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擎天柱 / 第十四章 夏练三伏之雨练

第十四章 夏练三伏之雨练

    早上九点多,鹿征少爷去自家千户所打卡,差点惊掉下巴。

    经过昨天的试运营和磨合,华东虎今天实现了“可乐工厂”和“制糖工厂”的全军事化管理:违规操作,军棍伺候;懒散怠工,军棍伺候;吵架闹事,军棍伺候。

    此时两个倒霉蛋光着屁股,就在练兵场的台子上,被打的哭爹喊娘,丝毫不避讳路过的大姑娘小媳妇。这是血汗工厂?还是黑心矿窑?

    一群头发斑白的老兵,也不怕天气热,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明朝南方军队夏季军服,充当各个生产班组、车间的小头目。当然,他们还是以小旗、总旗、百户划分,因为叫习惯了。

    看着老爷子军威凛然,稳坐中军帐,鹿征少爷赶紧上前拜见问安,并说出自己的顾虑。

    “那两个吃里扒外的家伙,换着法打听秘方,当我军法如儿戏。”华东虎大声说到。

    “来人,把这两个勾连盗匪的败类斩首示众”,土拨鼠他爹领命而去,毫不犹豫。只留下在风中凌乱的忠犬八公。

    “大孙,你是好孩子,就是被你娘教育的心太软。记住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

    “对了,昨天销售不错,本钱已经回笼了七成,我给下面人说过了,每10天开一次工钱,是底薪加提成,每人每月最少能拿到2两银子,比当兵强多了。”

    “他们认真干活,我就给他们银子;他们糊弄我,我就打他们军棍。你放心,恩威并施,我懂。”华东虎高兴,话也多起来。

    “他们真要感谢你。这些士卒家属平时也没有正经营生,有些婆娘都在做暗娼,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有了稳定收入,咱家还管一顿饭,他们都喊我是财神爷呢。”

    老爷子又招招手,分四次,每次喊来五个老兵,让忠犬八公和座山雕分别把烤烟、卷烟、直筒烟嘴和棉绳打火机的制作过程和方法详细讲解传授,大白兔在旁边记录保存。

    “这些卫所兵,操练武艺都是走过场,平时就靠铁匠、木匠、玉匠等手艺养家糊口。烟草、糖业、饮料和刀剑生意我来安排。你还是好好练武艺,争取考上武会元。”

    张鹿征很好奇为什么没有看到制作白糖。“这是咱张家千金不换的秘技,我只能安排心腹偷偷生产,然后冒充福建上等白糖销售。稍有不慎,这种高超技术就会招致杀身灭门之祸。江湖险恶、人心难测啊。”老爷子小声回复。

    忠犬八公心里一动,自己现在是“南京户口”,标准的“城里人”,暂时没有办法搞“种田流”,农村包围城市短期内也不要指望了。目前只能通过增加就业率,提高百姓收入,尝试培养大明的“工人阶级”,这一条路可以走。

    接着老爷子又给大孙引荐了李姓父子,让他以后找这二位试制冷兵器,所有费用,包括此前订做的刀剑,华东虎都承包了。

    “大孙,你昏睡五天,怎么就有这么多的鬼点子啊?”刚刚还在为老爷子军事化管理点赞的张鹿征就被问到了。

    “当时孙儿迷迷糊糊,是个白胡子老爷爷教我的。”鹿征少爷临时扯谎。

    老爷子又详细问了一下那位根本不存在的老头长相。忠犬八公只能把电影里洪金宝扮演的张三丰形象搬出来应急。

    没想到老爷子竟然掉眼泪了:“那是你高祖爷爷啊。”

    “你高祖爷爷显灵了,咱张家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接下来的一个上午,忠犬八公跟着华东虎在家族祠堂里磕了N多个头,累的满身大汗才出来。

    中午下起瓢泼大雨,就在鹿征少爷以为可以多睡一会的时候,巴浦洛夫·程师拉着他跑进雨里。

    雨水打在脸上,劈啪作响,眼睛几乎快睁不开了。鼻孔里流的全是雨水,只能像狗一样张大嘴巴喘气。耳朵里全是咆哮的风雨声。

    “目视前方,睁大眼睛。破棍第一趟,起!”程师塞给他一根木棍。

    “又不是下刀子,你怕什么?”程大冲着犹犹豫豫的忠犬八公大喊。

    “勾挂硬靠,彼见我提棍,棍则起削我手,我顺彼势力,勾挂进步走圈外,硬靠打彼手……”

    鹿征少爷血气上涌一边大声背诵棍谱,一边打、揭、劈、盖、压、云、扫、穿、托、挑、撩、拨,各种技术技法倾尽而出。

    “你闭着眼睛能打到人吗?”

    “步法虚浮,你是醉鬼吗?”

