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汉宫风茂 / 【025】汉“三公府”

【025】汉“三公府”

    袁盎和晁错素来不和,一方在,另一方就离去,二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话。汉景帝即位后,晁错任御史大夫,就派人查袁盎任吴相时所受吴王刘濞的财物,要论罪处罚,景帝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晁错听闻消息,认定袁盎收受刘濞恩惠,必定知道其预谋,就与下属丞史商议,打算趁机打击袁盎。丞史不同意,晁错因此犹豫不决。

    袁盎得知消息后,非常惶恐,连夜求见窦婴,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请求面见景帝当庭对状。窦婴禀告了景帝,景帝便召见了袁盎。袁盎进宫后,发现晁错在场,就请求景帝屏退旁人。

    晁错出去后,袁盎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了晁错并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只要斩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并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了。”

    汉天子刘启遂问计袁盎:“太傅晁错,何错之有呢。”

    袁盎答:“太上皇宗庙的外墙,晁错明明知道,还给拆了。”

    天子刘启御看,便也想了起来。丞相申屠嘉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奏请皇上杀掉他。事不得成。相传,丞相申屠嘉是被晁错气得吐血而亡。而申屠嘉崛起于汉高祖年间。

    申屠嘉是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小队长)的小官。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都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

    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高帝时候的大臣多已死去,活着的人当中看来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汉文帝去世了,天子刘启即位。

    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日后的景帝,提拔晁错为内史。

    刘启做天子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因为受皇帝宠爱,担任内史,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

    丞相申屠嘉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内史晁错行事不守规矩。内史府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晁错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晁错就自作主张另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

    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天子刘启自首,说明情况。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

    皇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

    回到相府之后,因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

    丞相申屠嘉死后,天子刘启任命开封侯陶青担任丞相。而内史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位愈加显贵。

    现在,袁盎接前丞相申屠嘉之言,仍然“以晁错擅自凿开庙墙为由,报请天子处死晁错”。

    景帝采纳了袁盎的建议,便封窦婴为大将军,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礼法参照,文帝时的高祖庙“玉环窃案”。而天子刘启记忆犹新,是廷尉张释之。

    话说,张释之任公车令,掌管宫门事宜。太子刘启与梁王刘揖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没有下车,违反了宫卫令。

    张释之就追上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揖,阻止他们进宫,并以“过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的罪名,向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

    汉文帝只得摘下帽子陪罪,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也亲自下达特赦令,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宫中。文帝觉察到张释之的与众不同,就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过了不久,张释之升任中郎将,跟随文帝和慎夫人到了霸陵。汉文帝登临霸陵,向北眺望,指着通往新丰的道路对慎夫人说:“这就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

    接着,汉文帝让慎夫人弹瑟,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群臣说:“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缝隙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堵住,再用漆粘涂在上面,难道还能打开吗?”

    群臣认为这个办法很好,都随声附和。

    张释之向前进言说:“如果里面有能引起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会有缝隙;如果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

    文帝称赞张释之的说法,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而文帝提倡薄葬,生前留下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他反对国葬烦民,敕令治期间,民间“毋禁娶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并要求“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一天,汉文帝外出行至中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了文帝御驾的马,文帝险些被摔下,十分恼火,就命人拘捕了此人,交给廷尉查办。

    张释之审讯后,依法判定为“冒犯车驾,罚金四两”,上奏朝廷。

    汉文帝很生气,认为判决过轻。

    张释之就解释说:“法律是天子和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不应偏私。法有定规,如果加重处罚,如何取信于民。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如果廷尉不公正,地方也会不公,百姓就会慌恐不安!”

    汉文帝思考了很久才说:“廷尉的量刑判决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