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汉宫风茂 / 【007】汉初“太子之争”

【007】汉初“太子之争”

    汉高后吕氏,自嫁汉高祖刘邦为妻,便恪尽妻守,不曾有丝毫懈怠与辜负。刘家太公与其妻在家务农,她遂在家安心照顾着一双儿女,用汉宫长信宫的话来说,至少陈氏阿娇知道的,汉高祖刘邦和汉高后吕氏一开始也只是秦朝末年一对平凡且恩爱的夫妻。

    他们的故事开始于,吕后父吕公将她许配沛县泗水亭长的刘邦为妻。故事的一开始,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到沛县定居。

    在刚刚到沛时,沛县县衙里听说县令好友吕公乔迁之喜,都前往祝贺。

    身为亭长的刘邦,虽然身无分文,也厚着脸皮跟县衙里众人前去。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

    亭长刘邦,虽然没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

    名帖递了进去。吕公听说了,出来一见。吕公见了刘邦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把刘邦领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这人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的。”

    刘邦索性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刘邦使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刘邦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似乎看出刘邦异于常人,就告诉刘邦,他有个女儿想许配给他。吕公是这么跟刘邦说的,他说。

    “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

    人到壮年的刘邦答应了这门亲事。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都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次女吕氏嫁给了刘季。

    吕公的女儿,就是后来的西汉开国皇后吕氏,字娥姁。后来生了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

    话说,刘邦任职亭长时曾请假回家务农,其妻吕氏和两个孩子在田间锄草,有一位过路老丈向其讨水喝,吕氏还留他吃了饭。

    老丈看了吕氏的面相赞道:“夫人是天下贵人。”

    吕氏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他看了孝惠帝,说:“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是因为有这个儿子。”

    他又看了鲁元公主,也说将来是位贵人。

    老丈走后,刘邦从另一间田舍归来。吕氏向他备言前事,提到“有位老丈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贵之相”。

    刘邦问老丈在哪,吕氏说:“其走未远。”

    刘邦追及老丈,求问自己的生相。

    老丈说:“刚才说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贵,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贵不可言。”

    刘邦连忙称谢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到高祖刘邦登基后,这位老丈早已不知去向。

    到了这时,汉宫长信宫里说的也不过是这样的民间故事。陈氏阿娇生得晚了一点,高祖高后都不曾见过,惠帝也不曾见过,就算是外祖父文皇帝刘恒印象也不深刻。

    “你那时,才几岁。”她母馆陶长公主说,“倒是你两个哥哥,文皇帝都见过。我皇弟启长子荣,与你二哥同岁,盖因养在太子妃薄氏跟前,总跟着薄氏去给薄太后请安,算是见文皇帝见得多的。”而陈氏阿娇,作为馆陶长公主的长女,却也是她二子一女里最小的。

    虽然说,七岁就被送进了汉宫,送到皇后窦氏的椒房殿,见到文皇帝和太子刘启的次数仍然是聊聊,一双手就数得过来,见得最多的居然是太子启的长子刘荣。

    陈氏阿娇总唤他,公子荣。

    时年,长乐宫里能够跟公子荣走在一处,玩到一起的,住在未央宫窦皇后椒房殿里的陈氏阿娇,算一个。长乐宫虽然很大很大,据说,比未央宫还要大,他们这个年岁的孩子也是有的,但能够总在一起的却没有几个。

    陈氏阿娇在未央宫里,也遇不到几个,便总是不辞辛劳地前往列于汉都长安城安门大街东边的长乐宫。

    时年,又称东宫。

    西汉太子幼时居皇帝后宫,成年行冠礼后入太子宫,加冠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太子与父母分居后成立单独的家庭群体,称“太子家“,包括其妻妾儿女、家中的官吏与护卫、服侍人员。

    太子宫内见于记载的建筑有甲观、画堂、丙殿和后堂。西汉太子宫的位置是长安的长乐宫内,附属建筑先后有思贤苑、博望苑,后者在长安城覆盎门外。

    据陈氏阿娇所知,公子荣跟着太子妃薄氏住长乐宫里,太子妃薄氏总带着公子荣和几个王孙王女来长乐宫长信宫里给薄太后请安,她便也是在的。

    长信宫,她那时就跟着公子荣满宫室的跑,她大哥二哥那时也总是在的。大概是像了他们的父亲堂邑候陈午吧,能够有机会被送进代王王宫,纵然是代王娇纵的长女出声叫住了他。

    “听说,你家里是卖珍珠的?”

    能够有机会被送进汉宫,送到窦皇后的椒房殿里,得到公子荣的青眼,他们一开始便也认准了公子荣。

    这是直到这时候,仍然推崇的“士”,士之道。

    士为知己者死。

    而未央宫椒房殿,从来是给汉朝皇后居住的。就像他们的外祖母窦皇后。

    陈氏阿娇听她母馆陶长公主说,“嫁与你父时,我也不过13岁,不过,与他是自小一起长大的情分。他陈氏祖地远在堂邑(今南京),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裔,是不假,那时又不见得是他承爵。”

    顿了顿,又说。

    “世袭列侯,他陈家也不过袭爵三代,此后堂邑的邑令便由朝廷任免。所以,陈家这三辈人争爵位争得是脸红脖子粗,家里这些年做的珍珠生意,于开国诸侯里算是小有家底,来了代王王宫成日里送些珍珠进来给我祖母薄太后和母亲窦王后。你父既然有机会送到代王王宫里,一早就认定了我。我那一日坠马,便是他垫在了身下。回头我母亲问他,要什么,就说的要送我马,比我骑的还温驯还听话,不会再摔到我。”馆陶长公主告诉自己的长女,陈氏阿娇,她也有封邑,封邑在馆陶县。她说。

    “原是赵都。总之,你们父亲娶了我,袭爵便可加恩。额外加恩,至你大哥,又袭一代;他陈家还能不乐意?至你大哥长子,便从读书出身,出仕,征诏到未央宫里,两三年后就去封国堂邑里为官。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后。而我的封邑,自然是给你二哥,跟你一起长留长安,便是要叫你外祖母也给他娶个公主妻。至于你,大汉王朝当之无愧的太子妃,日后的陈皇后,陈太后,还有大汉天子孝敬你,这辈子自然活得比我母亲比我都要好。我死之后,所余下的钱财便通通都留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