之计在于春。归来的燕子开始筑巢,婀娜的柳枝随风飘动,鲜花也开始扬眉吐气了。

    大阅城的农夫集市也开始了。

    周末一大早,我和老王就来到大阅城的五楼抢摊位。当我们找到农夫集市的位置后,才发现我们还是来晚了。

    农夫集市的展架很漂亮。木质的花架装扮着鲜花,遮阳棚的彩条布挂着灯,琳琅满目的摊位前,站着各色各样的手艺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摆东西,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做手工。

    老王今天很精神,头戴一顶花格子的鸭舌帽,身穿一件休闲时髦的灰马甲,嘴上叼着一个烟袋锅,拄着拐杖,面带微笑,悠哉悠哉,看上去活脱脱一个公子哥,显得与众不同。

    大家看到老王来了,都纷纷和老王打招呼。

    “王老师,来这里”,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招呼着,我们赶紧过去。

    今天老王带了很多小时候常见的东西,有拨浪鼓、痒痒挠、鞋拔子、小风车等,主打产品是他的手工串珠作品—水晶发卡和十二生肖。

    阳光从宽阔的玻璃斜射进来,楼下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一拨一拨,在摊位间穿梭着,或驻足观看,或讨价还价,人越来越多,大家被这个新颖的集市吸引了。

    几个年轻人,散坐在中间的木地台,喝着咖啡,弹着吉他,唱起耳熟能详的古老民歌,不觉间,大家被这和谐的气氛所感染,一起唱了起来,这情景很梦幻,像是在童话里一般。

    我守在摊位前接待着客人,努力的适应着,感到心情无比愉悦和自然。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这久违的人间。

    “您好,这是王老师的摊位吧?”一位穿着朴素的女子来到面前。“他人去哪儿了?是不是又去瞎转悠了。”

    “怎么没给我占个摊位?”一边说着,一边收拾起老王的摊位,把老王的东西堆成一堆,把自己带来的芭比娃娃拿出来。

    我不解的看着她。只见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手脚却很麻利,低着头,只一会儿就把摊位重新收拾的利利索索,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个很有经验,很能干的女人。

    我不知道这个女人的来头,但我知道她和老王一定很熟,并且关系不是一般。

    “你是老王的朋友?”她淡淡的问我。“是的”。

    “老王哪里去了?”

    “他去转了。”说着话,看她热情的招呼起客人。

    她拿来很多芭比娃娃和美人鱼娃娃,都很漂亮可爱,比商场我们看到的要好很多,刚摆起来,就有孩子高兴地跑过来。看得出,这应该都是她做的。

    这时候,我看到老王正在别的摊位前眉飞色舞,我就离开摊位,走了过去。我也想转一转,看看今天都有什么好玩的,反正正好有人守摊。

    老王看我也在转悠,过来问我:“你怎么不守摊啊,东西丢了怎么办?”

    我手指着远处的摊位笑着说:“你女朋友来了,把我赶走了。”

    “你别胡说,那是朱朱,我徒弟。”老王抬手看过去,翻着眼看我说:“我们经常一起摆摊,有她在我就可以放心的去玩了。”一边说着,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地笑了。

    集市上有很多手艺人,展示着、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个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手工花布包,每个女式包都不一样,女摊主低着头干着活,我凑上前观摩着,欣赏着。见有人来,也不说话,只是安静的看着。我询问一个包的价格,她很腼腆的说:“100块钱”,看我犹豫着,又赶紧改口:“要不,你看着给吧,反正都是自己做的,其实不值钱”。我问她一天能做几个,她说一天最多做一个。我把她的包拍了照发给我爱人看她喜不喜欢,她说先不买。

    一个塑料模特穿着一身漂亮的汉服,摆在摊位前,吸引了很多女人。摊位上的一个女孩子热情的介绍着,一边笑着,一边大方的让大家试穿。老王这时候走过来,和她打着招呼,告诉我说:“这个小裁缝很厉害,心灵手巧,还是个大学生。”

