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劝你善良 / 第九章 碎金镇工业区

第九章 碎金镇工业区

    吴总兵终究是没有参与到李朋朋的种田大计中,毕竟他这个总兵尚且不知道能做几年,而在这里种地算是怎么一回事。

    但他也让李朋朋放宽心,只管到延绥镇来设粮店,卖粮食,那绝对是畅通无阻。碎金镇的事也是默许了,那蒋会山敢找麻烦,得掂量下自己几斤几两。

    又听说需要买几个铁匠打造农具,那算是什么事啊,官奴而已,值不了两个银子,便差人从中挑了几个可用的连带契约一同送给了李朋朋。

    就这样,带着五个铁匠,二十几辆空车回到了碎金镇。

    当李朋朋在五个铁匠面前撕掉他们为奴的契约时,系统便给他增长了50的积分,还在商城中解锁了许多东西。

    果然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居然可以价值最高的10分。

    这花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好啊。

    “站起来,别跪着了。”拉起面前的喜极而泣的五人,李朋朋给他们立了第一条规矩,在碎金镇,除了面对父母祖宗,谁都不许跪,至于怎么行礼,随意。

    当下便下达了第一个任务,建炉炼焦。

    这本几百页的书从洗煤,到建窑,再到修建小高炉炼铁的技术,一应俱全。有详细的文字图片介绍。

    这事还得交给乔胜,李锦要协助李朋朋做整体规划,而李自成和高一功未必能看懂书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唯有乔胜有过施工经验,虽然挖井是失败的,没见到水,但好歹出了煤啊。

    打井组便转变成了工业小组的一部分。正好高二河和他儿子高大江也选好了烧玻璃的地点。

    这里就是未来,山沟沟里的工业区,碎金镇工业区。

    九月,王嘉胤率军南下,与王二会师于黄龙川。高迎祥于延长挥师北上。

    十一月,王嘉胤聚兵六千,号称三万。围攻吴堡不果,随即东进山西。

    陕,甘,宁,晋四地响应者不计其数,仅陕西境内,就有义军几十余部。一时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崇祯元年,腊月廿七。

    紫禁城,乾清宫。

    “啪!”崇祯皇帝朱由检一脚踢翻了面前的暖炉,不顾脚上的疼痛痛骂道:“这武之望是干什么吃的。流贼都打到山西了,他居然什么折子都没上。朕常常说,凡有民乱,事无巨细,都需报与朕知晓。为何这些当大臣的就是做不到呢。要不是耿如杞的奏折,是不是要等流贼打到京城朕才知晓?”

    “皇上息怒。龙体要紧”跪在地上的首辅韩爌是前一天才官复原职的。今天冒着风雪进宫原本想来谢恩,没曾想遇到了这种事情。

    “哎,这件事也怪不得阁老,平身吧。看座。”崇祯也知道这事怪不到眼前已经六十五岁的老臣身上。

    韩爌乃是东林元老,万历二十年中了进士,万历在时就做到了礼部尚书。

    在大明,礼部尚书就是潜相,万历年间更是成为了入阁的必经之路,甚至有非礼部尚书不得入阁的潜规则。

    韩爌在泰昌帝继位当月便入阁为东阁大学士。天启年间又历任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加吏部尚书。真可谓三朝元老。

    “谢陛下隆恩。”韩爌大大方方的坐在了内侍搬来的小凳子上。

    “爱卿也看看吧。”崇祯将奏折递给小太监王承恩转身回到了御座上。

    结果王承恩手中的奏折,韩爌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山西巡抚耿如杞所写,说流贼王嘉胤携兵十万于十一月初由陕入晋。连克数县,裹挟青壮上万,山西一部损失惨重。请朝廷发大军镇压。

    韩爌一看,就知道这是耿如杞在夸大其词。别的或许不清楚,但是前些日子吴自勉还给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写了一封信。其间称流贼兵不过数千,乃疥癣之病。

    流贼此去山西的主要目的是劫掠求食,并非有什么其他想法。

    “陛下且宽心,臣之前也去信给延绥总兵吴自勉,询问陕西流贼到底什么情况。他给臣的回信中说流贼兵不过数千,也缺少兵器铠甲,还有部分老弱。”

    “想必耿如杞也是关心则乱,又或许是下面的官吏为了减少自身罪责,故意夸大其词。如流贼果真有十万众,为何陕西到现在也未有一城丢失?”

    韩爌这一番话说的是有理有据,由不得崇祯不信。

    “爱卿处江湖之远,仍忧心社稷安危,朕心甚慰。好吧,朕这就下旨给耿如杞,令他严守各县城,关隘。以防流贼扩大。”崇祯想了想,又觉得流贼总这么放任不管也不行,“明日早朝就议一议这剿贼的事情。”

    当崇祯皇帝还在头疼的时候,陕北此时已经一片银装素裹。

    “这天真是怪异的很,一个夏天都没下过几滴雨,到了冬天雪又下个不停。”李朋朋穿着个短袖蹲在窑前,不停的翻看着刚刚兑换出的《初级版赤脚医生手册》。

    这还是个意外收获。

    当初那五个铁匠里,有一个小时候是跟着家里学医的,结果没学两年,家里出了变故,就变为了官奴,被发配来榆林卫打铁。

    现在好了,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都不需要去县里请大夫。那铁匠光荣转职成了碎金镇的赤脚医生。

    窑里烧的已经是第四炉玻璃了。前三炉烧出来的玻璃不能说失败,因为无论从纯净度,还是从大小来说,都已经远远超出了此时玻璃。就连李自成和李锦看了都说是稀世珍宝,奈何李朋朋他就是不满意。

