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再提酒 / 第七章 白首想见江南(上)

第七章 白首想见江南(上)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凭栏处,坐听风雨。

    黄砚靠着门前朱红的廊柱,手里握着一卷破旧的经集。

    雨滴噼里啪啦的打在屋顶的破瓦上,点点划过乌黑的檐角,滴在泥黄布鞋上。

    院子中低矮的枇杷树,任由风吹雨打,依旧婷婷如立。

    万里天河如泄,乌云遮月。

    大雨滂沱,忽的惊雷骤起,却又昙花一现。

    丝丝雨星打入庭前的“镜湖”,掀起一阵涟漪,便如滴水入沧海,再无踪迹。只留下一圈圈圆晕,在小小的池中荡漾…………

    “从此以后,就叫它莲池!你看它,多好看!就像看见我一样哦。”

    水滴流经池中青莲,流过含苞欲放的初蕊,让人担心,如此娇嫩婀娜,怎可能在瓢泼大雨中存活?

    “这株青莲也是,喂喂喂,你可不要忘了我呀!”

    黄砚放下手中的经卷,一身玄衫,一身风雨,他走向池边,自顾自的坐了下来,伸出手掌,盖在莲苞之上。

    莲苞似有感应,在风中轻轻摇晃。

    无边雨水淅淅沥沥的依旧下着,小小池边,点点泪水随风雨,洒落不知何处。

    思念如河。

    黄先生家的院子在后街最靠近城墙跟的位置,因为这个地方离关内中心区最远,所以地价便宜,使得黄先生家的院子格外大,甚至不输一些富贵巷里钟鼎鸣食人家的大宅院。

    也正是因此,身为读书人的黄先生在独居的同时,也能倒腾出一间空屋子,教一教周遭邻里乡间上不起关内私塾的穷苦人家的孩子。

    按理来说,不在关内中心居住,不在私塾教书,纵使宅子大了一点,黄先生也绝不可能是什么有名的士子先生。

    可周围街坊却看到过,关中有名的教书先生一脸惶恐,汗如雨下般站在黄先生家大门前行礼,恨不得把头当个泡摔在地上,狠狠地再踩上几下,但就算这样,递出的请帖却也一次都没能进得了人家的大门。

    寻常小老百姓可能看不懂读书人之间晚辈后进见过长辈先达的尊敬礼法,但多少也能看出一点门道,乖乖,连有名的读书老爷都向黄先生行礼作揖,那黄先生还了得?本以为只是寻常游历的野秀才,如今却是能肯定黄先生是高不可攀的举人老爷!

    至于说黄先生是进士?开玩笑,虽说咱这龙虎关虽然是西北第一大关,可百姓却也有自知之明,国朝进士本身就少,考中便是鲤鱼跃龙门的当官老爷,有那锦衣玉食,天上人间的好去处不去?人家进士老爷凭啥来咱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吹沙子?

    高高在上的进士老爷来咱龙虎关?咋地?人家凭啥啊?凭咱这西北女子烈如马?嘿嘿,往年京城倒也有好这口的,只是咱西北苦寒之地,女子也能搭弓射箭,腰间那二两劲肉恨不得给那日夜笙歌的江南小生的小细腰都给夹断了。

    前朝就有俗语“西北多出武,江南多出文。”如今圣朝中峨冠博带,跪在朝堂的重臣可一半都出自江南,因此就也有了所谓“江南独占半座文山”之称。

    或许因此天下的读书人都喜欢往江南之地乱窜,但不知道真是为了所谓沾一沾百年文风,还是心心念念人家江南地区似水如烟,窈窕身段,吴侬软语的娇俏女子。

    话说的远了,黄先生有如此大能耐,就连周围邻里中最宠溺孩子的小娘都舍得下心尖二两肉,把那小冤家送到黄先生家里读私塾。只是这黄先生厉害虽厉害,经史子集也讲的通透,许多规矩却是让众人不解。

    黄先生的第一条规矩,不肯让过来进学的蒙童交束脩,不肯让蒙童行规规矩矩的拜师礼,要知道,在当今圣朝,前者还好说,一般名师遇到家里穷苦但立志向学的寒门,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束脩也不过走个过场,意思一下就得了,欸,但这后一条可是了不得!儒家最讲礼节,就连圣人都曾说过“不行拜师礼,不入我门墙。”,以示对礼的尊重,由此可见一斑,行拜师礼可谓是拜师最重要的一环,名正言顺的拜师,才有所谓同窗同学,也就可借老师在文坛的香火,行事立世,别小看这层关系,正是这一条条盘根错节的纽带,才构成了当今所谓耸立三百年未有丝毫撼动的“儒家”。

    正因如此不讲人情,也就绝了那些堆金积玉人家把孩子往这里塞的心思,因此,来黄先生家里学蒙学的少年儿童,虽偶有膏粱子弟,但大多还是寒门。

    黄先生的第二条规矩,不能进西屋,蒙童不许动庭中的莲池和枇杷树。这条倒也无所大谓,只不过曾有幼稚不经事的蒙童偷偷爬到树上想摘果子,被先生发现后,却是狠狠地打了手心好几下板子,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动先生视若珍宝的枇杷树和莲池了。

    至于说黄先生为人怎样,那还用多说?虽然黄先生总是操着一口外地口音,但了解黄先生的蒙童都知道,黄先生是少有的好脾气,一副儒家温润君子的模样。遇到蒙童天马行空的问题也不恼,总是心平气和的与人答疑解惑。

    甚至灾年粮断的时候,黄先生还会拿出自家的存粮,供给官府来不及支援的附近穷苦百姓。百姓们感恩戴德,就连周围横行的地痞到了黄先生门前,都小心翼翼的鞠上一躬,走远后再隔空拜上两下。如此圣贤,也难怪官府里的大官都称赞其有大家风范。

    黄先生在龙虎关定居数十年,门下蒙童无数,其中最让他欣赏的却只有寥寥几人,柳树巷邵安便是其中之一。

    今天,本是先生给蒙童放假休息的一日,但上次放课后先生让邵安今天来上一趟,因此,天刚蒙蒙亮,邵安就起了个大早。

    在母亲窸窸窣窣的起床声中,少年邵安揉了揉自己惺忪的睡眼,弹开眼角粘沾的眼屎,打了个哈欠,突然之间又有了睡意,惹得他急忙捧起一捧凉水浇在脸上,赶走了睡虫。

    母亲困倦的招呼声中,邵安吃完了母亲准备的早餐:一碗杂米粥,半点干咸菜。推开栅栏,背上自己的小竹箱,晃晃悠悠的走上雾气蒙蒙的大街,朝着先生所在的后街大宅院走去。

    清晨,后街有名的“豆腐西施”杨姐儿看到远处走来一个小生,等到走近后定睛一看,这不是柳树巷邵家的“小秀才”嘛?看着他白净的让女人都嫉妒小脸蛋,杨姐儿忍不住打趣道,

    “哎呦喂,这是哪家的秀才郎,白白净净的,打着灯笼都难找,不知惹得谁家小娘魂牵梦绕,可惜秀才郎着急读书,却是要当大官哩。”

    邵安听闻此言,脸色一红,诺诺的道了一句不是不是,再说了声早安,低下头,害羞的在杨姐儿的大笑中急匆匆的走过。

    穿过一条又一条巷,忽的眼前一畅,朱红的大门下是整齐的阶梯,到了!

    少年并未敲铜首,只是径直用力推开大门,走了进去。

    庭中,一袭玄衫,捧着一本书,安然坐在廊柱下。

    正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