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125章 怎样抓考核

第125章 怎样抓考核

    汤文琼,身上有奇怪味道的那个人。皇帝想到汤文琼家里有地抛荒了,跑到京效租地种菜。

    朱经理那天跟汤文琼谈了不少的话,难道他会忘记这些?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些流民,多是因为害怕鞑子而留在京中?朱经理真的一直在设计朕?希望他只是为了朕好。

    皇帝说:“汤文琼的事,小事一桩,你定了就好。其他买了国债的人,我们都没有见过,为什么要录用他们呢?”

    朱经理说:“有大本事的人很少是天生的。像诸葛亮一样,还没有出来做事,就能提出隆中对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不断的历练成长,最后脱颖而出,变成了大才。大明现在可用之才太少了。

    “我想着要建立一个机制,让那些忠心能办事的人能够脱颖而出,源源不断地涌现,这样大明才有希望。

    “要是还像以前一样,眼睛里只盯着那几个能办事的大臣,拼命地使唤他们,直到把他们给搞死为止,那样的大明,未来一片黑暗。”

    皇帝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也一直想革新选拔人才的机制。今年前些时还想过要办奇才科,从民间选拔一些奇才出来。

    只是,用汤文琼这种人吗?身上味道怪怪的,只是一个菜农,也是个人才?皇帝说:“汤文琼不是秀才,不能当官。最多只能让他当一个吏员吧。”

    朱经理说:“这就是大明选拔人才的问题了。选的人至少是秀才以上。这些人都是考出来的,写公文都没有问题。可是很多人不会做事,也不想好好做事。

    “我们要建立一个机制。就是官员的升迁,要看他做事的结果,而不是他考试的成绩。”

    皇帝解释说:“大明有考成法,吏部会根据各级官员的政绩,升迁或降职。”

    朱经理心中奇怪,问:“那怎么有很多地方,连一半的税都没有收到,那些官员还都好好的在位置上呢?

    “现在刚刚提出来要清收顺天府的税收,就有十几个官员,提出要把宫中的宝物拿出去卖,他们现在就是为那些顺天府不交税的人打掩护。这些官员的家中,很有可能,自己也是不交税的。”

    皇帝问:“那你想怎么做?”

    朱经理提议说:“我觉得要把历年没有清理的拖欠税收,做一次集中清理,至少清理一半作为考核指标。

    “现在朝庭这么缺钱,一边发行国债付利息,一边让有钱人拖欠税收。这不对吧?对于北方家有200亩土地的,要全部清。南方家有100亩地的,也要全部清。

    “办不到的官员,全部降级!办得好的官员,可以推荐下属的吏员当官。目前这些官员都是在外地当官,对地方上的影响和权力有限,催收欠税估计需要地方上的吏员帮忙。

    “通过选拔吏员当官,就可以动员出更多的当地吏员们帮助催收欠税。这个办法,可以先从顺天府这里开始试行,效果良好的话,再向全国推广。”

    朱经理想出来的办法,又和皇帝想到一块去了。皇帝最近正在发愁国债的事情呢。道理没错,自己一边借钱,一边让人家欠税,说不过去!这么好的政策,还要试行?直接在全国推行。

    崇祯皇帝这么多年,一直在操心操作的,就是做各种人事调整。所以对这个问题,他感触很深。

    皇帝说:“朱经理,你这个办法非常好!不用试行了,在全国立即实行!朕马上给吏部和户部旨意。王伴伴,进来!有旨意!”

    皇帝正在对王承恩讲述旨意,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陈喧哗声。

    皇帝站起来,透过舱室的窗户向外看去。只见锦衣卫队伍的前面,从饥民队伍那里,不断地传来唱歌声。慢慢的,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统一。终于,皇帝听清楚了,他们唱的是: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快跟皇上去开荒,管教大家多收获!”

    朱经理也听清楚了,还得说古人的文字功夫要高一点。也不知道是谁改的,是官员改的还是某个乞丐改的。改完以后,感觉比自己昨天写的,要好点,嗯,好了不少。

    皇帝感觉太可惜了!昨天写出来的歌,今天就有这么多人唱,还是以自己的名义写出来的。用的却不是自己谱的曲子,你说可不可惜。

    这么低俗的调调,不知道的还都以为是皇帝写出来的。这样一个写歌的名头,传出去,怕是不大好。

    皇帝问:“王伴伴,要是由朕来给这首歌谱曲,会不会更好听?”

    王承恩赶紧拍马屁,说:“皇爷大才!前次给10首军歌谱曲,所有人听了,无不感佩万分!只是皇爷政务繁忙,不能得暇片刻,真替世人感到可惜呀。”

    皇帝一挥手,让王承恩出去。皇帝问:“朱经理,你觉得朕谱的访道五曲怎么样?”

    皇帝还在纠结这个问题呢。只要这首歌流行就行了,管他是谁谱的曲呢,朱经理只好回答:

    “你写的访道五曲确实不错,听来让人飘飘欲仙,昏昏欲睡。睡前聆听,可以助眠。不知你写的军歌,让那些军人边走边唱,会不会唱着唱着,就睡着了?”

    皇帝感叹:“人生在世,知音难寻哪。纵有伯牙,而无子期,奈何?”

    舷窗外掠过几只水鸟,在运河上盘旋,追寻河里的鱼虾。

    笔直的运河两岸,一大群人拖家带口的,穿着破烂衣裳,有人拄着木棍,手里拿看锅碗瓢盆,怀里抱着杂物,向前走动。

    队伍中间,还有一些穿着公服的官差正在指挥和管理他们。不知道的,以为这群人是逃荒的,其实他们都是急着去开荒的。

    在这群队伍的后面,跟着一群穿着鲜亮的锦衣卫骑士。

    再然后就是一队纤夫,他们是运粮军,正拉着三艘船,向东而行。中间这艘船披红挂绿的,船舱里面正独自坐着皇帝,他正在自言自语。

    纤夫的后面,是一队穿着闪亮明甲的京营骑士。为首之人,正是襄城伯和吴襄。

    再后面,那就是更长的一长溜饥民队伍。他们现在也开始学唱那首歌,就叫它《开荒歌》吧。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快跟皇上去开荒,管教大家多收获!”

    歌声越来越大,直透云霄。云层下面,一只苍鹰在不断盘旋,紧盯着下方的人群和河中的水鸟,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