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非遗之恋 / 第六章:吴忠的早茶

第六章:吴忠的早茶

    大阅城的农夫集市,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美好的印象久久的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几天来,那些手艺人的技艺和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简单质朴的生活态度,和匠心独创的各种作品,像春天的雨露般流进我的心田,使我甘之若饴,治愈着我。

    它们就像我心里早就埋下的种子,渐渐的发了芽儿,让我重新燃起许多美好的憧憬。

    我需要重新规划我的余生,不能就这样继续沉沦。我去找老王,想更多的了解这些人的情况,看得出他身边有很多这类人。

    老王总是笑容可掬,了解我的想法后,“好,明天和我去吴忠吧,带你去拜访一个人。”……。

    我整理着思路,筹划着未来的路怎么走。想起张磊的留言,就和他微信起来。

    我问他怎么辞职了,他说他不想在那里干了,因为无事可做,那个叫“老好人的”老板对他还特别关照。他不想在他那里混饭吃,觉得自己没有太大价值。看到我后,就辞职了。

    张磊的情况有些特殊。

    那一年,在外漂泊了二十多年的我,回到了我的故乡,银川。这里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和情感的牵连。我回来,主要是想多陪陪年迈的父母,毕竟在外二十多年,失去的亲情,太多了。

    由于职业的习惯,我就在新新大厦的顶部,建了一个“卡洛斯(银川)家居饰品馆”,并请来了我的朋友,美国最大的设计机构AvaLiving的总裁David先生来银川给我助威,同时邀请了本地的行业精英们,举办“设计无国界”专题研讨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那以后,我的这个软装馆就热闹起来了,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一天,有个中年女士和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小伙子来到我的馆里参观,然后走到我的面前。我热情的接待了他们。这位女士询问我还需不需要招人。

    当我了解到他并非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从工作需求的实际出发,就婉言拒绝了。

    母亲很失望的看着小伙子,打着手语,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个小伙子是个聋哑人。他们恋恋不舍的看着我,下楼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下楼来到展厅,发现母子二人没有走,站在柜台旁对着一件印度进口的布艺产品,指指点点。我微笑着走过去,小伙子激动起来,拿着这件布艺给我看,他母亲告诉我说,他的儿子会做这类产品,然后拿出手机,打开后让我看。

    从照片上看,这是一组蓝染布艺作品,从专业角度看,都很不错。于是我问他们,这些东西还在吗?小伙子用力的点点头,表示还在。当时我想,如果不错的话,我倒是可以让他们拿过来帮他们卖,对双方都有好处。

    第二天早上,我上班的时候,看到母子两个在馆内等着我,手里拿了一个很大的布艺手提袋,直到现在,我还对那个手提袋印象很深刻。那是一个艺术夸张的布艺手提袋,非常好看。

    我请他们坐下来,小伙子拿出他的一堆布艺作品,一幅一幅的打开给我看。

    哇哦!

    这是一些色彩斑斓的套色蜡染和一些蓝靛扎染作品。

    张磊的作品,图案刻画细腻、变幻无穷,或凝重素雅中透出古朴雅致,或奇幻灵动中尽显飘逸舒展,真的是方圆绮错,极妙穷奇,好一个虫禽品兽,物有其宜啊。

    看到张磊的作品,我激动起来,不禁心生感叹。

    眼前的张磊相貌英俊,身材足有1.9米。一身牛仔服干净整洁,明亮的眼睛纯净而温柔,他弯下腰,安静地给我展示着他的作品,一边微笑着,让人心里感到很舒服。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阳光大男孩,一个听障二级的残疾人,居然有这般能力,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温柔细腻的性格与超乎寻常的、对自然的理解与感知力,与他高大的形象有些不符。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

    秦汉间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隋代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且出现特殊花样。至于实物的出土,比文献记载还要早的,有长沙战国楚墓出现一面染缬模样的被面,花纹不详。晋代也有一片成品出土,图案是重叠斑花,也就是唐宋时代所谓玛瑙缬。

    中国蜡染在唐代尤为盛行,技术也成熟多了。当时的蜡染可分为两种:单色染与复色染;复色染可以套色四、五种之多。后人可从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中的两位妇女的衣裳及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几个骑马人物的衣服,窥见唐代蜡染图案之豪华美丽的情况。

    由于唐代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影响颇大,奈良的正仓院,从唐代一直保存着各种唐代以来之中国工艺珍品,其中藏有一套蜡缬屏风,也是唐代由日本赴唐的留学和尚带回去的。

    蜡染在中国,自宋代以降开始衰退,而在同时的南洋各地(尤其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却大为盛行,至今,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人的平常衣服几乎都以蜡染布料制造。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

    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汉族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

    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张磊看我欢喜他的作品,就微笑着拿出手机,给我看其他的作品。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曾经代表河南获得过全国扎染比赛的第六名,还代表宁夏获得过全国残联人动漫设计第二名。说着,拿出来十几张各种比赛的获奖证书!

    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是那么的安静,但我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作品时,却是心潮澎湃,直击着我的心灵。

    这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我喜欢的那种人!

