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造反开局,老朱崩溃了 / 第五十八章 和尚做官,国子监学正

第五十八章 和尚做官,国子监学正

    朱标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的和尚,他没有想到,道衍那么快就想到了办法。

    甚至是连怎么做都想好了。

    果真是大才之人。

    道衍没有注意到这些,正在一心想着斩圣的事情,毕竟一旦决定要做了,必须得思虑周全才行,要不然就会把自己烧的粉身碎骨。

    “儒家之道,即是孔孟之道,初时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演变成了程朱理学,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

    “而且经过蒙元的残酷统治,对于各种人等又有了阶级之分,另天下百姓,愤怒不堪。”

    “我以为,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从这个方面着手,才会有斩圣的契机。”

    这也是道衍思考过后,唯一觉得可以下手的地方。

    想要破其神,那就要利用好民心。

    朱标也是一点即通,随之明白了道衍的想法。

    “和尚,这个想法不错,倒是和我不谋而合。”

    “不过此事还得需有人牵头才行,你认为谁出面比较合适?”

    道衍闻言,看着面前笑眯眯的朱标,只好无奈道;

    “恐怕是无人愿意做此事,幸好和尚我也精通儒学,倒是可以尝试一二。”

    朱标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事让道衍去做,他倒也放心。

    “太子,和尚斗胆一问,你费尽心思想要斩圣,有没有想过之后会如何?”

    “如果没有正统替代,那斩圣永远也成功不了。”

    这是道衍心中最大的担心。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已经绵延了数千年。

    如果没有替代,而贸然的斩之,即使成功了,也会让国家元气大伤。

    说不得没多久,就会死灰复燃。

    毕竟现在留存于世的基本上就是三教鼎立,一时之间,很难找到一个能够替代儒学的东西。

    朱标明白道衍的担心,当然也考虑过这个方面。

    为了让道衍无后顾之忧,朱标将学校的事情和盘托出,更是详细的解释了以后大明的用人之策。

    道衍听完,眼睛发光,心中更是暗暗感慨。

    “这太子哪里是要斩圣,这是要断了儒学的根!”

    “加入学校能够顺利的实施,说不得会再现诸子百家的盛况。”

    道衍开始第一次正视起朱标。

    这种想法,非一般人所能想到的。

    以前的朱标在他心中,即使不会早夭,能够顺利继位,也不过是一位守成之君,一切都会沿袭旧制。

    可是现在看来,这位太子心中有大想法,目光看得不仅仅是皇位而已。

    这让道衍突然也是从心底开始认同朱标。

    因为道衍向来是不甘于平凡之人,为什么想要造反,不是因为荣华富贵,也不是因为功名利禄,只是他不想平凡的度过一生。

    如今,朱标已经看破他的心思,以前的愿望都已成为了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但是现在看着面前的朱标,看着那深邃不见底的眼眸,道衍感觉到,自己跟着朱标这一生,即使不造反,恐怕也不会平凡。

    这也让道衍真正的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和尚,你口才怎么样?”

    看着眼前的道衍,朱标忽然有了一个很好的主意。

    “还行,但是还达不到舌灿莲花的程度!”

    道衍谦虚了一下,对于三教的学识,一般人还真的比不上他。

    “那本太子给你举办一场辩论会如何?”

    道衍很快就明白了朱标的心思。

    理不辩则不明。

    想要斩其神,必须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从心底感觉到厌恶才行。

    “既然太子安排,那和尚我只能尽力一试!”

    道衍微笑,心中也是有些激动。

    自己这算是第一次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以后如何,可都要看自己的表现了。

    不过,他的心中有着绝对的自信。

    “此事目前急不得,不过你如今还是得有个身份才行,要不然不好出面。”

    朱标仔细思考,究竟该给个什么职位比较合适。

    道衍此时倒是没有出口,他心中清楚,这个官职,只是为了接下来行事方便而已。

    至于是什么官职,他根本不在乎。

    道衍是个僧人,目前还是属于僧录司管辖,隶属于礼部。

    想到还有接下来的学校事宜,朱标当即就给了道衍国子监学正一职。

    官职不大,只是一个九品小官,但是已经有了品级,拥有上奏职权。

    道衍欣然接受,他心中清楚,接受了这个官职。

    相当于从此以后就是太子的人,以后就将和燕王再无半点瓜葛。

    虽然燕王乃是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但是目前的情况已非当初,如今在看来,燕王已经没有半点机会。

    此刻投身太子,反而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接下来朱标和道衍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等到夜幕降临,灯火通明,道衍才欣然告辞,准备接下来的登场之时。

    朱标望着道衍离去的身影,也是心潮澎湃。

    哪怕是后世,孔孟二圣的名头都是如雷贯耳,何况是现在。

    对于接下来的事情,虽然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朱标还是有着强烈的自信。

    夜已经深了,朱标却毫无睡意。

    兴致正隆,索性来到书房,拿起笔墨,摊开白纸,亲自画了一张学校的蓝图。

    仔细端详着这幅蓝图,每一笔、每一划都代表着他的心血和期望。

    这张蓝图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规划,也包含着朱标对未来大明教育改革的设想和憧憬。

    翌日,早朝

    朱标端坐在龙椅下侧,百官都已经习以为常。

    司礼太监尖锐的声音高高响起;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群臣互看一眼,无人站出。

    最近大家都是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大事发生的情况下,谁都不想主动惹事上身。

    司礼太监看向了朱标,等着他发话。

    朱标缓缓站起,走到了龙椅之前,看着殿下群臣,高声说道;

    “既然诸位大臣无事启奏,我这里却有一桩奇事,倒是想说与众位听听。”

    殿下众人伸长了耳朵,能让太子在朝堂之上当众说出的,又岂会真是一件小事?

    “大家都知道,皇上曾经受过寺庙恩惠,对于佛教很是喜欢。”

    “影响之下,我自然对寺庙也是亲近。”

    “不过前些日子,却是遇到了一个和尚,虽出身佛门,却自言精通儒学。”

    “更是对孔孟二圣,大加批判,污言碎语,甚是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