    “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程师在雨中大声指点。

    “左侧有敌,剪步群拦…正前方有枪,封进步锁口…背后敌袭,鹞子扑鹌鹑……”程师加大训练难度,设置假想敌,让鹿征少爷按自己指定的技术动作应敌。这既考验学生的应变速度,也是检查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

    如果说练习固定套路就是背诵课文,这种不按套路,只遵照指令不按顺序,准确打出不同套路里的技术动作,就像是听写英语单词。这个训练方法叫做“拆招”。

    “啪”,忠犬八公的棍子打断了,程师马上又扔一根给他。

    渐渐的,张鹿征的眼睛完全睁开了,不再害怕风吹雨打;呼吸也逐步调整好了,不容易被雨水呛着了;耳朵也自动过滤掉风声雨声,只剩下程师的指令。

    此时的他,感觉自己就像现代擂台上的拳王,知道有无数人在现场观看比赛,却不能胡思乱想,必须排除掉所有干扰,在教练的大声喊叫和指导下,打赢眼下的比赛。

    “穿上”,程二扔给他保护用的藤甲、藤制头盔和面罩。

    “接招”,同样穿着的程大手持木棍猛扑过来。

    地上,水花四溅;空中,雨水被拦腰截断;光线,随着闪电忽明忽暗;时间,好像看视频时,被调成0.8的慢速度。忠犬八公惊奇的发现,自己能像蜘蛛侠一样,清楚看到对方腰胯和肩膀的运动变化,从而预判其下一步动作。

    运动自动化,是现代运动科学,对体育竞技运动的精准概括。即运动员在高速变化的时空中,不假思索的,做出准确的技术动作,或反击对方,或传导给队友。

    运动自动化唯有通过大量不同的身体经验和重复的肌肉运动才能实现。

    “不要装死,爬起来接着打!”

    “你的腿在干嘛?不会跳起来吗?”

    “你个大傻子,不会阴手棍吗?”

    这是第三阶段的训练,叫做“喂招”,与现代搏击的陪练师作用相当。程大不停吆喝,让忠犬八公按照自己的指令,发动进攻。

    “换手打乌云罩顶。”

    “劈山棍”,程二又故意引导忠犬八公从树下打到石桌旁,不断的变换位置。这是调教他的步法移动能力。

    古代军队有严谨密集的战阵武艺,严厉杜绝蹦跳回旋。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比如适用于少量精锐夜不收的游走打斗功夫。就像现代侦察兵和普通步兵的技术、战术教学是不一样的。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提到,每营有“夜不收五十名”。当时每营兵力为3000人,而夜不收仅有50人,堪称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一般都是脱离大部队,编成小队甚至单枪匹马执行任务。遇到危险和围攻时,不可能靠大集团军阵武艺防身。

    凡事都不能绝对化,不能把所有的“游场武艺”,都看成是卖艺表演。

    明朝将领何良臣所著的兵书《阵纪》中,专门提到几条选用夜不收的标准:“捷能飞檐走壁,而杀人放火技能奇巧,异人而骇世惊俗,术能窥天测地而预知露馅之类,俱应选入中军为心为膂之用。”

    “燕子夺窝。集中注意力,不要分神。”

    程大就像现代搏击的陪练师或者靶师一样,不断提醒忠犬八公随心所欲的变换技术动作,就像收藏家炫耀宝贝一样,把所有掌握的武艺,不按套路,随机应用。

    “庄家乱劈柴”

    “仙人扫地”……

    打斗中,程二悄悄换下精疲力尽的程大,继续恶狠狠的操练忠犬八公。

    “借助闪电,移步换位,隐匿身形!”

    “你个狗脑子,五封六闭呢?”

    他现在是主攻,在考验忠犬八公的防守反击能力。

    雨训开始时练习套路,是热身活血;拆招训练是考验灵活应变;在鹿征少爷体力好的时候,引导他拼命进攻;现在忠犬八公体力消耗很大,动作越来越慢。程师就转守为攻,考验他的防守能力。

    拳谚“打人先挨打”,不是自己像沙袋一样一动不动,而是通过移动、闪躲、架挡和卸力等方法,尽量减少自己受伤的程度。

    程二的进攻屡屡得手,当然打的并不重。为什么这么安排训练流程?就像考试时,简单好做的题目,我们一般都记不住;难做和不会做的考题,出了考场,我们还能记着。

    同理,鹿征少爷不一定会记得自己怎么打中敌人的,但一定对自己挨打印象深刻。只有前期消耗掉忠犬八公的体力、意志和耐心,程二才能随心所欲的进攻打击。这一步的训练,是让学员对自己的空档和破绽刻骨铭心,在以后的训练中才能关注和弥补。

    “笨蛋,不会蛇形步吗?”

    “用力,喊出来!大声的喊出来!”

    “封枪锁口”,程二在进攻时,也大声提醒对方如何防御。在电闪雷鸣和大雨滂沱之中,人的潜能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枪似游龙棍若雨”。

    “双封单闭”,程二的进攻速度逐步慢下来,但还在压榨忠犬八公最后一丝体力和神智。

    鹿征少爷不知道隔壁英国公府的小阁楼里,有一双泪流满面的大眼睛;不知道老太太、母亲、小鹌鹑和大白兔等女眷都躲在屋里,哭成泪人了;不知道平日里威风八面的大明退役中将,已经握碎了手里的文玩核桃。

    光线越来越暗,嗓子已经喊哑,耳朵好像聋了,木棍只剩下半截,胳膊和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体力早就透支的张鹿征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