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往事1988 / 第275章 稳拿第三

第275章 稳拿第三

    “最近尤特又在询问你的事。”米兰达依依不舍的在迪恩胸前画着圈圈。

    “我?”迪恩懒洋洋的半眯着眼睛,“他这时候不应该关心接下来的大选吗?”

    “政治是政治,生意是生意。”米兰达嗔怪的看了他一眼,她知道他还处于神游宇宙的状态。

    “我们的交易已经完成了。”迪恩抬起胳膊,米兰达乖巧的向他怀里拱了拱。

    “他不是为了老乔治的大选,他只是想和你聊聊互联网的事。”

    “哈”迪恩嗤笑一声,“我敢打赌,华盛顿这里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互联网是什么。”

    “谁让你在华尔街又大出风头,现在他们都说你是最懂互联网的人。”

    米兰达调皮的下探手掌,然后开始研究它是怎么神奇的快速变大。

    “他们对互联网根本没兴趣,他们只是对如何投资一支可以上市的股票有兴趣。”

    不仅仅是老乔治的顾问尤特,迪恩最近接过太多这样的电话。

    比如阿肯色州的州长夫妇,就在打电话请教迪恩该怎么理财。

    还有以前认识的其他政客,甚至好莱坞的人,他们都在频繁的向迪恩发出派对邀请。

    没办法,迪恩赚的太他妈多了。

    转眼一家不知名的公司上市,然后他的身家就暴涨了一亿美刀。

    该死,他们提心吊胆的做几年灰色生意,也赚不来迪恩一天的收获。

    关键这还是合法,并值得大肆吹嘘的正经生意。

    谁不眼红?就连尤特这种和迪恩没什么交情的人,都想维护好这份关系。

    如果以后迪恩再有什么赚钱的项目,并顺带着让他搭上车,那小赚一笔也说不定。

    米兰达何尝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她只是看到往日里的大人物现在却通过自己来有意结交迪恩,而感到与有荣焉罢了。

    “对了,我们办公室也开始启用orktitle软件了,大家对它的评价很不错。”

    继联邦政府和比特公司签订合同后,现在公共机关都在逐渐普及比特公司的办公软件。

    比特公司拿到的第一期合同价值3000万美元,优先对华盛顿和弗吉尼亚的公共部门进行办公系统改造。

    如果反馈不错的话,后面还会有第二期和第三期。

    这是一门长久的生意,只要能打入政府供应链,以后不愁没有钱赚。

    现在随着orktitle的口碑发酵,就连象党办公室也采购这套软件。

    “如果有任何售后问题,我可以亲自上门服务。”迪恩坏笑着拍了拍米兰达翘翘的臀部。

    “24小时吗?”米兰达妩媚的舔了舔红唇。

    “我尽力”迪恩微笑着耸耸肩。

    偶尔的放松可以让工作更加高效,不过可惜迪恩又该到了工作的时间。

    “这是钥匙,如果觉得现在的公寓离得太远,就搬到这里吧。”

    两人刚刚大战的地方当然是迪恩在华盛顿新买的别墅,这里地方足够大,随便他们怎么撒野。

    看着枕头上的钥匙,米兰达无奈的撇撇嘴。“为什么我有一种被包养的感觉?”

    “不,亲爱的。我只是希望每次来东海岸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见到你。”

    迪恩一边穿衣服,一边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他待会就要飞西海岸。

    “好吧”这样的解释,米兰达勉强接受。

    “记得打电话给我。”迪恩吻了吻她的额头,就又匆匆忙忙出了门。

    外面凯特琳和保罗他们还在等他,迪恩现在走到哪他们跟到哪。

    他的身家注定他不能再以普通人的身份,随便在大街上瞎晃悠了。

    迪恩有时候甚至在想,是不是该买一架私人飞机,能直飞东西海岸的那种。

    以后他出差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东海岸这里。

    如果每次都赶航班,那并不是很方便,私人飞机可以完美解决这一切

    等迪恩回到硅谷的时候,时间已经接近九月份。

    按照惯例,他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先到了比特公司。

    虽然日常工作由首席运营官吉米负责,但迪恩习惯了每次出差回来,先看看公司的财报。

    比特公司的第三款办公软件BitCode已经顺利上市,它的定价和ortitle一致,都是265美元年。

    而且同样是在刚上市期间,BitCode就拿到了两份大订单。

    一份来自英特尔,一份来自福特汽车。

    这两家公司都是比特在设计BitCode时,就已经开始接触。

    为了尽可能满足这些企业的使用需求,比特公司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收集用户的意见。