    这时候一个声音在喊:“王哥,王哥”,回头看过去,原来是邹淑华。“哎呀,丁哥也在。王哥还有没有位置啊,给我找个位置吧,我家里做的东西太多了,也想和老乔来卖。”一边说一边“格格”的笑着。她老公憨憨的看着老王,手里拿着蛇皮袋,推着她。

    老王带着他们来到一个小伙子面前,经过商量,小伙子看了看邹淑华,自觉地把位置让给了她,到别处去了。邹淑华对那个小伙子一个劲的道谢。

    我和老王继续转着,遇到我喜欢的,老王就会在我欣赏他们作品的时候,给老师们介绍,说我是个大牌设计师。

    我把我喜欢的手工老师的微信都加上了。

    “王老师,李浩也来了”。老乔过来告诉老王。

    顺着老乔指的方向,我看到一个小伙子斜着身体,头歪着,靠在栏杆上,冲我们这边笑着。

    “你怎么也来了?”我们走过去,老王大声的问道。

    小伙子难为情的笑着,不吭声,手里也提了一个袋子。“你先等会,我看看再说”,老王说完又去了别处,把小伙子扔在一边。

    小伙子沉默着,依然歪斜着身体,歪着头,失望的靠在那里。这时候,我才看清楚这个小伙子好像哪里不对劲,就对他说:“你先找个地方坐一会,老王可能去找地放了。”

    “谢谢你,不用,我就在这里等王老师”。

    我们吃过中午饭,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猛然间,看到那个小伙子仍然站着靠在栏杆上,我一下子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可怜,就示意老王往那边看。老王看了看,无奈地说:“哎,给他们说不让他们来,怎么又来一个。”

    老王一边摇着头,一边招手让小伙子过来。

    这时候,我才看清楚李浩的样子,他的右手佝偻着,左手拄着拐杖,右腿僵直的落在地上,左腿卷着,脖子僵硬,转头的时候要转身才行,变形的脸朝向左下方,眼睛向上斜看着。他除了眼睛正常的,其他都不正常。

    “我叫你别来你非要来,真是气死我了”。老王一副生气的样子。

    李浩侧身靠在桌子旁,依然保持着那个奇怪的姿势,委屈的低着头看着地面。

    “你坐啊”,我拿过一把椅子给李浩,“谢谢,不用了”,李浩声音很小,看着地面。

    老王无奈的走向集市,叹口气。不一会走回来:“你去找那个工作人员,说好了,让她给你安排。”说完一屁股坐下来。

    朱朱回去吃饭了,我和老王继续守着摊位。老王给我介绍了朱朱。

    朱朱有两个孩子,老公没有工作,身体不好,每天专注于各种公益活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打朱朱。朱朱脸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

    朱朱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主要靠摆摊谋生,除了要照顾两个孩子和老公,剩余时间做她的手工娃娃,从来没有在深夜两点前睡过觉。长此以往,造成营养不良,咬牙顽强地拼争着,硬是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制作出精美的布娃娃,勉强支撑着这个家庭。

    朱朱的布娃娃卖得很便宜。她做的布娃娃让人心动,童话般可爱的身影婀娜多姿,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纯真无邪,小女孩只要看到就走不动,很受女人们的欢迎,不分年龄。

    老王做公益的时候认识了朱朱老公,她老公就让老王带带朱朱,谋个生路。此后,只要有活动摆摊,就会看到朱朱和老王一起结伴而行。朱朱帮老王卖东西的同时,开始自己制作布娃娃。朱朱的老公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每一分钱都看得很紧,每天挣到的钱都要如数上缴。因为家里实在困难,有时候进货的时候都要不来钱。老王为此多次帮助朱朱。

    老王手里拿着拨浪鼓,“拨浪波浪”的摇着,把人吸引过来,然后一边介绍着一边把拨浪鼓塞到孩子们的手里,并指导着如何晃动,孩子和大人们很高兴。

    摊位前人少的时候,他会把路过的客人喊过来,笑眯眯的送给他一个标价5元的漂亮的水晶戒指,“来,送你一个小礼物,不要钱。”然后会说“我们主要是宣传,希望大家喜欢。”