    高二河也不知道社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玻璃。

    不过前三炉的玻璃也没浪费,李朋朋找工程队的人搭了个两百余平的温室,房顶和窗户全部用玻璃,到了出太阳的时候就变得非常温暖,还在里面栽种了许多系统兑换出的蔬菜,主要是韭菜,因为这玩意儿割完了就能继续长。

    碎金镇打造出的第一个小煤炉也被放置在里面。

    这屋子怎么看怎么新奇,不单是玻璃屋顶和窗户,冬天也能种菜,才是闻所未闻。

    温室周围天天都有人围着看热闹。

    “开炉咯。”高二河指挥着几个学徒用木棒撬开厚重的炉门,一股热浪袭来,瞬间让周围温度提升了几十度。

    “取出来,快。”随着坩埚被夹出,倒入了一个个模具当中,液态玻璃随着重力在模具中慢慢铺平,长时间的冷却后就形成一块块方形玻璃。

    巧夺天工啊。

    一众工匠围着渐渐冷却的玻璃,啧啧称奇,这次烧制的玻璃纯净透亮,没有一丝一套的杂色。

    “好!干得好,过年给大伙加餐。”李朋朋对着大家许诺道。

    “高师傅,下一步就是要在玻璃还热着的时候做成各种器型,这和瓷器不太一样。还需要你们多多努力啊。”

    高二河连连称不敢,哪敢让社长叫自己师傅,并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社长期望。自打第一炉玻璃出炉,玻璃厂的伙食里就三天两头见荤腥。人人干劲十足。

    现在整个碎金镇都知道保安队和玻璃厂是最好的去处,保安队多拿粮食不说,还天天有荤腥。玻璃厂据说未来会发工钱,而且伙食虽然不如保安队,可也比外面的人好多了。

    其次就是工程队,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之下,这群人仍旧在工地忙碌着。

    这是在建水泥与钢铁工厂,也就是高炉,在焦炭制造出来同时,《水泥的制作与使用》也被解锁了。

    他翻阅了一下,觉得这玩意儿现在根本造不出来,难点有三处。

    第一,温度。但是这个难度已经解决了,使用焦炭的高炉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而烧制石灰岩只需要16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

    其次炼铁得到的副产品,废渣。本身就是炼制水泥的主要成分。

    第二,粉碎。烧制水泥不是一大块扔进去煅烧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两次将物料磨细。如果只用人力的话,少量生产的确没问题,但是要大规模生产就很难了。

    第三,干燥。这个问题与粉碎是一起的,如果不够干燥,材料凝结在一起的话,根本造不出合格的水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所有物料的干燥。

    看来水泥生产一定是在钢铁之后了。

    腊月廿九,碎金镇。

    明日就是除夕。

    在整个碎金镇半年的努力下,终于修建出足够所有家庭居住的院子。往往一个院子都有三孔或五孔窑洞。会根据家庭人口进行分配。

    还在镇子里修建了二十多处公厕,又在公厕后挖了深深的化粪池,这可是上好的农家肥来源。凡是随地大小便的,全部扣一天伙食,让你没得拉。

    而碎金镇的主食也从米面变成了番薯为主,米面为辅。

    这是为了让百姓提前适应番薯这种农作物,而且番薯在系统中很便宜,10分就可以兑换三吨。

    商社会每日给每人供给2斤番薯,12岁以下减半。只要出工出力,无论是做什么,都会另外提供1斤番薯,细粮半斤。同时学校会免费供给所有学生一顿早餐。

    当然了,如果不想干活,只想天天在家躺着的,不好意思,商社不要这种人,直接发一天的粮食,爱去哪去哪。

    于是,这么半年下来几乎家家都有余粮,因为这本身就是按照超额的标准发放的。

    李朋朋甚至准备推出朋朋银行与货币。至于锚定物不需要是贵金属,也可以是自己的积分嘛。不过也只是想想罢了。

    至于其他日用品如油盐酱醋之类也会定期少量发放,但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有损坏就需要用粮食来换取新的,也就是会减少日后粮食发放,直到凑够赔偿数额为止。

    这段时间李锦也回米脂接触过艾家的粮行,卖出了不少精粮。艾家粮行很好奇粮食的来路,一直在想办法摸清他的底细,试图越过他直接和卖家取得联系,可惜他们注定不会成功。

    碎金镇中的日用品就是用卖粮食的钱买的。毕竟用积分兑换真的太贵了。

    此时,张灰蹲在门口,手握着一个烤红薯,啃得正香。这是系统兑换出的后世品种,烤出来又甜又糯。

    远远的就看着社长带着总经理李自成走了过来。张灰刚想跪下,忽然又想起社长给碎金镇立下的第一条规矩。只是双手握着红薯,给二人拱手做了个揖。

    “张灰,额和社长来看看你。”

    “小人哪敢劳您二位大驾,有什么事,您派人招呼小的一声就行了。”

    李朋朋摇了摇手说道:“没啥事,没啥事,就是来看看你。走,进你家里看看。”

    张灰忙领着二人进了院子。

    这是一个三孔窑的院子。一个女子正在院子里扫雪,见张灰带着人来,丢下扫帚就进了窑里。

    张灰一看,这还得了,忙进窑洞又把女子拉了出来。

    “跑啥咧,这是咱们的恩人,社长和总经理。还不快行礼。”张灰呵斥道。

    女子红着脸行了万福:“见过社长,见过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