    在软件正式发行前一个月,BitCode就已经开始在英特尔和福特内部试用。

    此外考虑到两家大型公司在业务上的差距,比特公司为他们提供的软件都属于半定制版。

    所以能拿到他们的订单,可不仅仅是侥幸。在开发期间,设计人员付出了大量心血。

    当然因为属于半定制版,BitCode在售价上也会比标准版高出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有这种定制需求的基本都是密集型制造企业,小公司使用标准版就已经能满足日常所需。

    从吉米递过来的月财报中可以看出,虽然目前BitCode只有寥寥几家客户。

    但它的销量却高达近十万份,而且其中大多属于定制版,因为采购这套软件的都是大型制造企业。

    他们的员工数量十分庞大,仅仅是设计人员可能就有上万的规模。

    只要打入这些企业的供应链,BitCode就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除了大型工厂,科研机构、大学实验室都是我们的理想客户。

    在市面上没出现类似的软件之前,尽快将比特的旗帜插遍每一个角落!”

    迪恩刚看完财报,就开始着手调整比特公司接下来的营销策略。

    他需要让比特公司在办公领域的品牌知名度,达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我们的销售团队,已经飞往目标客户的航班上!”吉米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Good,记住我们的生存哲学,只做市场第一!”

    创意第一、客户第一、行业第一!

    因为有着未来的眼光,比特公司不需要像微软或者IBM那样,只做第二个。

    后两者往往等到某项创意,被小公司证明市场后才出手。

    因为这门生意有哪些缺陷或者隐藏的风险,已经提前被这些小公司暴露出来。

    微软和IBM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完善后,就可以轻易的夺得大部分市场。

    但比特公司不需要,因为迪恩会告诉团队该往哪个方向前进,以及避开哪些东西。

    然后外界就会看到比特公司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并且快速壮大。

    现在拥有超过两千名员工的比特公司,已经是硅谷中响当当的招牌。

    并且在办公软件领域,比特也成为了品牌的代名词。

    它推出的三款软件基本都大获成功,并且在创意上几乎没有可以与其比肩的公司。

    一款软件成功,那并不稀奇。三款软件没有一个失手,那就厉害了。

    华尔街很清楚这样的公司潜力有多大,于是上市一年后,比特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80亿美元。

    除了微软和甲骨文,比特公司稳坐软件行业老三的位置。

    微软自不用说,它的市值一骑绝尘,大约是排名第二的甲骨文两倍多。

    而已经走出财务丑闻的甲骨文,今年的销售额再创新高,华尔街对它的预估是11亿美元左右。

    所以没有了丑闻缠身的甲骨文,它的市值在今年几乎一路狂飙。

    并且很快就突破100亿美元,成为了“十角兽企业。”

    十角兽,这是行业内用来称呼比独角兽,更高一量级的巨头型企业。

    在那之上还有千亿级的“百角兽”,只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达成这一成就。

    而年轻的比特公司成立不过三年,却已接近百亿,它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

    这不,在看到办公软件的生意如此红火后,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竞争对手。

    就在最近莲花公司宣布了自己的下一款产品计划,“LotusNotes”。

    准确的说这不算是计划,而是产品的预热宣发。

    如果看过它的宣传文案的话,就会发现这款软件的功能和orktitle高度相似。

    不用怀疑,这就是orktitle的竞品。

    眼看着比特公司因为这款软件,市值硬生生拔高了20多亿美元,谁能不心动?

    苦于只有Lotus123这一款杀手级软件的莲花,迫切的需要寻找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莲花左右看了看,微软的操作系统没有模仿的意义,甲骨文的数据库专业性太高。

    最后还是比特公司的产品看起来最简单,也最容易抢到市场。

    因为它们刚刚发布没多久,增量市场依旧非常可观。

    所以莲花最终瞄准了这一方向,并且在年初就开始着手开发。

    现在终于到了将它们推向市场的时候,比特公司即将迎来自己的竞争对手。

    “Boss,营销部认为我们应该统一旗下办公软件的称呼。

    至少要将它们打上比特公司的烙印,这有利于我们的品牌推广。”

    为了应对以后越来越多的竞争,比特公司除了继续新软件的开发。

    在品牌营销上也开始渐渐加大投入,吉米他们希望将所有的软件家族命名化。

    比如递到迪恩手中方案,Teams改成了BitTeams,orktitle变成了Bitork。

    至于BitCode,它在开发之初就已经遵守了这一原则。

    “我没有意见,不过以后所有新软件的命名尽量简单化,这有利于品牌传播。”

    迪恩一直认为微软的ord、excel,是非常成功的产品命名。

    简短、朗朗上口,这些都是产品营销成功的因素之一。

    “我们会聘请雷吉斯的团队,来负责新软件的广告策划。”

    过去两年他们合作的很好,雷吉斯的团队擅长将硅谷的产品推销出去。

    “OK,我相信你吉米,现在我需要出去一趟…”迪恩话还没说完,桌上的电话又响了。

    “希垃里?…噢,我没想到你会在这个时间来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