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坏了,我成汉献帝了 / 第十三章:官制

第十三章:官制

    “这内外府制,王相国能同意?”

    “咳,没有相国同意,你觉得这旨意能发出来吗?”

    “也是,可你看那王相国怎的也一脸愁苦样,不像是经过他同意的啊。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啊,这印是皇帝自己让人刻的,然后才盖上去。”

    “哎呦呦,诸位慎言,皇上还看着呢!”

    长安城上笼罩着乌云,雨珠有黄豆那么大,从昨日夜里就开始下,下的很急,长安百姓多日沉浸在董卓已死狂欢也被冲刷掉了,整个长安静悄悄的,除了巡逻和站岗的将士,街上一个人也没有,连从郿坞运粮食的百姓都居家不出,冷清的很。

    全长安城只有未央宫殿内热火朝天,全因为刘协的那道改革官制的旨意,震惊朝堂。集权的皇帝如汉武见过,掌权的皇帝如汉文汉景也有,但这放权的皇帝还从来没见过!真是要变天了。

    刘协拍了拍手,大声的说道:“诸位爱卿!静一静!你们觉得朕与相国想的法子是否可行呢?”

    黄琬首先站了出来拱手回到:“陛下,这若是陛下与相国商讨出来的法子,自然是可以的,只是刚刚的旨意中并没有将这如何入议会说明?人选又是从何处挑选?诸位臣工定然也多有疑问,还望陛下为臣等解惑。”

    刘协闻言哈哈一笑,笑着说:“那自然是从诸位大臣中选,只要用心办事,都有入议会的机会,只是,是谁人入议会,那还要由我指定,当然,你们也可推荐。”

    说罢,大臣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唯独王允在那黑着个脸。

    王允从听完旨意开始,那脸黑的不能再黑了,他十分的不明白,心里也推敲不出所以然。

    这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么着急的把权利收回去,就是为了再一次分下来?那我握着权,皇帝不放心?我忠于汉室,杀董卓,破西凉,我为什么啊?

    王允虽不情愿,但此刻他也明白,这道旨意是他和皇帝商量的结果,还不能拆皇帝的台,否则他和皇帝的关系就无法回转了。此刻只能硬着头皮出列

    “陛下,新制将行,那官员变动如何调整,还望陛下试下。”

    本来交头接耳的朝臣们一听,对啊,这一变是升还是降啊。纷纷出列附和

    “请陛下试下。”众臣又是一拜。

    这次官制变动,从实际意义上是减少了官位,为了方便,合并的部门比较多。

    刘协除了搞议会,还将王允设为了丞相并领衔议会,从称呼上看似只变了一个字,可在古代字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这个字的本义是“看管”。《尔雅》将“相”释为“视”,也就是“看”;《说文解字》将“相”释为“省视”,有“视察”的意思。

    “相国”是什么意思?看管一个国家,视察一个国家,那是皇帝或者战国时国君的大管家,是百官之长,意志是可以和国家的领袖对抗的。

    而“丞”这个字,则是“辅佐”的意思。所以“丞相”,本义是“辅佐相国”,所以最开始,丞相是相国的助理,相国大,丞相小,相国是总理,丞相是副总理。在西汉初,韩信就是相国,萧何和樊哙是丞相。

    现在虽说百官还是王允为首,实际地位没有变,但其实从含义地位是降了半级。所以王允才会黑脸黑的这么严重。

    除了设立议会外,刘协还将三公九卿改换为两府九部

    太常原本掌管宗庙礼仪,地位最高,属九卿之首,现在则成了礼部,另外掌管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的大鸿胪也被裁撤,也归了礼部

    光禄勋和中大夫令分别掌管宫殿警卫和宫门警卫,现在则合为一体,称为禁军,设禁军将军领导。

    原来的太仆本是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的事,现在也被拆分,马政则由丞相亲自负责,宫廷御马被新设的内务府负责,内务府还要负责原来属于少府掌管的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这样皇帝的衣食住行就都归了内务府统一调配。

    掌管司法审判的大理则由法务部替代,但法务部只负责逮捕和检察,审判和关押则是由刑部负责,算是初步的将审判权和检察权分开了。

    原本的宗正,掌管皇族和宗室事务则由宗室院负责

    太农令,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帝国的钱袋子的出入则是户部和工部替代。

    另外裁撤大司马一职,兵部统领全国军事,新设学部负责全国的教育工作,新设吏部负责官员的升降调动,又设医部,政务局,监察局来负责医学,百姓,和官员的廉洁问题。

    总的下来统治集团分为了府到局,议会到九部的新格局。

    自皇帝以下分为内务府,外务府,

    内务府下属:尚衣局、尚食局、尚居局、尚行局、尚礼局、尚印局。

    外务府则是由丞相和各位议员负责下辖:法务部、礼部、兵部、吏部、户部、工部、学部、刑部、医部共九部。

    政务局和监察局则是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限于议会管制。

    中央官职的改革就到这里了,而地方上的改革因为刘协觉着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不强,为了防止善政变恶政,所以刘协打算还不实施。

    刘协听到大臣们要新领导层名单,则挥手示意站在旁边的刘云拿出了另一份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行新制,百官调动,朕定议员为黄琬,士孙瑞,皇甫嵩,钟繇,杨瓒,司马防,刘虞,荀攸。其他职位五日后经朕与丞相及各位议员商议后发布,任命之前,各级官员依行旧职。钦此。”

