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翻云覆雨 / 第24章 应对自如

第24章 应对自如

    刘伯温站在朝堂上,代表的是整个浙东集团。他在朝堂上的价值在于,他能够代表浙东集团承担陛下分配的任务。

    换句话说,刘伯温之所以能够屡次被委以重任,是因为这些任务需要他这位浙东集团的代表去完成。

    刘伯温能够在朝廷中屹立多年而不倒,说明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一直在支持他。这种势力能够一直支持他,从侧面证明了刘伯温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对浙东势力是有益的,否则他们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人物在朝堂上代表自己多年。

    经过一番交锋,胡轲以一种相对拗口的方式,揭示了自己最后的答案。

    朱汜此刻显然被绕了进去,他的大脑正在急速运转,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心思去反驳。

    而就在朱汜还在思考的时候,已经回到宫里的朱元璋和朱标,也开始讨论起了关于刘伯温的事情。

    “父皇,这是毛骧今早递上来的折子。”父子二人刚回宫,就看见毛骧恭敬地跪在宫门外,手里还捧着这个奏本。

    “你代咱看看,毛骧这家伙到底查出来点什么东西。”原本今天一大早上出门折腾这一趟,就让朱元璋感到有些疲惫,再加上李善长这个家伙一通胡闹,就更让朱元璋感觉心累。

    然而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太子在看了这封奏本之后,却好半天都没给自己回话。

    “怎么了,毛骧是把什么捅破天的消息给咱审出来了?”看见朱标被震惊的,半天没有说话,朱元璋意识到这本这封奏本背后呈现出来的信息一定不简单。

    “毛骧在奏本上说,当年诚意伯之死,是胡惟庸在背后下的毒手。”朱标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

    然而当这位太子满腔愤懑抬起头看向自己父皇的时候,却发现听闻这个消息的皇帝,脸上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朱元璋的不为所动,让原本就因为这个消息感到惊讶的朱标更加觉得无比震惊。

    他是自小就跟在朱元璋身边长大的,对于自己这位父皇,朱标有着远比任何人都深的理解。

    此时此刻,当这条在自己看来几乎算是惊天的大消息,传到自己父皇耳朵里之后,他却连一点惊讶的意思也没有。

    这种情况就只能说明一个事,那便是刘伯温是被人**的这件事情,自己这位淡定无比的父皇早就知道了。

    “诚意伯当年是按病故发丧,如今想来,他走的时候一定难以瞑目。”朱标不无悲伤的说道。

    “对于刘伯温本人,朝廷确实有所亏欠。”在朱标悲伤的情绪中,朱元璋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而当这句话落入到朱标耳朵里之后,他却变得更加失望。

    不妨在这个时候没有对自己方才说法提出反对,并且还承认朝廷对刘伯温确实有所亏欠,那便应酬了,当年刘伯温被胡惟庸**这么件事,自己父皇的的确确是知晓的。

    “父皇既然当时就知晓,又为何不在那时就将胡惟庸绳之以法?”作为青田先生的仰慕者,当事情涉及到一个自己从来不知道的迷辛的时候,朱标一时之间也被情绪冲昏了头脑,短暂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

    看到自己儿子现在露出的这副样子,朱元璋本想直接出言呵斥,但最终话到了嘴边,他却硬生生给憋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位以仁善著称的太子,没想过这事情也没什么。

    另一方面也是他觉得自己当年对于刘伯温的处理,实在是有些过于严苛。

    “你以为刘伯温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朱元璋沉声问道。

    “忠君体国、智计无双。”朱标利落的答道。

    “那你对他背后的浙东士族怎么看?”朱元璋继续问道。

    “浙东士族早年在张士诚手下做事,其在贩盐与海贸之事上,拥有足够强的优势。也正是出于这样两样大优势,使得其在投靠我大明之后,父皇对于他们也多有恩赏。

    前些年的时候他们倒也还算安稳,在地方上虽然也还有不法行为,但大抵对于朝廷的政策也尚能遵从。

    不过最近几年海禁政策得以落实,浙东士族在海上的利益大为受损,其在乡间兼并田地做的愈发过分。”

    不同于其他朝代那些巴不得远离朝政,以好向自己父皇证明自己一点野心也没有的太子。朱标这位大明的第一位太子,所拥有的权柄之重,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

    甚至在很多时候,大明的许多朝政都是由朱标亲手去处理,三省六部的官员,平日里见太子的机会,远比面见圣上要多得多。

    也因此朱标对于这个国家各处的事情,都有着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

    “今日既然话已经说到这里,那咱就顺便跟你讲讲**之道。

    能够站在朝堂上的人,除了一些是你用来打乱朝局所做的特殊安排之外,其他任何官员你都不能把他当做一个**的个体去看待。

    尤其是像刘伯温以及李善长这样的官员,他们能够站在朝堂上,代表的就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身后所牵扯到的利益集团。”朱元璋当即趁着这个时间给自己的好太子上起了课。

    “父皇的意思是,儿臣之前把刘伯温和他背后的浙东士族分开看是不对的。”朱标很快就体会到了朱元璋话语的意思。

    “确实如此,这是事实。我们承认,刘伯温这个人确实比一般人聪明一些,总能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

    但是当我还是吴王的时候,这种聪明才智可以为我所用。毕竟那时候,我们是整个朝廷上说一不二的存在,当时浙东士族的势力虽然强大,但我们还没有与他们合作,也就是说,我们随时都可以放弃他们。

    但是当大明统一了华夏之后,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由了。”提到这里,朱元璋这个九五至尊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无奈。

    “这个我知道,早在创业之初,整个团队的权力都集中在父皇手中,当时我们的势力还很小,很多事情都压在父皇身上,但您也能应对自如。

    但是当大明统一了华夏之后,治理天下的方式就从以前所有事情都独自决定,转变成了与地方上的各个世家大族合作。

    常言道皇权不下乡,大明的国土辽阔,朝廷的命令可以治理应天周围数百里乃至千余里,但更远的地方就无暇顾及了。

    也正是出于这一点,父皇您才制定了现在的藩王政策。皇命不能到达的地方,各位藩王就要坚定地执行朝廷的意志。”面对父亲的教导,朱标回答得非常认真。

    “所以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站在朝廷上的每一个人,他们都代表着自己背后的利益集团。朝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朝廷就是让这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在明面上进行交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