    有的客户拿着老王送的小礼物走了,但大多数人都会凑上前,认真的开始翻看摊位上的商品。老王对我说,买不买不要紧,摊位前一定要想办法留住人。

    遇到难缠的客户砍价,老王会笑着强调商品的优点,同时会送个其他的东西,甚至送的东西的标价和客户要买的东西差不多。这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是不会拒绝的,反而高兴的道着谢,满意的走了。我问老王,这样卖不是亏了嘛,老王笑笑没理我。

    就这样边卖边送,我们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了人,销售额也直线上升,和其他的摊主明显不同。我对老王的销售技巧折服了。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到摊位前,看到一只用珍珠制作的网红发卡很高兴,翻过来翻过去,抬头问老王多少钱。老王说这个不卖。女孩感到很奇怪:“为啥不卖?”

    “这个款式是我刚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是个样品,卖给你就没了,我年纪大了记不住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我还要拿着它让徒弟帮我看看,以后让徒弟做。”

    女孩听他这么说,有些无奈,但她确实喜欢上这个发卡了,就恋恋不舍的说道:“大叔,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发卡,你想想办法卖给我吧,你说多少钱能卖?”

    老王面露难色,纠结了半天,然后拿出手机对着发卡拍了起来,一边拍一边说,“这个发卡我做了好几天,最后才做成这个样子。”拍完后起身,“我先把它拍下来,你要真想要,就给我个研发费吧,不多要,就给100吧。”

    “好,好,谢谢大叔了”,女孩看老王这么说,马上拿起手机付钱,然后又主动要求加了老王的微信,说有新作品要发给她看,说完一蹦一跳的走了。

    我吃惊的看着这一切。

    这种发卡老王给我说的销售价是15-20,怎么通过老王的一通表演,变成100卖掉了,客户还兴高采烈道谢!

    “你这不是骗人吗?”“谁说我骗人了,我卖的是客户满意和高兴,这和挣多少钱没关系。”听到老王这番言论,我无言以对。再看看桌子底下那一大包网红发卡和他摇头晃脑得意的样子,我也真的是服了老王了。

    他和我吹过,说他和其他人残疾人一起,卖一模一样的东西,别人卖5块10块,他却卖100,还比其他人卖得快。

    现在,我信了。

    晚上7点多了,商场里的人仍然很多,朱朱回来替下我们,我俩又到旁边的休息区坐下来,一边吃晚饭,一边聊着天。

    老王接了个视频,视频里一个秃顶脑袋晃动着,眼睛东张西望的转动着,沙哑的、结结巴巴的问老王在哪里。

    不一会,一个中年男人,拉着一个大大的手提箱,迈着英雄步一晃一晃的走过来,“王老师,恁咋这样嘛”,说着话,一抬屁股坐到了桌子上,左脚踩着凳子,差点把桌子给弄翻。

    来人看起来有五十多岁。只见他身穿一件油腻发亮的唐装红马褂,脚踏一双刺绣翻花的黑布鞋,头戴一顶黄丝宽边的灰礼帽,一条大裆裤,两道一字眉,双唇微闭,铜铃般的两眼直愣愣的盯着老王的鼻尖。

    哈,这装扮,活脱脱一个民国穿越而来的天桥卖货郎!

    “恁有好事儿,咋、咋不给我说咧?”浓重的河南口音结巴着、沙哑的埋怨着老王。

    “咋了?咋了?疯疯癫癫的,滚!”,老王身子往后一仰,眉头微皱,斜眼观瞧,一脸的不耐烦。

    来人看老王这个态度,立刻缩回凳子上,呲牙闭眼,满脸堆笑,弯腰“嘿嘿”的笑了起来:“王老师啊,恁不要生气嘛。”一边说一边摘下礼帽,露出一个发亮的秃顶脑门子,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看起来特别有意思,贼有范儿。

    我以为来了个未卸妆的男演员,却不知老王说到:“你不好好卖糖画,跑这干啥!”

