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106章 京师酒税多

第106章 京师酒税多

    皇帝在一旁听了,就急了!什么咱们老百姓了,咱是皇帝,这点可不能搞错了。最重要的是,一年3万两银子的税啊,还是预付。

    目前崇文门税关一年的税只有8万多两,包含整个北京城城内的商税,北京城门货物通行的门税,还有崇文门外大运河终点码头的商船通关税费。这些杂七杂八的税全部加起来一年也只有8万两银子,现在酒行的人愿意一年给3万两,这件事情怎么可以不抓紧呢?

    再说,崇文门关税宫里能分到一半,酒税一项单独一年就可以分到1万5千两,这件事情很重要,对于宫里没钱的皇帝来说,就更紧要了,怎么可以不谈定了就去睡觉呢?这样怎么能睡得着呢?

    皇帝:“朱经理,先别睡,现在才刚过十点钟,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情商量好了,等我放心了,才可以睡,要不然我根本就睡不着。”

    咦,朱经理觉得事情不对啊,现在的情况和他当年借钱炒股的情况是一样的。那时候他也是整天睡不好,结果怎么样?睡不好就能够把事情办好吗?只会办得更糟,一定要先睡觉,睡好了事情才能办得好。

    朱经理说:“才3万两银子,小事,就算是300万两银子的事情,也不能影响睡觉,你想想看,这些年,因为你睡不好,都损失了多少银子,估计得有几千万两吧,不对,几亿两银子,十几年砸了几个亿的银子进去,国家都还没治好,就是因为你睡觉睡不好,现在,赶紧睡觉!”

    朱经理这不是在诬赖人吗?国家没有治好,是因为朕没有睡好?这都是颠倒黑白!是因为国家没有治好,朕才不能睡好!

    这朱经理在这里瞎扯,算了,朕现在还有事求着他,皇帝只好说,“那你明天能够把这事情想清楚吗?”

    朱经理说:“可以,应该可以,明天详细的再说啊,今天睡了,睡了。”

    怕什么?这么大的赌局压下去,万一真的赌输了,不是还安排了郑芝龙吗?等郑芝龙来京城,好好地疏通关系,实在不行,到时候安排从郑芝龙那里走线去欧洲。

    亡国之君,丧家之犬,流落在外国,人生地不熟,当然日子会不好过,但是现在皇帝已经会自己穿衣服,自己会做饭,不管怎么说,带了一家子人去生活,总归没什么问题吧?生命多可贵,生命多美好,可不能再像以前的崇祯皇帝那样,白白地放弃了生命。睡了。

    四月十八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安平城南,五个汉子穿着华丽的飞鱼服,骑在马上,向南缓步而行。马上的5个人一脸的黝黑,脸上写满了疲惫,他们正是从京城派往福建征召郑芝龙的锦衣卫,经过长期的艰苦旅行,他们终于到了目的地,郑芝龙府第。

    这座府第矗立在海边,占地广阔,约有一百多亩。众人目光越过府第背后,几根高大的桅杆竖立在空中,显然在这座府第的后面,藏着大船。

    不远处的海面上,一群海鸥翩翩起舞,欢快地叫喊着,给平静的海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和海鱼的腥味,给人陌生的感觉。

    海风习习,带着一丝丝凉意,几艘大船在海中摇曳,随着波浪起伏,仿佛在跟大海跳一支优美的舞蹈。船上的帆篷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随着风向在海面上弯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一声声悠扬的涛声传入耳中。阳光从云层中漏出,洒在海面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芒,那景色如诗如画,美得令人窒息。

    府邸的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墙头上雕刻着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围墙内,庭院深深,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如同众星捧月般环绕在主楼周围。

    主楼是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屋顶上铺着琉璃瓦,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屋檐下,雕梁画栋,各种人物、花卉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高大的门楼与门口厚重的石狮,象征着主人的威严与权力。

    几个人翻身下马,走在前面的向导是驿站驿卒,他接过锦衣卫王百户的名刺,递给守门的军官。

    守门的军官展开名刺,“锦衣卫百户王守业”,军官赶紧安排来人在门厅坐下等候,然后带着名刺去府中禀报。

    走进门,一座高大的尖顶建筑树立在眼前,楼顶的最上方,一个十字架高高竖起,楼的外墙上画了耶稣基督的人像,头顶放光茫,右手展开,一脸威严的看向了世人。

    军官穿过教堂,在府中穿行,假山、池塘、曲桥、雕花石栏,每一处都显得那么精致而富有韵味。府内的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则更是精巧绝伦。

    军官来到主厅,大厅的紫檀木家具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一处都显现出匠人们精湛的技艺。墙壁上的古画、瓷器以及各种珍稀古董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品味与丰厚家底。

    主厅的大堂正面,挂着一幅巨画,画中男人约莫五十多岁,穿着明朝的官服,画像之下,放了一个巨大的紫檀木几案,后面坐着一人,与画中人相似,此人正是郑芝龙。

    画中人是他的父亲郑绍祖,当然,他的父亲生前只是一个小吏,并没有当明朝的大官,郑芝龙当了明朝的大官以后,向朝廷请求追封的。

    郑芝龙接过门卫手中的名刺,“锦衣卫百户?”郑芝龙问:“他们有几个人?”

    “锦衣卫来了5个人,还有一个是本地的驿卒做向导。”

    “你带他们去敦仁阁我的书房见我。”

    “他们说来宣读圣旨的,要请大帅去门口接旨。”

    “他们说了什么事么?”

    “只说是喜事,皇上要封赏大帅。”

    “好,去请五老爷过来。”

    五老爷是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郑芝豹问清楚情况,说:“大哥,这事会不会有诈,我们不能不防啊。”

    郑芝龙:“能有什么诈?这么多年,我为朝廷做的事情还少了吗?没有我,福建早就乱了,皇上封赏我,那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