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翻云覆雨 / 第13章 亲自处理

第13章 亲自处理

    这位皇子殿下越早离开自己的诏狱,陛下在诏狱里布置的一些额外的眼线,也就能越早从自己身上松绑。

    最近一段时间,诏狱除了原来就存在的一些只对陛下负责的人手之外,还新添了几名连毛骧这个特务头子都眼生的家伙,甚至其中还夹杂了几个宦官。

    这样一套人员配置,让习惯了在暗地里做事的毛骧,最近一段时间也觉得背上不停地冒冷汗。

    于是,在得到太子殿下的指示之后,毛骧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恭敬地将朱标送出了诏狱的大门。

    “明日等胡惟庸醒来之后,第一时间派人通知本王。”临行之前,朱标给毛骧下达了最后一条命令。

    而朱标这边在返回宫里之后,也来不及歇息,便直接奔向了朱元璋的寝宫。

    应天乾清宫内,朱元璋还没来得及处理的奏本堆得如小山一般,也因此当朱标进来的时候,他也不过是随口跟儿子打了声招呼,随后便头也不抬地继续批阅着手上的奏本。

    “启禀父皇,我刚去了诏狱一趟,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

    此刻乾清宫内除了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之外,就只剩下了侍奉的宫女宦官,没有别的大臣在此,因此已经习惯了跟自己父亲独处的朱标,这个时候表现得也多少随意一些。

    “就知道这件事儿你按耐不住性子,不过也好,没事儿多往诏狱跑跑,看看里面的那些魑魅魍魉都是个什么样子,也有助于你这个太子爷今后更好地处理朝政。”

    朱标自出生以来,便一直被朱元璋亲自带在身旁教导,父子二人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在这种没有外人的场合里,双方也就不再摆什么皇家的架子,就宛如寻常人家父子之间的交流一般。

    “胡惟庸一案所涉重大,我既然作为当朝太子,又如何敢不在这件事情上多加重视。”朱标接过宫女递过来的茶,浅饮了一口,便有些无奈地说道。

    “理是这么个理,你这个当朝太子,也的确该在这种朝野震惊的大事上多费些心力。来跟你爹说说,这一趟去诏狱发现了什么新的情报。怎么样,从胡惟庸那逆贼嘴里审出点什么没有。”

    说到这儿,朱元璋终于在繁忙的间隙抬起头看了儿子一眼,不过也就是看了一眼罢了,随即他的目光又重新回到了手头的奏本之上。

    “儿臣去的时候,胡惟庸已经被毛骧给逼问得晕了过去,我也就没去见他。”朱标说着又叹了一口气。

    “看来这朝野上下着急的并不止你一个,手底下的人这一次可都有些不安稳了。也是从洪武三年开始到今天,朝堂里安静的有些太久了。

    上次杨宪的事情,虽然给他们提了个醒,可是这帮人似乎并没有太把朕的警告当做一回事儿。

    那好,既然杨宪的脑袋不足以震慑他们,那这一回,咱就借胡惟庸这个丞相的头颅,再给他们演示一遍。”

    朱元璋说着语气也逐渐冷厉了下来,等到这句话说完,方才朱标刚进来时候他脸上那种淡淡的笑容,此刻已经全然消失不见。

    原本那份来自于父亲对儿子的温情,这一刻也全然变成了九五至尊的威严。

    “儿臣这一次虽然没有从胡惟庸那里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不过他的一个侄子,去给我带来了一点儿不一样的惊喜。”尽管朱元璋的怒气肉眼可见,但朱标这个太子却丝毫没有惶恐的感觉,他很清楚这份怒火不是冲着自己。

    “胡惟庸的侄子?你说的是那个从滁州抓回来的一家人?根据毛骧上一次递上的奏本来看,这一家人早在十几年前就没有再和胡惟庸有什么联系。

    就这样一个在乡野之间长大的小毛孩子,他能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地方。”虽然明知道自己儿子素来稳重,若没有依据,不会在自己面前信口胡说。

    但此时此刻,刚从诏狱那种地方回来的太子,不跟自己汇报别的什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提到了这样一位小孩子,这让朱元璋不免没把朱标说的话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胡惟庸这样一个多年未联系的侄子,其存在的意义不过是名单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这样一个罪犯的亲属,哪里值得太子亲自前来讨论。

    “这个孩子虽然出身于乡村,但他向老四讲述的一些内容,确实有些非凡。”朱标放下茶杯说道。

    原本并不把大儿子之前的话放在心上的朱元璋,在听到这件事竟然牵扯到自己的四儿子后,才开始稍微重视起来,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朱标。

    “老四这个**,我让他去诏狱反省,他不仅没有好好履行职责,反而与罪犯的侄子交往,这是没有把我的命令放在眼里。”

    朱元璋的语气变得复杂。但作为一个上位者,他的愤怒并没有持续太久,几乎是话音刚落,他又低头处理起桌上的奏章。

    “事情没有您说的那么严重,老四虽然有些胡闹,但他仍然尊敬您。而且他与那个人的交流也不是为了私利,他们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朱标说道。

    “一个被牵连的罪犯的侄子,一个被送到诏狱反省的待罪皇子,在那种鬼地方,他们能讨论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最多就像这份乱七八糟的奏章一样,只会让人更加愤怒。”

    朱元璋说完,像扔垃圾一样,把手中的奏章随手扔到了旁边的火盆里。

    朱元璋的动作虽然随意,但奏章最终稳稳地落在了火盆的中心,从这个精准度可以看出,这个动作他已经重复了很多次。

    随着纸张与火焰接触的一瞬间,那团白纸瞬间变成了一团炽热的火焰。紧接着,随着封面的噼里啪啦声,这份刚才还在皇帝桌上的奏章,瞬间化为了灰烬。

    “来人,把李善长请过来,我要当面问问他,这个时候递上一份乱七八糟的奏章是什么意思!”朱元璋此刻的愤怒,比刚才火盆中飞舞的火焰还要强烈。

    朱元璋说完,他身边的一个小太监立刻跪地领命,然后低下头,快速地退到了大门外。

    “韩国公这个时候上书,确实有些不合时宜。”看到朱元璋的愤怒,朱标也坐不住了,走到自己父皇的案头。

    但他这次想要为父皇分担忧愁的想法并没有实现,因为朱元璋很快就对自己的儿子下达了命令。

    “胡惟庸的案子你可以去查,但李善长这边的事情你不要插手。这个老狐狸我要亲自处理,绝不能给你留下任何后患。”朱元璋的语气非常严厉。

    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除了对这位擅权专权的家伙深恶痛绝外,还对他的老师产生了很多不满。

    如果不是因为李善长在朱元璋创业初期和后来安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早就把李善长这个老头子也送到诏狱里审问了。

    “你们都出去吧。”朱标见状,直接让周围的人退下。虽然他知道能在乾清宫侍奉的宫女不会有问题,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毕竟涉及到一些不能外传的内容,让周围的人退下也能让父子二人的对话更加轻松。

    对于自己儿子的这个举动,朱元璋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相反,他甚至觉得这是自己这位太子殿下有担当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