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汉宫风茂 / 【024】汉“徙陵”制度

【024】汉“徙陵”制度

    薄姬的墓葬,是服从了儿子刘恒的意愿。而刘恒另辟陵寝一是受“昭穆制度”影响,一是为母亲着想。

    昭穆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庙制度,一个王朝的所有君主在宗庙中都有严格的排位,即:

    始祖居中,其下依次排列,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而高祖刘邦的“长陵”同惠帝刘盈的“安陵”,正好形成“昭穆格局”。

    既然“穆”位已占,而接惠帝刘盈的汉文帝刘恒,乃高祖刘邦第四子。与惠帝刘盈同为高祖刘邦的儿子,也同是汉皇,故而,只得“另立山头”。

    另一方面,文帝母亲薄姬长期不受宠,且没有皇后的名分,如果进入长陵,必然受吕后墓葬规模的压制。最终,刘恒另辟陵寝,让母亲薄姬和自己葬在一起,冥冥之中相依相持,符合彼此心愿:

    文帝刘恒于代国多年和母亲薄太后相依为命,与高祖刘邦生前谈不上亲近,继位也更多倚仗汉初的功勋集团。而于此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的长门园里,奏宗庙颂歌《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郎们都一起和唱。

    栗姬及栗太子刘荣因故不曾来,王夫人遂带着四岁的胶东王刘彻前来道贺,长门园里一时热闹非凡,高朋满座。

    “长门园”,遂随“金屋藏娇”的汉宫里喜结良缘,而广为长安城乃至天下知。

    而《史记.景帝本纪》记载,“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

    登基的刘启做皇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爆发了“七国之乱”。

    吴国始受封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次兄刘仲之子,在淮南王英布叛乱之时,汉高祖亲征平叛。刘濞当时年仅二十,以骑将的身份跟随刘邦在蕲县之西一举击破英布的军队。英布逃亡被杀。

    当时,荆王刘贾被英布所杀,没有继承人。高祖认为东南之地与汉廷悬隔,非猛壮的藩王难以统治,而此时刘邦自己的儿子还都年幼,承担不起这个重任,于是就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

    在汉惠帝时期,天下初定,郡国的诸侯各自安抚辖区内的老百姓。吴地鄣郡产铜,有铜官,吴王刘濞利用手中资源,招致天下众多的亡命之徒,盗铸铜钱。同时,吴地滨海地区产盐,吴王又煮海水为盐,贩卖到全国各地,获利颇丰。

    吴国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实力和资本日渐强大,境内不征赋钱,卒践更者一律给予佣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汉文帝时,吴王太子刘贤入朝,由此得以陪伴皇太子刘启(即后来登基做皇帝的汉天子刘启,日后的汉景帝)饮酒玩乐。吴太子在和皇太子玩博戏的时候,吴太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太子刘启愤而拿起棋盘重砸吴太子头颅,当场将他砸死。

    儿子被太子刘启误杀后,吴王从此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称病不朝。朝廷以为他是因为失去儿子的缘故,但经过查实,确证吴王并没有什么病,就拘押了吴国使者。吴王惶恐不安,开始起了反叛之心。

    后来,吴王派使者代他秋季朝觐,汉文帝又问起吴王,使者回答说:“吴王实际上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朝廷禁锢了好几个吴国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假装生病。请陛下捐弃前嫌,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于是,汉文帝就赦免了吴国使者,又赐给吴王几案和手杖,体谅他年老,可以不再朝觐。吴王以为朝廷软弱,愈发骄横。

    皇太子刘启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天子刘启谋划削藩。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

    等到楚王来朝,晁错借机说:“楚王刘戊为薄太后服丧时偷偷淫乱,请求诛杀他。”薄太后,为先帝汉文帝刘恒的母亲。

    天子刘启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两年前赵王刘遂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随之天子刘启又与群臣商议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事宜。

    汉天子刘启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吴王刘濞担心削地没完没了,就想进行谋反,遂亲往胶西,与胶西王刘昂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

    刘昂同意谋反,并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刘濞同时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不久,汉天子刘启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鄣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

    刘濞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

    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由于刘濞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汉天子刘启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刘启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

    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反对天子刘启御驾亲征,并向刘启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