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南来北往,从救王素芳开始 / 第五十一章 截然不同

第五十一章 截然不同

    一身正气的黄飞鸿看不过去,便想着靠武术来拯救国民,激起国民的斗志。

    但在特定的年代里,黄飞鸿与李小龙是截然不同的。

    徐客曾说:“我当时看了一些黄飞鸿的历史材料,发现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东西方文化交锋的边缘。他应该是一个受挫的角色,而非战无不胜,因为他一方面无法摆脱中国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又为西方思想而动摇。”

    确实,片中的黄飞鸿,被两面夹击。

    他武功高强,但受制于晚清政府,同时,饱受沙河帮的骚扰和攻击。

    他的武馆被烧成一片平地,他本人差点儿被清政府和洋人合伙干掉。

    此外,他又不是无脑一味的排外。

    白富美,集合了西方女性的开放,东方女性的保守优雅的十三姨来到了他的身边。

    她把西方的饮食、礼仪、语言、照相机带进了他的生活,成为他看世界的眼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刚开始黄飞鸿嘲笑照相机是杀人的“玩意”,不相信枪,只信拳头。

    之后,他被十三姨用枪救下一条命。

    到最后,他本人亲自拿起了手枪。

    与黄飞鸿的转变对应的,是严振东临死前,对黄飞鸿所说那句——

    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

    可以说,整个影片有黑帮当道、官民火拼、列强与清廷拉锯,有落拓江湖的悲情,有男儿当自强的发聩声音……

    由内而外透着忧国忧民的思绪。

    犹记得影片最后,黄飞鸿和提督站在船头,望向远方的对白——

    “金山?这世界上有金山吗?”

    “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金山的话,那些洋船为什么要来我们的港口?”

    “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黄飞鸿,1847年生于广东佛山,他纵横江湖数十载,凭着出众的智慧和绝技,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术大师。

    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是佛山武术界十大高手之一,但由于穷困潦倒,因而经常以卖艺为生,他感到卖艺生活非常艰辛,所以绝不让儿子也成为一介武夫。

    他想让黄飞鸿走仕途之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但黄飞鸿的心思根本不在学堂,他一门心思想要习武。父亲最终拗不过他,便只好传授他武艺。

    没想到黄飞鸿竟然对武术有惊人的领悟力,不但学到父亲武艺的精髓,还能融会贯通。

    七八岁,黄飞鸿便能跟着父亲卖艺,十二三岁,便在佛山小有名气了。

    那时,佛山可是赫赫有名的武术之乡,街上卖艺的人也不少,有位前辈名叫郑大雄,在佛山赫赫有名,他擅长左手钓鱼棍法,基本上打遍佛山无敌手。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曾有一个人,名曰“东方求败”,武术界最怕打遍天下无敌手,于是郑大雄就搭建了一个擂台,美其名曰:切磋武艺,一时间,各路英雄豪杰都慕名前来,但都被郑大雄打的落花流水。

    黄飞鸿听闻后,也来到擂台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真的应了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台下众人也纷纷起哄。

    郑大雄一看,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而且,他也知道了这个小子原来竟是武林高手黄麒英的儿子。

    郑大雄接受了挑战,但对方毕竟是个未成年的毛头小伙,他有意让了黄飞鸿几招。

    黄飞鸿岂能忍受谦让,要求郑大雄把招数尽量都使出来。

    郑大雄心想:你小子口气真大!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以后我怎能在佛山立足?