    剧情反转,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个卖糖画的。

    糖画,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顾名思义,就是以糖作画,可观可食。

    糖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及特色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后传至全国,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糖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的,一种是立体的。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如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在进行绘制糖人之前要先熬糖。

    把一个铜锅放在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麦芽糖、蜂蜜等熬制。熬糖的目的是做成糖饼,以便在糖画绘制中使用。待颜色变黄,泡也变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后就会冷却、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后,把糖饼切碎,收入盘中。质量好的糖饼在常温下,几个月都不会溶化。糖饼要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

    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化糖就是把准备好的糖饼放在糖锅内溶化。汲取了传统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

    老王看我微笑着,看着这个卖糖画的,对我说:“这是老刘”,然后问老刘:“老刘,你想不想发财?”

    “想啊,咋能不想来,做梦都想。”

    “你要是听话,我给你介绍一个大人物,一个著名的策划大师,让你飞黄腾达。”老王一本正经,用他那标志性的、无比纯洁的目光,真诚的看着老刘。

    老刘似信非信,眨巴着眼睛,看看老王又看看我,眉毛往上眼皮往下头一仰:“恁就说吧,要啥好处。”说着,打开大箱子,从里面拿出来一包棒棒糖:“这是我新做哩怀旧味的棒棒糖,拿去吃。”,老王接过棒棒糖,拿给我一个,咧着大嘴哈哈的笑了:“这还差不多,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老刘看我微笑着吃着他的棒棒糖,问道:“我哩糖咋样。”我品尝着他做的棒棒糖,说实话味道真的不错,很好吃,对老刘点点头。

    “我哩糖你不吃后悔,吃了不买更后悔。”老刘笑的很灿烂,很开心,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没有小时候哩味道?”“嗯嗯,有。”我中肯的答到。

    “我哩糖吃了嘴里不泛酸,不沾牙,不伤小孩儿哩牙齿,老人小孩都爱吃。”随着他的介绍,我觉得他的糖吃到嘴里真的是这样,口感很独特,不是很甜,还有着淡淡的、若有若无的苦味,和我吃过的糖比起来要好吃的多。

    “只要吃过我哩糖,不爱吃糖哩人,都会吃很多。”老刘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收摊的时候到了。

    老刘问老王:“明天我也想来这儿,王哥你帮我弄个地方。”老王看看老刘:“看你表现。”

    我们过去收摊,老刘也帮着忙,笑的跟哥小孩儿一样。

    收好后准备往外走,看见李浩站在摊位上,身后有把椅子。我过去想帮他收,他却说:“谢谢你了,等会吧,我想再卖一会儿”。“卖了多少?”李浩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多少,也就几十块。”这时候,人都快走光了,他仍然没有收摊的意思。

    “你怎么不坐下,这不有你的椅子嘛。”我看他站着挺别扭的,好心提醒他。

    “不用,谢谢了。”

    “你真会开玩笑,你让他咋坐哩,他根本就坐不下来”,老刘拽着他的大皮箱,一边走过来一边对我说。

    “噢?”我不解的看着李浩,又看看老刘。

    “他骨头都粘在一起了,成一块了,坐不了,只能站着。”老王说着走过来。

    “那我送你回去吧。”“不用了,我爸一会下班来接我。”看他这么说,我也只好作罢。

    本来我就觉得李浩的残疾挺厉害的,但我万万没有想到,他连坐都坐不了,居然就这样歪着身体站了一天?!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啊,仅仅为了几十块钱!

