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翻云覆雨 / 第23章 无比硬气

第23章 无比硬气

    朱汜这副紧张样子让胡轲感受到了一丝诧异,不过很快他就反应出来了其中自己之前没考虑到的地方。

    对于旁人来说,胡惟庸这件案子尚且有商量的余地。毕竟事涉重大,陛下若真的想一查到底的话,那掀起的波涛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但对于胡轲来说,胡惟庸的下场并没有什么好疑惑的,只要这一回没有天降陨石把老朱父子俩都给砸死,那么胡惟庸被处死一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他对于这件事丝毫没有任何的纠结,也正是因为知晓这些事情,才使得他在这些天里面对于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选择了不抵抗,甚至俨然还有几分主动享受的意味在里面。

    “你以为当年胡惟庸**刘伯温一事,陛下当真就不知情吗?”看着朱汜大幅悲天悯人的模样,胡轲突然觉得得给这家伙上点猛药,让他断了营救自己的念想。

    毕竟两人相处已久,至少也该称之为朋友。如今看到对方为自己付出真心,想必私下里也没少为自己的事情奔波。

    再加上这小子最近一段时间给自己送饭时毫不吝啬,胡轲推测这家伙在外面打听消息时,肯定也没少花银子。

    如果这小子是个富哥,胡轲也不会在意这些事情,但很明显这个铁憨憨也不过是个家里不受重视的普通孩子。自己反正是必死的结局,要是连累到自己这一世唯一的朋友,为了自己的事白白浪费钱财,胡轲觉得自己心里会过意不去。

    “陛下当然不知情,当年为了请青田先生出山,陛下可是费了大力气的。后来在我大明征讨张士诚,以及北伐元庭的时候,青田先生提供的计策都在其中立下了赫赫功劳。

    哪怕是建元洪武之后,陛下在朝里也对诚意伯多有倚重。

    小先生一直不在京城,自然不知道当年的事情。我记得当初陛下听见刘伯温先生去世的消息之后,直接罢朝三日以示哀悼。

    如此种种,足可证明陛下对于刘伯温先生的倚重。若是陛下知晓,当年刘伯温非是病故而是被人**,那即使知道凶手是胡惟庸陛下也断然不会放过他。”朱汜十分激动的说道。

    看见眼前这个小兄弟还是这样一副执迷不悟的样子,胡轲觉得自己这剂药还得加量。

    “陛下之所以不在那时处置胡惟庸,是因为当年那件事,正是陛下亲手策划的!”胡轲的声音虽然不大,跟着话语传到朱汜心中,却依然重若千斤。

    胡轲的话说完,朱汜原本就不小的一双眼睛里,此刻更是充满了巨大的震惊。

    “你胡说,当今陛下乃是自古以来最圣明的君王。刘伯温先生对于百姓安宁有大功,于大明的江山社稷有大功。对于这样的忠臣、能臣,陛下怎么可能去指使人害死他。

    **若再要这般胡说,那就休怪朱某今日不讲朋友情面。”朱汜此刻的怒火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作为一名正儿八经的皇子,父皇在他心中的地位是那样的崇高无比。

    自从懂事以来,身边所有人在他面前提到皇帝陛下的时候,眼中所露出的敬仰与崇拜都不是平白无故能装出来的。

    也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朱汜,眼中的父皇就是这世间最英明、最神武的存在。现如今听到有人非议自己的父皇,朱汜心里自然会气愤。

    在他心里,父皇的威严不容**,父皇的圣名不容**,哪怕是胡轲这般帮助自己增长了许多见识的师者,当他的话语损及父皇,朱汜也决然不能接受。

    “在你眼中,刘伯温的确是能臣是忠臣,站在陛下眼中,刘伯温的身份却不仅仅是这样一位简单的臣子,而是整个浙东集团推举出来的文官领袖。

    当刘伯温站在朝堂上的时候,他便代表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背后整个浙东文官集团的利益。

    当初陛下征讨张士诚的时候,这帮浙东的老夫子们可没少跟张士诚眉来眼去。哪怕当张士诚的势力全面覆灭之后,那些隐匿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残余势力,其背后没少见浙东士族的身影。

    刘伯温本人可能是高尚的,是忠诚的,是一心为了朝廷的。可是,当他坐上那个浙东集团文官领袖的位置之后,他个人的情操便在他今后做事的过程中变得不那么重要。

    他做事的时候,第一件要考虑的便是整个浙东集团的利益。”胡轲继续加大药量,他一定要一次,就把这家伙不该有的妄念全部给打断。

    “伯温先生若是这样的利欲熏心之辈,陛下又如何允许他在朝堂上生存那么多年。在下是不是可以说,陛下这么些年来对刘伯温先生屡有重用,说明了从陛下的视角里出发,刘伯温先生还是可靠正直的。”正处于叛逆年龄的周四,对于胡轲这种几乎算是颠覆他以往认知的说法,自然是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击。

    “你以为一个文官在朝堂上屡屡被重用,仅仅是因为陛下对他的信任吗?”胡轲反问了一句。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没有陛下的允许,那些事情又如何都会让刘伯温先生去做?”对方的话暂时压不倒自己,朱汜就依然显得无比硬气。

    “我问你,像刘伯温这样级别的官员,朝廷派遣他们去做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他能够做这件事情,还是这件事可以让他去做。”胡轲继续问道。

    “优先考虑的自然是这个人的能力是否足够去完成这个任务,其次才要考虑他适不适合去做。如此街边孩童都知道的道理,先生又何必拿出来戏弄与我?”朱汜依旧硬气的答道。

    “那你觉得很多事情为什么就刘伯温有能力去做,而其他人却不行呢?”胡轲不急不缓的问道。

    “刘伯温先生饱读诗书,智计过人,让他去处理事情,陛下自然看重的是他的才学与智慧。”对于这种基本算是**一般的问题,朱汜想都没想就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而这一边的胡轲在看到这个小子终于落到了套里,眼神也不由得变得倨傲起来。

    “错。”胡轲用最平淡的语气给予了朱汜一个绝对意想不到的回答。

    “这怎么会有错!”朱汜不服气的争辩。

    “对于刘伯温这样级别的官员来说,他能够站在朝堂之上,所依仗的并不是什么**才学,那东西对于他们这个级别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

    陛下重视的是刘伯温背后的浙东势力,这股势力能够帮助陛下轻松完成一些过去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达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