    两人你来我往,几十个回合下来,黄飞鸿竟然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郑大雄。

    从此,黄飞鸿在佛山声名鹊起。

    黄飞鸿除了拜父亲为师外,还拜了一位师傅叫铁桥三。

    铁桥三是“广东十虎”之一,武艺高强,少年时期曾追随洪拳巨子,福建莆田少林寺觉因和尚为师。

    铁桥三把毕生绝学“铁线拳”和“飞砣技”传给了黄飞鸿。

    从此,黄飞鸿的武功更加出神入化,就连他的父亲黄麒英也不是他的对手了,真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十六岁时,黄飞鸿独自一人来到广州谋生,不巧遇见一群流氓强盗,黄飞鸿赤手空拳把十几个强盗打的屁滚尿流,一时被传为佳话。

    黄飞鸿为人谦和,从来不惹是生非,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敬仰,于是黄飞鸿便集资在广州开了一家武馆。

    黄飞鸿一生以武会友,广结江湖豪杰,也不断学习拓展,领悟到了其他门派的绝技。

    相传他的平生绝技有虎鹤双形、铁线拳、工字伏虎拳、双飞砣、罗汉袍、单双虎爪、罗汉金钱镖等等。

    其实,黄飞鸿的武功并不像我们在荧幕中看到的那样战无不胜,他在打抱不平中也曾经寡不敌众,身受重伤。

    剧中的黄飞鸿风流倜傥、武艺高超、锄强扶弱、疾恶如仇,是英雄的代表、正义的化身,当然要有一些夸大其词了。

    但现实中的黄飞鸿也的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武术大师,他强调“习武德为先”,可谓内外兼修,智慧和绝技并存,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

    1978年,由袁和平导演、大哥成主演的《醉拳》风靡全港,开启了功夫喜剧的巅峰,并夺得当年的票房亚军。

    大哥成饰演的年轻黄飞鸿,给这位南拳宗师注入了新鲜血液,黄飞鸿得以全新重塑。

    其实自五十年代起,黄飞鸿便成为港岛功夫片中的的常客,而《黄飞鸿》系列于港岛的崛起,正是功夫片由弱转强的最好见证。

    他的人生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皆被港岛电影记录的明明白白。

    至80年代,都市功夫片渐渐兴起,这位传奇宗师仿佛被影像所冷落。

    虽在洪金保导演的《林世荣》和《富贵列车》中多有黄飞鸿身影,只不过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在《醉拳》轰动全港的10年后,内地功夫之王李联杰赴嘉禾之邀南下,开启了他在港岛电影界的新征程。

    如果说《少林寺》让李联杰的名字响彻内地大江南北,那么他与徐客创造的新《黄飞鸿》,更奠定了华语影坛一代功夫巨星的地位。

    这个被搁浅10年的IP被徐客搬至荧幕之后,反而获得了不同寻常的生命力。

    李联杰的黄飞鸿集合了关德兴的老成、大哥成的幽默以及刘家辉的坚毅,南拳宗师以更鲜活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华语功夫片历史长河中,剑侠片一直在早期占据主导地位。30年代《火烧红莲寺》系列飞剑妖术的对决、正邪剑侠的混战,无不让观众啧啧称奇。

    可随着审美疲劳加上招式的花拳绣腿,此时的港岛民众需要硬桥硬马、真刀真枪,且更渴望具备烟火气的民间英雄出现。

    黄飞鸿故事自20世纪起便在岭南一带广泛传播,让影视改编具备了丰厚的观众基础。

    黄飞鸿原名为黄锡祥,号飞鸿,出生于佛山南海县。黄飞鸿的成长于佛山武术世家,其父黄麒英更位列鼎鼎大名的“广东十虎”,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黄飞鸿自幼喜武厌文,3岁跟随麒英研习虎鹤双形拳,于武术造诣上展现很高天赋。

    少年时期黄飞鸿跟随陆阿采、林福成和宋镗辉等武术名家,研习南派各路武学,尤以铁线拳和无影脚最为盛名。

    16岁的黄飞鸿在好友资助下,开设了第一间武馆。从此于武馆授徒,传授洪拳技艺。

    至30岁那年,黄飞鸿开设药店“宝芝林”,于岭南专治锄强扶弱、救死扶伤,侠义之举响彻两广。

    除了武术和医术双绝之外,黄飞鸿本人热衷于舞狮。

    在南派醒狮的基础上,融入了武术舞狮,使得广东舞狮技艺融舞蹈、武术和杂技于一体,黄飞鸿被封为“广州狮王”。

    1925年,一代宗师撒手人寰,他一生的传奇经理足以改编成多个文学和影视作品。

    黄飞鸿作为民团总教练,与民族英雄刘永福命运的紧密连接。保家卫国的心性亦赋予他更高大的民族情怀。

    民国期间,民间武侠小说大行其道,黄飞鸿于各路文学作品中露脸,化身为当时都市平民的重要谈资。

    至四十年代末,胡鹏导演的第一部黄飞鸿系列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上映,这位大侠的形象终得以在银幕上呈现。

