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 第八十四章 进京

第八十四章 进京

    这阳朝新东方的事就由赵大娘揽过去了。

    也亏了赵大娘的本事,原府里的一日三餐加上宾客宴请就够她忙活的了,这边又带了卜秋兰和佟永芬两个人,竟还能管得着买小姑娘进来学厨的事。

    余昭想,也难怪赵大娘偶尔爱吹吹牛耍耍疯,要搁自己有这般能力手段,尾巴估计都能翘到天上去。

    在卜秋兰和佟永芬调教的差不多了之后,就由她们来调教村里厨师班的其他人。

    然后余昭和赵大娘一起在近处州县选了地方,开了五六家余记食店,都配了专门的账房先生。余大姐和余二嫂自此就不用亲自呆在店里后厨了,只需要各处巡视着。虽有些舟车劳顿的,比起之前还是轻省不少了。

    余记食店走的薄利多销的亲民路线,因此开到各处生意都还比较稳定。加上阳朝本身就没有连锁店,余记食店竟在周边积累了些名气。

    余昭见经营平稳了,便和家里商量着上京城看看:“都说京城繁华比这平州强上百倍,我也想去看看。”

    余二嫂自然是都听她的:“去看看倒也没什么,只是这路上远,其中辛苦自不必说,又恐遇见盗贼。”

    余谷忙道:“你们要去,我就在路上保护你们好了。”

    余二嫂噗嗤一笑:“你保护?恐怕保不住。”

    余谷:“哼,你不知道,我还是有些拳脚功夫的。”

    偏余二嫂还要刨根问底:“你哪来的拳脚功夫?”

    余谷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们庄稼人,就算是没有拳脚功夫也该有三分力气,一般毛贼奈不何我。”

    余昭:“这倒是了,不过这路上风餐露宿的也不容易,不如我问问干娘有没有什么人可以借我们?这路上也能帮上些忙。”

    余谷:“哟哟,好大的架势。”

    余昭:“怎么说我们也是堂堂余记食店少掌柜嘛。出行有些架子是应该的。”

    然后去找了赵大娘,赵大娘听说他们要去京城,自然是赞成:“好哇!去京城瞧瞧也好,也好叫你知道天高地厚,世界广阔。只是这路上恐怕有不太平,路上还需谨慎低调些。”

    又特意转向陪同前来的余谷:“多带些银票,能用钱解决的事就别舍不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说着叫来鹃儿:“你也收拾收拾,到时候陪她们去罢。”

    余昭忙拒绝:“娘,不用啦,你一共就这两个可心的丫头在旁边陪着,一个在西湖楼,另一个还要被我们带走。”

    鹃儿听说要去京城,脸上早已掩饰不住欢喜,却还假装舍不得:“是啊,赵大娘,我走了谁照顾你啊。”

    赵大娘:“我把朱翠叫回来便是了。这鹃儿蠢笨,带她也去长长见识,长长心眼,或许回来就能好使唤些。不然笨头笨脑又没心眼的。”

    原来赵大娘对鹃儿真是上心,还留心让她历练。余昭一方面感慨赵大娘真是大善人,一方面有点说不出的吃醋,不是我才是干娘的女儿吗?怎的她对旁人也极好。

    余谷讪笑着说:“有鹃儿姑娘作伴自然是好,只是不知道赵姑娘可有什么可靠的随从能陪着我们一路上去,不然咱们这一车的老弱妇孺,遇见什么事可不知怎么是好了。”

    赵大娘点头:“是了,我去老爷的庄子上选几个庄客来陪你们上京去。”

    说定了出发的日子,到了当天一早,余昭还在睡呢。余家人早收拾好他们三人的行李放在了马车上。

    他们四人分了两辆马车,赵大娘还安排了五个膘肥体壮的庄上汉子陪着。虽说尽量走官道,应该是太平的,但若偶尔碰见个小毛贼什么的,也能保护一二。

    余昭坐在车上,心里不住预演若像电视剧上演的一样有毛贼来截她的道,她要如何逃跑。可并不同于电视上的一条路上只有主角一行人,车夫只走官道大路,路上车马行人来往不绝,倒不都是像他们这样远行的,可十多二十里的出行有的是。原来车夫宁愿绕路,也不走人迹罕至的去处,若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车夫便纵马狂奔,不过一个时辰便出了偏僻处。晚上也几乎都宿在村里或脚店里,风餐倒是不少,露宿从未有过。

    虽说一路上风平浪静的,但路途遥远,几人都吃了不少苦。鹃儿说是来照顾余昭的,可余谷余二嫂看她年纪也不大,把她也当自家女儿一般照顾。

    鹃儿先还不肯,可余谷劝她别多想,他们余家一辈子庄户人,若说用女使,只怕会折寿。余昭不过也是田埂里长大的,野猢狲似的,也没那娇脾气。

    鹃儿到底也是个没伺候惯人的,憨憨傻傻,眼里也没活,也就还是做点杂事罢了。

    这么太太平平地赶了月余的路,才到了京城。

    京城就是不一样,城门巍峨,似乎有三层,城墙上隔不远就站了一个卫兵。京城的人都要下车检查,进了城也不许坐车,只需牵着马慢慢走。

    余谷去过最气派的地方就是县城了,他在城门下念叨:“县城进门是五文一人,不知道京城得多少。”

    他拍拍兜儿,又安慰自己:“穷家富路,穷家富路。”

    结果一直到进了城门,卫兵也没问他要钱,余谷小声对余二嫂说:“娘子,他们好像忘了收钱。”

    余二嫂也不清楚,眼底却净是温柔:“那咱们赚大发了。”

    城门到底是郊远,人也不多,倒也不显得多繁华,余谷忍不住怀疑:“这是京城吗?怎么看着还没有咱们县城人多?”

    余二嫂问车夫们和鹃儿:“这到了京城,你们可知道去哪里歇脚好?”

    三人都摇头,余二嫂又问庄上来的汉子,也是不知。

    余昭想了想:“我们一行人多,恐怕太招摇会生事,不如把车马寄在脚店,车夫大哥也就在店里歇脚,其余人远远地跟着就行,等我们找到稳妥住处再说。”

    大家都同意。

    于是余昭示意余谷给了些散碎银两给马夫,让他们呆在路边的杨吉脚店里,约好到时候再来找他们。

    剩余人再往东边走去。

    这京城的街道横平竖直的很好认,只沿着一个方向走就不会迷路。

    走了不知多久,两边渐渐热闹起来,余昭嘱咐众人:“这下可别光看了,叫人一见就知道咱们是外地来的。只要不开口,听不出我们口音,便不打眼。”

    可连余昭自己也忍不住四处看,她原以为县城就不得了了,可京城里的店铺,真是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药铺、面店、肉铺这些倒没什么稀奇的,让她震惊的是有专卖牙刷的刷牙铺,还有鲜花店、买数百种蜜煎的梅子铺,和身兼邮局加快递加海外代购的急脚递。

    她瞬间理解了乡民们嚼舌头说的宁愿在京城一辈子不能娶妻生子也不回乡的人。京城也太好玩啦!

    几人走走停停,东游西逛,先前要装作本地人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意他们呢?这京城里操着各样口音的人都有,他们在里面,如同一粒沙子落入了大海,似乎全然不会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