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赶海:我捕鱼能实时提现 / 第十九章 出动鱼枪

第十九章 出动鱼枪

    接下来,又在海水小脚深浅的地带发现了两条鱼,一条剥皮鱼,一条大墨鱼,但均跑掉,就连自小生活在海边的黄武斌都无可奈何。

    剥皮鱼又叫马面鱼,在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面包鱼、烧烧角等,是常见的海鱼,产量颇高,是我国仅次于带鱼的第二位的海洋经济鱼类品种。

    产量高,就代表价格低,最近市场上十多二十元每斤。

    那条墨鱼也有点大,估计有五斤以上。大墨鱼的价格可不低,六七十元一斤。

    对赶海人来说,看到大墨鱼,绝对是不会放过的,毕竟一条就两三百元以上。

    黄武斌被气得哇哇叫。

    几百块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溜走。

    “他妈的!我回去拿鱼枪。”黄武斌怒了。

    那无能狂怒的样子,多少有点玩不起,要出动鱼枪。

    杨坚同样郁闷,另外一个叫阿远的小伙子,刚才为了捉大墨鱼,直接扑下去,湿了一身。

    黄武斌跑回家去,杨坚继续搜寻。本来是看不上海螺的,但其他海鲜暂时不好捉,也唯有捡海螺了。

    他从沙子里掏出两个拳头大的海螺。

    “这是什么海螺,能吃吗?”杨坚问道。

    阿远告诉他:“坚哥,这是花点琴螺,我们这边便宜,听说有些地方贵,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别看它大,其实没多少肉。”

    海鲜这玩意,一个地方一个价,有时候甚至是天差地别。

    得!杨坚不嫌弃,看着这螺壳还挺漂亮,拿回去当工艺品摆设也不错。

    一看手机的到账信息,果然很一般。

    他稍微让深水一点的海趟过去,因为看到个在水里的光符,还蛮亮的。

    杨坚半个身子都没入水中,蹲下来,用手摸了几秒钟,捞上来一只奇形怪状海螺,巴掌大。

    好在手机放进了防水袋,才没有进水。

    他有经验了,每次来赶海,基本上都给手机套上一个防水袋。

    “这又是什么?”

    只见这海螺的壳厚实,轴唇滑层厚、外翻,螺层有大而圆的瘤。

    “凤凰螺,还挺大只的。”阿远立即道出这只海螺的底细。

    凤凰螺喜欢在温暖的水域中和浅海泥质或砾质海底活动,从潮间带至浅海沙、泥沙和珊瑚礁环境中均有栖息。

    “值钱吗?”杨坚又问。

    阿远摇头:“我没卖过,不太清楚。”

    他也很少看到有人卖凤凰螺,毕竟这种海螺不算多,没有人专门去捕捉,自然也就不知道行情了。

    杨坚忽然觉得自己问得有点多余,看一下手机收款信息不就知道了吗?

    他掏出手机,瞄了眼,非常惊讶,这海螺竟然让他进账两万多。

    离谱!

    “不会是保护动物吧?”这么贵的,也难怪杨坚多想。

    要是保护动物,那就放了,无所谓,反正已经进账一次。

    忽然发现,这金手指是真不错。以后遇到什么保护动物,即便不能捕捞,也能收走它的光符,收割一次韭菜。

    比如什么黄唇鱼,现在就不能捕捞,误捕得立即放生。

    因此,即便捞到,大家也只能看着流口水,不敢拿去交易。当然了,胆子大的人另外说,要钱不要命。

    杨坚有这金手指就不一样,即便放生,他也不心疼,毕竟收了一次款。

    “应该不是,没听说。”

    杨坚查了一下,确实不是保护动物。

    资料显示,虽然凤凰螺的肉可食,贝壳形状奇特,壳表颜色美丽,鲜艳有光泽,可供观赏,也可制作装饰品,价值较高,但根本不值那么多。

    问题出在哪里?

    杨坚疑惑不解。

    “坚哥,怎么啦?”阿远见杨坚陷入沉思,不由问道。

    杨坚摇头:“没什么。”

    等黄武斌拿着鱼枪过来,杨坚和阿远就已经摸了大半桶的海螺。这期间,两人又陆续看到了几条海鱼,最大的有十来斤的样子。

    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在这种深度的水里捉鱼,难度实在有点大。

    “坚哥,会用吗?”黄武斌给杨坚递过去一支鱼枪。

    鱼枪的结构很简单,主要由枪身、枪膛、扳机、弹簧、瞄准镜等部分组成。

    枪身是枪的主体部分,枪膛是装弹的地方,扳机是触发子弹射出的装置,弹簧是提供扳机力量的部件,瞄准镜则是帮助射击者准确瞄准目标。

    杨坚没有不懂装懂,很光棍地摇头:“不会,你给我示范几次。”

    “好!”

    黄武斌当场给杨坚讲解、示范如何使用,该注意什么等等。

    “嗯!大概懂了。”一会过后,杨坚点头。

    两支鱼枪,阿远彻底沦为提桶的存在,但他并不介意。

    有鱼枪的加入,事情就好办很多,在杨坚的指示下,鱼枪的每次出击,差不多都有收获,很少有打空的现象。

    剥皮鱼、墨鱼、鳐鱼等陆陆续续被插上来,从一两斤到十几斤的都有。

    有时候,杨坚甚至潜进海里去追击。那股劲头,看得黄武斌和阿远都一愣一愣的。本来就厉害,还那么努力,活该人家发财呀!

    “坚哥,你要不休息一会?”黄武斌建议。

    此时,他们的海货已经装满了四个桶,墨鱼就有两大桶。他们没想到,雨后的近海竟然那么多墨鱼。

    仅仅是这墨鱼,价值就不止五千元。

    最大的一条鱼是海鲈鱼,估计有十八斤的样子,杨坚追了将近两分钟,才将其拿下。

    “是呀!桶都装满了。”阿远也开口道。

    早知道,就扛个大盆出来。

    往常要是扛个大盆出来赶海,绝对会被其他村民笑话:你怎么不干脆抬个水缸出去装鱼?

    阿远也是大学生,毕业没多久,第一次赶海那么酣畅淋漓的。

    刚才杨坚也说了,后面这些收获有他的一份。

    “行!那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杨坚点头,甩了甩头,将头发来回拨了几下,把头发弄干点。

    “那我们回去了。坚哥,不用你提,我们来就行。”

    有这收获,至少能分一千以上,他们都满足了。

    他们一手提一桶,虽然很吃力,但脸上的笑意怎么都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