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拍片狂魔 / 第二十八章 舌尖上的风味

第二十八章 舌尖上的风味

    剧组休息一天,罗素睡了个懒觉,起床时已临近中午。

    慢慢悠悠地从床上爬起来,洗漱一番,随便从小冰箱里翻出点食物暂时垫一垫饿得发慌的肚子。顺便打开电视,翻了好几个台,也就《甘十九妹》这部剧比较符合罗素的口味。

    在沙发上窝了一阵,看了看时间,已接近两点,罗素估摸着店里的人流应该不多了。

    晃晃悠悠地出门,到蔡丽的店里吃过了午饭才前往燕都电影学院。

    在学校里转了一下午,罗素终于敲定了黄三石和地下女友孙利以及付大笼,辰怆,邢家冻几人来客串个群演,而片酬就是一顿免费的烧烤。

    此外,罗素又找了一下马菁芜和司徒照墩,除了年轻人也得找几个老头子来当个群演不是?然后连带着有几位老师也打算来凑个热闹。

    罗素来燕影找几个专业的群演,主要是为了拍一段食客在店里吃饭以及撸串喝酒的片段,尤其是撸串喝酒聊天,开怀大笑之类的画面得找几个专业演员来演,不然平常人在镜头面前做不到那种自然。

    第二天,两间小店正式开门营业。

    今天主要拍的就是食客来店里吃饭的画面,所以不影响小店的正常营业。正好也需要大量的食客来充当一下不露脸的群演,而像黄三石他们主要是当一下露脸的群演,比如说表演一下喝酒场景什么的,必要的话还要拍上两段路人视角的采访。

    下午,黄三石、付大笼几人,还有几位老师陆陆续续来到小店。付大笼和辰怆来的时候还带着姜晴晴和靳俏俏两人,孙利也带着同学于男。

    “老黄,你和孙利演一对来吃烧烤的情侣怎么样?”罗素对黄三石挤眉弄眼道。这俩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正在搞暧昧。

    “去你的,要是故事片演了也就演了,你这是纪录片知道么?你想害死我?”黄三石咬牙切齿道,还不敢大声宣张,只能偷摸地说。

    “话说你找我还有那几个学生也就罢了,你怎么连那几个老师也请来了,那几位老师虽然普通人不太认识,但是在影视圈可是鼎鼎大名的。你就不怕别人说你是因为有燕影老师的帮助才拍出来的这部片子?”黄三石说道。

    “你也说了我这是纪录片,纪录片就得记录事实,我的店开就开在燕影旁边,燕影的老师和学生偶尔来吃顿饭怎么了,这不很正常么!”罗素无所谓道。

    “得,你是导演,你牛逼,你说了算。”

    烧烤店一般都是下午和晚上才开门,所以下午先拍“风味小吃”店。

    “李老师,徐老师,崔老师,您三位一组,是中午一起出来吃饭的同事,再加几句台词,就说店里的小吃很好吃,下次要带老伴来吃,或者下次要带孙子、外孙、儿子来吃之类的,再随便加几句台词就行。”罗素道。

    “你小子,什么时候都不忘了给你的店拉客打广告啊!”司徒照墩笑道。

    “嘿嘿,这部影片跟时长长点的广告片也差不了多少。”

    三个老太太都是燕影表演系的老教师了,轻松拿捏,只有两三分钟的戏,所以罗素又多拍了两遍,最后剪辑时再挑出最完美的画面就行了。

    “下一组,邢家冻和于男,你俩演一对情侣,砂锅端上来后邢佳冻你给于男取筷子,然后给于男的砂锅里加调料,然后你俩互相给对方夹菜,要的就是那种恋爱的感觉,能有多甜就演多甜,能有多腻就演多腻。”

    虽然是纪录片,但偶尔来点演戏成分也不是不可以,生活不就是在不同的场景演戏,不是么?

    在这俩人拍完后,又补了几个不用露脸的食客的镜头。

    天色渐晚,罗素带着剧组将烧烤店和摆在店外的露天桌摆好。

    “付大笼,辰怆,孙利,靳俏俏,姜晴晴你们五人一组,你们是一起来吃烧烤的同学,一边吃烧烤,一边说笑,然后举起啤酒,一起干杯。”

    几人首先商讨开演后如何配合,做什么样的动作,说什么台词,怎么衔接之类的事,随后开拍,两三分钟的戏拍了三遍。

    “他们都拍完了,那我呢?”黄三石问道。

    “你把头发弄乱点,坐到最边上那张桌子上,演一个独自吃烧烤喝酒的失意酗酒人,至于为什么如此,比如说失恋了,破产了,考试挂科了,被富婆甩了,老婆给你戴绿帽了什么的你自己想。我只要那种失落、孤独的感觉。”

    “那行吧。”

    等黄三石酝酿了一下情绪后正式开拍,其他人也纷纷入座,充当不露脸的群演。

    黄三石演的这个角色独自一人坐在烧烤摊的角落,不停地喝酒,恶狠狠地吃烧烤,似乎在和食物较劲,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孤独的身影与旁边喧闹嘈杂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时候的黄三石还很年轻,没有发福,长得特别帅,放在这样一个场景里妥妥的忧郁小王子。

    最后拍的是司徒照墩与马菁武等几个老爷子一起其乐融融吃烧烤,喝酒聊天的片段。

    历时九天,《舌尖上的风味》拍摄工作全部完成,剩下的就是后期制作。

    一大早罗素赶往燕都青年电影制片。胶片的冲洗工作已经完成了,因为在每天拍摄结束后,都会及时把当天拍摄的胶片送到青影厂冲洗,免得夜长梦多,否则一旦胶片保存不好或者中间出现意外,那么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要么不拍了,要么再出钱重新拍。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把拍好的底片及时冲洗出来,保存在更专业,更安全的地方。

    接下来的工作是影片初剪工作,这步工作罗素得亲自盯着,因为有些部分他需要对着成片来写解说文案。

    然后是精剪,调色定调以及特效录入等工作。特效录入主要就是制作片头和片尾,在片头要展示出品人、制片人、导演、青年电影制片厂厂标动画等,片尾则是要展示所有参与影片制作的人员、鸣谢人员/单位等。

    影片的配乐是按照罗素的要求由青影厂请专业人士来做。

    然后是声音合成,包括现场录音,纪录片解说旁白,配乐等。

    还有些比较特殊一点的声音需要通过配音。比如切菜时的声音以及刀和菜板撞击的声音,水烧开后“咕咚咕咚”的声音,食材落水的声音,食材落入油锅后的声音,尤其是烧烤时,烤肉上“滋滋”冒油的声音,这些声音的现场录音效果不是很好,需要通过后期配音完成。

    最后是将制作好的影片画面和声音进行合成,主要操作是把声音电信号经过处理转变成光信号,使得声音信号记录到胶片上。

    如此,一部影片才算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也是重要的一环,审核。

    对于影片的审核申报工作罗素也不用管,因为罗素用的是燕都青年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拍摄许可证,所以名义上来讲,这部纪录片是青影厂拍摄制作的。所以影片审核会由青影厂申报。

    电影拍摄备案时可以到当地的省级广电部门备案,但电影拍摄完成后的审核必须要向广电总局申请审查。或许是这两年电影行业颓势,电影产量大幅下降的原因,亦或是广电总局的工作不是很忙,影片送审后仅仅过了十天就拿到了《影片审查决定书》和《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