    本来是快乐的一天,但当我知道李浩是这样的时候,看着眼前的他,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

    夜深了。

    老王看我一路上不说话,就告诉我李浩的情况。

    李浩是中宁人,小时候发烧,请了个村里的土大夫抓了药,结果发烧总是退不了。爸爸看他一直不好,就带他去县城医院看,结果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李浩得的是强直性灰质脊柱炎,耽误了,已经治不了了。

    回来后,李浩躺在床上,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就这样,李浩只能在炕上躺着,爸爸拉着他去了很多地方,变卖了所有家产,但没有任何效果,爸爸也累垮了,也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

    李浩年纪轻轻的,不想就这样度过余生,就强迫自己试图再次站起来。通过几年的努力,李浩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因为不想受村里人的嘲笑,李浩和爸爸背井离乡来到银川。有个好心的老板收留了父子俩,让他们看守一个小库房,让他们住在门房,一个月1500元报酬。

    老王是助残模范,又是个共产党员,有人把李浩带来,希望老王能帮帮他。

    李浩人品很好,也很争气,跟着老王学会了做手工串珠,也经常出去摆摊挣点生活费。

    我听着老王的介绍,李浩的身影不断地在我的眼前浮现,可能是老了,我的眼睛湿润了……

    今天我们上午九点就到大阅城了,老刘已经先到了在等我们。

    老王带着老刘去找农夫集市的管理,看能不能给他找个位置。他们看到老刘是个卖糖画的,很高兴,就主动安排较好的位置,并接通电源,毕竟糖画很吸引人,对集市的氛围也有好处。

    大家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个个忙碌着准备开市。

    这时,一群残疾人坐电梯上来。他们手里拿着东西,在找老王,他们也想请老王帮忙看看能不能弄个地方卖东西。老王远远看到这些人以后,慌慌张张的要躲起来:“哎呀,怎么又来了这么多人,就说我不在。”然后下楼了。

    那些人没找到老王,胆子大的就自己找个位置摆起东西。他们拿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串珠,还有各种玩具。

    一时间,市场乱起来,被占位置的摊主不愿意,就拿着工牌请他们让开。大家无奈,就可怜巴巴的站在远处,不忍离开。

    有一个聋哑小伙子很幸运,得到了一个摊位。他拿着自己画的石头画,五颜六色的很好看,我就凑了过去,这种石头画我在观光夜市里看到过。

    小伙子很爱笑,挺招人喜欢的,站在那里笑眯眯的看着我,两只眼睛会说话。我用手指指石头画,又指指他,他点点头表示是他画的。我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就比划着用手机和他交流起来。

    他说他叫周建英。他的石头画很好看,尤其是那些大漠骆驼和呆萌的小动物,尤其受欢迎,很多人都来他这里看他的石头画,也有人买回家做摆件或者纪念品。他卖的很便宜。

    我想起来我刚回银川的时候,有个聋哑人小伙子叫张磊的,就问他认不认识。这个张磊以前在我的公司里面干过,后来走了。我和张磊的关系很好,我特别喜欢张磊,更喜欢他的才华横溢。在我看来,张磊就是个天才,而我确实没有能力帮他走得更远。三年前,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他一回,可惜太匆忙,没来得及要他的新号码,而我的号码早就换了。

    根据我的描述,周建英说他认识张磊,和张磊是同学,意外得到张磊的信息我很高兴。我告诉他我很想念张磊,希望他能帮着联系,就把我的微信和电话都给了周建英,周建英微笑的点着答应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只过了不到半小时,周建英就兴奋的跑过来,身后一个高大的身影走在他的身后。

    张磊!

    当我再次看到张磊那熟悉的身影时,心里特别激动。张磊跑过来张开双臂,紧紧的抱住我,灿烂的笑容里含着喜悦的泪水,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我和张磊找了个地方,两个人用手机交流起来。原来张磊从我那里走后,去了一个叫“大好人”设计公司,他在那里上班做平面设计。他听说我在找他,就请了假打车赶来见我。

    张磊问我的情况,我大致和他说了,也和他谈了自己想要重新做起的想法。张磊默默的看着我,若有所思,对我说他很想跟着我一起干。我告诉他现在不行,等我条件好一些再说。他点点头,沉默了。不一会,张磊示意他要回去上班了,我一直送他到电梯口。

