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翻云覆雨 / 第20章 万全之策

第20章 万全之策

    “非是朝廷人士,这么说便是遗落在乡野之间的贤者。还请太子殿下予以引荐,臣一定将此人请入朝廷,为圣上效忠、为大明效力。”朝廷之外还有如此能人,李善长一下子就起了为国纳贤的心。

    “咳咳、此人的身份有些不妥,暂时还不到征辟的时候。”胡轲的身份如今十分敏感,朱元璋这个时候也不好当着众人的面,把他的来历给抖出来,只好用这种方式再加掩饰。

    “陛下,这一点臣懂,凡是至今还不肯入朝为官的贤者,其自然有属于自己的脾气。当年伯温兄一开始也不愿做官,要不是臣与皇后陛下多次邀请,恐怕伯温兄一生都不会出山。

    臣当年既然能把伯温兄这样的神仙人物都请的动,现如今再去请能想出此策的乡野遗贤,也必然不在话下。”李善长信誓旦旦的说道。

    这一刻他内心是激动的,最近一段时间一直萦绕在自己脑袋上关于胡惟庸案的苦恼,此时被短暂的抛在了自己脑后。

    虽然他很清楚,即便自己将这样的名士延请到了朝廷里做官,也无法挽救因为胡惟庸事件自己在圣上心里跌落的信任。但他还是决心要将此事做好,一来是为了为国尽忠,二来也是为了将自己从最近这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中暂时解脱出来。

    这个时候来自李善长接二连三的提问,让朱元璋这边有些不知如何开口。最终觉得自己实在不好再编什么理由的朱元璋,决定不再隐瞒,不就是一个**犯,稍微释放一点有关信息出来也未必不可。

    不过这话却不能由自己来说,朱元璋冲着朱标点了点头,那边一直处在待命状态的太子当即体会到了父皇的意思。

    “此人现在尚在诏狱之中,韩国公若想与他见面,怕是得在等一段时间才行。”朱标微笑着说道。

    他的话一说完,方才欣喜异常的李善长瞬间愣在了那里。不过作为一名以智慧著称的老臣,他的反应速度足够快,短暂的沉默之后,李善长再一次开口。

    “启禀陛下,方才臣的话还没有说完。此刻虽然精妙,但却并不适合现在立马实施。若是在第一批藩王就藩时就施行此策,就有些操之过急。”

    对于李善长这种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行为,众人多少都感到了一丝惊讶。

    根据他们以往对李善长的了解,这位李先生这一辈子也算是见过风浪的,即使心里的想法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变动,可是说出来的场面话却会将思想的变动很好的给掩饰掉。

    像今天这般,几乎是将自己之前言论全部推倒的情况,在这位朝廷上最深谋远虑的老臣身上委实不多见。

    然而,李善长心中有数,在目前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立即表明自己的立场。

    其他人可能没有从朱标刚才提供的信息中察觉到什么异常,但作为一直关注胡惟庸案的他,却从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危机。

    太子刚才说,这个人因为犯了事被关在诏狱里。如果换作平时,李善长不会对此产生太多疑虑,毕竟诏狱那种地方一年到头关押的人形形**,各种来历的都有。

    偶尔有些聪明人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被关进诏狱,李善长这些年也见过不少。

    但最近这段时间与平时大不相同,如今整个朝廷都被胡惟庸案拖住了脚步,朝中各衙门除了必要的公务外,其他人员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胡惟庸的案子。

    这些人要么是被抽调出来调查此案,要么是直接被胡惟庸牵连,然后停职在家或直接被关进牢狱等待进一步审讯。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皇帝手下秘密力量的亲军都尉府,自然也不可能有多余的人手去处理其他事务。

    这也意味着,最近一段时间被关进诏狱并接受审讯的人,毫无疑问都与胡惟庸案有关。

    这样的消息在李善长心中一闪而过,立刻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

    作为胡惟庸的老师、整个胡惟庸集团背后的最大支柱,李善长现在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虽然他目前还没有被牵连,但这件事情怎么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无论刚才提到的那个多么聪明,他想出的策略多么巧妙,只要他与胡惟庸沾上一点边,如今已经自身难保的李善长,就不可能让自己再与这个人产生任何正面联系。

    尽管他对这个人之前提出的方法非常钦佩,但这种钦佩丝毫不会影响他在这种重大问题上表明自己立场的态度。

    而李善长现在所表现出的这种大转弯态度,虽然让朱元璋和朱标感到有些不满,但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这位韩国公现在的心情,他们即使不能感同身受,也能猜到几分。

    “李先生不妨直言不讳,我们今天来就是为了听取大家的意见,不必有所顾虑。”朱元璋此时反而想看看,他的这位老朋友现在心里到底还藏着多少东西。

    “我大明立国不久,所立藩王除了要承担固有的职责外,还肩负着封地开拓的重任。

    如今各位藩王的封地虽然在陛下先前的支持下,已经逐步完成了城墙和方藩王府邸的建设,但这种程度的建设,对于规模庞大的整个藩王管辖区域而言,仅仅是一个开始。

    也就是说,当第一批藩王就藩后,他们要承担起自己藩地重建的重任。这包括对各城池的修缮,以及重新开发前元破坏或荒废的土地,以供百姓生产生活。

    这种开荒任务,要想维持正常运转,就需要第一位就藩的藩王付出巨大努力。如果想将藩地建设得更加繁荣,更需要藩王们费尽心思。

    原本按照之前的方案,这块封地将成为藩王后代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那么作为第一任藩王,在建设时,即使再劳心劳力,也会为了自己的子孙,尽可能地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

    但如果现在突然改变主意,那么第一任就藩的藩王,对于这样繁杂浩大的任务,难免会产生懈怠之心。这样一来,陛下之前制定的千年大计,就会在一开始就遭遇挫折。

    所以依臣之见,虽然现在听起来很巧妙,但如果真的实施起来,也并非看上去那么完美。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也没有万全之策。

    因此,臣认为,朝廷现在还不能进行如此大的变革,如果不将其中的各项事宜都讨论清楚,就贸然实施,那难免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李善长立刻在脑海中构思出这样一篇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漏洞百出的理论。

    作为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必然会引起现在高坐在主位上的陛下的不满,但在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在李善长看来,自己说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他与胡惟庸用的那些人并不是一路人。

    至于可能会让圣上产生的那一丝厌恶,李善长觉得自己这些年的面子足够可以与之抵消,只要不让自己完全陷入胡惟庸的泥潭,那么现在的些许损失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

    “陛下,此人提出的计谋,虽然乍一听上去颇为有理,但臣多加思索之后,现在觉得其中还有很多隐患。

    此子竟然敢将如此计谋献给圣上,足以说明他包藏祸心已久。如今他被关在诏狱中本就心生不满,这个时候好不容易能借此祸乱朝政,他便立刻将这乱政之策献上,此人用心当真狠毒。

    臣请诛杀此人,以儆效尤!”李善长的一缕白须,此时也随着怒气飘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