    “臣等遵旨”

    王允听完名单,心里想着:

    “黄琬,士孙瑞等人有功于天下,皇甫嵩握有兵权,尚书杨瓒是关西杨家的话事人,是长安地界的巨蛇,司马防则是关东世家,刘虞是汉室宗亲,议会里有个宗室代表也好,荀攸虽是当世名士,但之前刺董未遂关在天牢,出来后便弃官不做回老家去了,这钟繇是皇帝身边的侍郎,据太监们说皇帝很喜欢他。皇帝小小年纪便可将各方势力都照顾到,有此等心思,前途不可限量!他日便又是中兴之主。”

    王允黑着的脸看上去稍微缓和了一点,眼睛也不是眯成一条缝了。

    刘协看着众臣想讨论,又迫于朝堂秩序,便说道:“诸位大臣可还有疑问?若是无事便退朝吧。”

    “臣有本启奏。”黄琬站了出来,此时黄琬的官职是司隶校尉

    “昨日陛下下旨使百姓前往郿坞运粮,今晨因下雨而止,期间虽有陛下亲卫维持秩序,但百姓太多,兵士太少,还是有作奸犯科之徒在其中趁机捣乱,有不少百姓被抢,京城治安压力剧增,不知陛下这运粮扰民之策是何意?”

    刘协听完诶了一下,我怎么把这么大的事给忘了,上次御前会议黄琬也在,他是知道的,这是在故意提醒朕,让朕给大臣们打个预防针啊!

    “爱卿说的是,那是因为朕在观看舆图时发现,剩余的西凉贼寇有可能狗急跳墙,突袭京城,诸位还请做好准备。”

    话声刚落,底下直接炸了锅,大臣们的声音远比刚刚讨论谁升谁降大,刘协在龙椅上甚至隐隐约约的听到有人居然在和身边的人商量怎么跑路!

    王允见周围众大臣的样子如此惊慌,回身呵斥道:“肃静!肃静!当朝大臣如此这般,成何体统!西凉人还没有来呢!”

    王允经过之前的事也不好直接说皇帝,只能继续对着大臣们说道:“诸位不必惊慌,陛下所说只是一种可能,早前在皇甫将军打完西凉牛辅部,我已经命皇甫将军北上,迎击李傕郭汜。诸位可放宽心。”

    大臣们一听,瞬间又喜笑颜开,与刚刚判若两人,纷纷拱手对王允说:“丞相高瞻远瞩,大汉定然无忧!丞相辛苦!”

    刘协看着场下众人,跟看小品一样,短短的半个时辰内,从笑到哭,又从哭到笑,仿佛每个人都有两张脸,可按需切换,真是可谓之“二皮脸!”

    刘协看着王允呵斥众臣,众臣又还以笑脸,语气冷冷的说道:“丞相所言,怕是不行。皇甫将军一万残兵怎能抵挡的了十万西凉兵?这不是在说笑吗?”

    王允还未答话,黄琬率先说道:“回陛下,皇甫将军胜牛辅,实属将士用命,能大胜更是靠吕将军阵前斩将,才有此大胜。血战之后将疲兵乏,定是不能再战的。应班师休整,待到兵精将勇,方可再战。”

    王允听后立马露出一脸不屑的表情反驳到:“子琰所言,必是不能战的,之前子琰也说不能战,然而现在皇甫将军大胜,原本子琰口中不堪一击的王师,却成了血战之后需要休整的精锐。这前后两种说法,岂不是墙头草,随风倒?”

    黄琬脾气再好,听到王允说他是墙头草,也忍不下去了:“子师,你怎的......”

    “好了!”刘协打断了黄琬说话,咳嗽清了清嗓子说:“王师能不能战,还得问皇甫将军,你们二位就是说破天也没用。”

    刘协看王允和黄琬都不说话,朝堂也安静了下来,顿了顿语气慷慨激昂的说道:“诸位也不必担心,丞相命皇甫将军迎击,但朕知道后,又给皇甫将军下了道旨意,已经命人让皇甫将军回师拱卫京城,大可不必担忧。如今雨下的甚急,路上定是泥泞,西凉骑兵定然通行不便,一时还来不了长安,长安城城墙又高又坚,我又让百姓搬运粮草,我军粮草充足,只需等些许时日,西凉叛军定因缺粮而不战而退,适时我军精锐尽出,追杀它个五百里,定然是大胜!”

    “陛下圣明!”

    众臣闻言纷纷跪拜在地,恭维着刘协,只有王允站在那里不知道嘴里嘟囔着什么,刘协见到此景自动忽略了王允,脸上也是露出些许微笑,全然忘了刚刚骂人家“二皮脸”。

    刘协的双手平伸,虚扶着空气,带着笑说道:“爱卿平身吧,无事就退朝吧,今日雨大,诸位路上慢行!”

    “谢陛下关心!”众人又是齐声回道。

    刘协看了看王允,感觉老家伙的状态还行,便招呼刘风和刘云,起身回宫,人刚走到屏风后面,便听到有人在背后大喊:

    “报!敌袭!有大批骑兵正在向我靠近,数目不明,反正望不到头!”

    刘协虽有准备,也有预料到西凉军的速度,但还是有些惊恐,只赶忙跑回朝堂,在慌乱作一团的大臣中找到钟繇,也顾不得什么君臣礼仪,快步上前,抓住钟繇的臂膀,赶忙问道:

    “如此形势,卿可有良策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