    我感觉我的运气真好,在这里居然找到了张磊,心想或许就是那个葫芦带给我的好运。

    老王回来了,那些残疾人都很失望的走了。

    “邹淑华,是不是你让他们来的?”老王对着邹淑华很不高兴的问着。

    “王哥,我没有”,邹淑华看老王生气,赶紧解释到:“昨天他们在群里看到我来大阅城了,就说也要来,我都说了根本没地方,我的地方还是王哥帮着找的。结果没想到他们今天都来了,真不怪我。”邹淑华噘着嘴,很委屈的样子。

    “人家老刘是卖糖画的,不像他们,一大堆残疾人都在这里卖串珠?怎么可能。”

    老刘在不远处,“黑黑”笑着。

    不一会,开始上人了。大家忙了起来。

    今天来的人没有昨天多,老王说礼拜天肯定没有礼拜六人多,因为礼拜天下午以后,很多人就不出来了,明天大家要上班了,所以就和平常差不多。

    但糖画摊上的人一直很多。

    老刘依然是那身装扮,坐在摊位边,一边画着糖画,一边笑着和小朋友们唠叨着,那一招一式,一看就是个好把式。

    孩子们欢笑着,喊着,叫着拉着大人们,围在他身边,那情景,宛若明星被粉丝包围,好不热闹。看来老刘的生意真的是好,怪不得市场管理人员会主动帮他找位置。

    中午吃完饭,老刘的摊位前来了一个很特别的女人,那女人身上穿了一件黑红相间的花旗袍,脚上穿着一双翘头厚底的绣花汉服鞋,高高的发簪上带着一朵大红花,黑色的裤子上刺着金凤凰,看起来真的是别有风情。

    我和老王坐在过道的桌子上,“老刘的婆姨来了”老王指着那女人说:“他们在影视城有个店”。“老刘的媳妇可有名,糖画画的比老刘好,是黄氏糖画的传承人”。“哦?”

    一边聊着,老王又开始给我介绍起老刘两口子的故事。

    老刘叫刘成信,他的夫人叫黄毓,四川女人。

    老刘从小就很混,也不好好上学,整天游手好闲,天不怕地不怕,谁也管不了。

    村里有条恶狗,人见人怕。有一天老刘路过,这条狗就冲着他扑过来。老刘不躲,反而寸步不让。这狗也不含糊,就疯狂的扑他、咬他。老刘抬脚还击,你来我往的,直到把那条狗踢得害怕了,“嗷嗷”叫着跑了。

    要是旁人,这时候一般都会走了,可老刘偏不,硬是追着这条狗不停的满村跑,村里人看着这孩子把狗撵的到处跑,觉得新鲜,都哈哈大笑起来。

    老刘使劲的追,恶狗使劲的跑,直到把这条狗撵的无处可逃,趴在地下叫唤着求饶。老刘蹲下身对着狗说,“嫩他妈以后还敢不敢咬我啦”,那狗累的像一滩泥,浑身哆嗦着,眼泪汪汪的看着老刘,趴在地上哀鸣着,一动也不敢动。

    从那以后,这狗见了老刘就摇头摆尾的示好,而村里的大人们都说:“这孩子长的了可不得了。”

    老刘长大了,在工厂里找了个活儿,在车间里是个顶梁柱。因为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又胆大包天,经常替人打抱不平。

    一天在街上,老刘看到一个女子摆摊卖糖画,旁边几个小流氓围在摊前不给钱,还调戏欺负她。老刘路见不平,就上去阻止,打了起来。结果几个小流氓也没打过一个老刘,硬是让老刘打的到处跑,直到求饶。

    这个女子很漂亮,心肠也很好,看老刘为了自己打架,非常的感动。老刘担心那几个流氓再来找她麻烦,就说,要不你就住在俺家。

    糖画女比老刘大六岁,她看老刘不像坏人,就答应了。自此,就在老刘家里住下了。

    老刘家里很穷,父母兄弟一起商量,去别处谋生,来到一个新的城市。

    糖画女也跟着一起结伴而行。卖糖画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老刘走了,她也不敢在洛阳干了,也想重新找个地方。