    他的母亲告诉我,张磊从小就聪明,也很听话,但不幸得了一场大病,失聪了。

    即使这样,张磊还是靠着自学,顽强地读完了大专设计专业。

    残疾人的生存空间很小。在获得诸多荣誉后,母亲带着他去了很多残疾人学校,希望能给张磊找份工作,但都没有成功。

    谈话间,我了解到张磊的母亲和父亲因故分开了,由于父亲性格老实,不善言辞,在叔叔的农场打工,所以找工作都是母亲帮他进行交流。

    张磊成人后,一直都是独立生活,平时帮人做做平面设计,或者打打零工来谋生。他的自尊心很强,也很傲,所以从来不给父母双方添麻烦。到我这里来,是因为听说我这里环境好,工作也许会和他相关。

    我留下了张磊。

    我们经常和一起商量着如何发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建议他继续专门做扎染蜡染,作为发展之路,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下去。

    后来张磊看我困难,不想再给我添麻烦,就借故找了更好的工作,走了。

    如此才华横溢的一个残疾人,我却帮不了他太多。为此,我一直感到心痛,感到愧疚。所以,当我再次见到张磊的时候,我流泪了。

    张磊晚上又微信我:“大哥,你明天干什么?”,他基本上每天都会问我这个问题。

    当我告诉他明天我要和老王去吴忠时,他马上回到:“好,我跟你去,明天南绕城永宁出口见”。

    清晨,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吴忠。

    老王约了朋友,在“香丁丁早茶文化体验馆”相聚。“巧儿刺绣”的负责人李夏音和她的伙伴蔡玲女士接待了我们。

    李老师面容清秀,笑容可掬,面露慈祥,气质十分高雅。蔡老师俭朴谦恭,显得十分的朴实,有一双沧桑的、布满老茧的手。他们都是著名的刺绣非遗传承人。

    吴忠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美食城。

    吴忠早茶,最早由兰州拉面馆演变而来,它结合了本地饮食习惯,南北融合,汇集特色美食,融合休闲生活,形成了集饮食品鉴、社交养生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早茶文化,成为城市的名片和文化符号。

    每天早上,吴忠人都会呼朋引伴,在早茶店里欢聚一堂,会朋友、谈生意、拉家常,同时品鉴一桌桌价格亲民,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个个都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慕名吴忠早茶久已,但一直没有机会前往品尝,今天有这个机会,真是让人高兴。

    李夏音女士知道我们要来,已经安排好早茶的内容。大家一边聊,一边等着早茶上来。

    吴忠的早茶,十分讲究。

    当我看到一大桌各色美食摆上桌面时,不禁得目瞪口呆。

    我是真没有想到,吃一碗拉面竟然这么奢侈、豪华。

    除浓郁生津的养生八宝茶,垂涎欲滴的风味羊杂外,还有鲜嫩可口的多拼五香牛肉,另外很多精美绝伦的各色面点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爽口开胃小菜,让人目不暇接,最后是飘香四溢的特色牛肉面主食。

    自制的八宝茶喝起来风味独特,香甜可口,浓浓的玫瑰香味儿沁人心脾,喝通后更是神清气爽,妙不可言。

    怪不得有“南有广式早茶,北有吴忠早茶”的美誉。今天眼见为实,果然是名不虚传。

    席间,老王边吃边给我介绍着李老师和她的事迹,李老师谦逊地微笑着摇头,张磊默默的、细致入微的给大家倒水让菜,蔡老师则热情的跑前跑后,张罗着。我一边吃着、品尝着,一边赞美着。

    这是我吃的最丰盛可口的早餐。现在想一想,都会让我垂涎欲滴。

    我很羡慕吴忠人。

    我们吃完早茶,跟随李老师来到她的刺绣工坊。

    步入工坊,映入眼帘的各种刺绣产品琳琅满目。

    李老师仔细的介绍着他们的刺绣手工产品。

    这些作品以针作画,形象传神,并巧夺天工,构思精巧而独特,色泽艳丽而华贵,针法灵活而细腻,饱含立体、和谐并有层次感的明暗过渡,包含着掇绣、盘绣、锁绣、织绣等多种传统刺绣技法,其中的套色三针绣、纳绣、撩花、双针绕线绣、织绣等更是令人叫绝。

    我看着这些精美的手工刺绣产品,被它的设计及制作工艺折服了。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

    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李老师,你们的产品这么好,一定供不应求吧”,李老师笑笑说:“嗨,在咱们宁夏卖的不多,主要是以定制为主,到外地参加活动的时候卖得好。”

    听她这么说,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这么好的东西,如果把它们拿到大城市一定会受欢迎,我在潘家园以前有个书画店,朋友在豫园也有几间门面房,如果卖这个,应该不错,另外,借助卡洛斯的软装布艺系统,一定是个很好的产品补充。

    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也略微感到兴奋……

    回家的路上,我问老王,我问老王:“你认识的老师好像挺多啊。”老王闭着眼睛,微微摇着头,抬起下巴:“那当然了。”一副得意的神情。

    “能有多少手工老师?”“没有200也有100吧。”我很吃惊。

    “不信哪天我带你去问问冯刚。”老王看我将信将疑。

    “冯刚?”“对啊,观光夜市里的非遗超市你记得吧。那就是我和冯刚一起组织的。观光夜市我们就组织了好多老师。”

    是的,记得那天他说过,他和朋友组织的。“我还有个想法,明天带你去,顺便你去问冯刚。”

    我想搞清楚。老王有多少手工或者非遗老师的资源,他们的具体情况和生产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