    晚上9点了,一行人下了火车后,好不容易找了个便宜的旅馆,突然发现钱包丢了。几个人凑了凑,只有十几块钱,只好租了一个没有床的大库房。

    一家人饿着肚子,偎依着,准备第二天去劳务市场看看,挣点钱再做打算。

    糖画女看了看大家,默默的独自挑起糖画担子,出门了。

    夜里11点了,北方冬天的街上早就没人了。糖画女找了个路口,在路灯下把摊子支开,点着炉火开始熬糖。就这样,一个人在寒风中,冒着大雪,在路灯下守候着。

    老刘着急,怕糖画女出事,找了一夜。当他找到糖画女之后,糖画女默默的给了一晚上的收入,25块钱!老刘哭了。

    从这以后,老刘就刻骨铭心的爱上了糖画女。

    糖画女一直把老刘当弟弟看,另外也觉得他没文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身的流氓气,只有一身傻力气,就拒绝了他。

    是啊,谁愿意嫁给这样一个比自己小很多,又是这样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呢。

    经不住老刘的苦苦纠缠,糖画女很无奈,就推脱说,如果你能学好,干出个名堂来,我就答应你,说明你是真的爱我。说完,留下电话就转身回四川老家了。虽说日久生情,一点不假,糖画女迫于世俗的压力,也出于感恩,只能如此。

    糖画女走了。老刘失魂落魄,浑浑噩噩。自此以后,老刘开朗的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整日里蓬头垢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锅又一锅的熬起糖来,不管谁和他说话他都听不见。家里的人都觉得他疯了,也很伤心、无奈,又不敢得罪,就依着他。

    整整六年,老刘闭门谢客,整日琢磨着熬糖。这六年,老刘浪费了几吨糖!

    终于有一天,老刘开口说话了:“我要去找她!”

    ……

    当老刘千辛万苦找到糖画女的时候,看到糖画女骨瘦如柴,背着孩子在大街上卖糖画。糖画女看到老刘后,流下眼泪,二个人抱头痛哭……

    原来,糖画女回家后,嫁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男人,这个男人模样很像老刘,脾气也很坏,经常喝醉后家暴糖画女,家里所有开支,都靠糖画女,背着孩子卖糖画,他只顾喝酒。

    ……

    两人终于走在一起,结伴而行,离开了他们熟悉的地方,来到银川。后来,在影视城开了一个糖画店,还生了一个儿子,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老王说,每天晚上,老刘都会给他老婆烧好洗脚水,一边给她泡脚,一边给她按摩、捶背,几十年如一日。老刘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

    我听完这个故事,被深深的感动了,看着老刘两口子夫唱妇随,满脸幸福的忙碌着,我感觉很欣慰。我对老刘的兴趣更浓了。

    老刘看我们一直在聊天,感觉我们在说他们,就走了过来,坐在我的对面,看着我笑着。

    “丁哥,我可喜欢有文化的人,王老师说你有本事,你能不能帮帮我?”

    我看着眼前的老刘,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老刘,我给你起个外号吧。”“起外号?起外号干啥?”

    我笑笑逗他说:“你不是想发财嘛。”“那当然好,恁说吧,叫啥”

    “你以后就叫糖疯子吧”

    老刘愣了半天,瞪着眼摸着他的秃脑门。

    “这个名字做艺名比较好,比较符合你的情况。”老王在一旁附和着,使劲点头,表示认可。

    老刘听我给他解释了为啥要叫“糖疯子”的原因后,想了想,高兴的拍着手又蹦又跳:“这个名字好,我喜欢,响亮。谢谢丁哥。”跑过去给我拿来一个糖画,“丁哥,我对你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我以后就跟你混了,你要帮我。”

    我看着他,开心的笑了……

    回到家里,已经12点了,回忆着今天的收获,躺倒床上看着手机,准备入睡。

    打开微信,看到张磊发来一条信息:“大哥,我辞职了。”

    我顿时睡意全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