    在黄飞鸿的选角上,不苟言笑、身法端正的粤剧演员关德兴,成为了不二之选。

    关德兴身材高大,武术功底好、受过正规训练、范儿足,举手投足间不怒自威,宗师形象跃然纸上。

    其实比起李联杰的高大全造型,关德兴的系列更具生活气息。

    其阐述的主题更以邻里纠纷、乡间矛盾、惩治恶霸为主题,虽格局略小,但广受港岛市民阶层欢迎。

    他们所期盼的英雄正是守卫百姓身边、受邻里街坊敬仰的市井英雄,恰巧黄飞鸿这一大家长形象满足了港人对于救世主的期许。

    此外,粤语残片中黄飞鸿“武、医、狮三绝”的设定对特定观众的重度垂直性可见一斑。

    这让黄飞鸿具备惩恶扬善、救死扶伤的本领外,技艺精湛的舞狮技巧给了港人身心双重愉悦。

    尤以黄飞鸿与石坚间的正邪不两立、计谋和算计间的勾心斗角、广东民俗文化的多层次展示,更给了黑白粤语版《黄飞鸿》极强可看度。

    自四十年代末至1994年,45年间关德兴前辈共主演了77部黄飞鸿电影,以数量创下了吉尼斯纪录,关德兴俨然成为了黄飞鸿的化身,合二为一。

    由关德兴所构建的黄飞鸿江湖生态,正是港岛尚武精神的见证。

    本土文化所派生出的宗师英雄,以言传身教的真功夫,影响了三代港岛电影人,并成为港岛电影沉浮的最佳见证人。

    70年代中后期,对功夫片的革新潮流已然到来,黄飞鸿影像塑造获得了新的可能性。

    著名武指刘家良作为黄飞鸿的嫡传曾徒孙,于南拳正宗的传承上根正苗红,成为了黄飞鸿新编的首选执剑人。

    早在1973年,大导演何梦华在不拆筋动骨的前提下,对原版黄飞鸿改头换面。当时他以邵氏性格演员谷峰替代关德兴,以求不同效果。

    可比起粤语版,此版黄飞鸿十分狼狈憋屈,毫无宗师风范,称其为最“丧”黄飞鸿都不为过。

    3年后,刘家良导演、刘家辉主演的功夫片《陆阿采与黄飞鸿》上映,邵氏方有第一部属于自己的黄飞鸿电影。

    让人欣喜的是,南拳宗师成功改头换面,老成持重的中年转为英姿勃发的少年。

    刘家辉出现,连带出黄飞鸿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陆阿采与黄飞鸿》的成功给了刘家良拍摄续集的决心,功夫片教科书《武馆》上映。

    两部电影除了对黄飞鸿硬桥硬马的南派身手突出展示外,亦在70年代末构建起了一系列武林宗师的电影传奇。

    在同类电影中,尤以《醉拳》鹤立鸡群、最受瞩目。如果说关德兴如一汪水,那么大哥成就如一团火。

    与关德兴相近的是,大哥成版的武打动作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但性格上少年黄飞鸿生动活泼、机灵勇敢且满腔热血,完全颠覆了黄飞鸿的原本正统电影人设。

    大哥成饰演的少年黄飞鸿单纯可爱,身上散发出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天真无邪的纯粹气质印证了这位爱国英雄的赤子之心。

    16年后,40岁的大哥成大哥和刘家良联手,再续《醉拳》中黄飞鸿醉八仙的前缘。

    《醉拳2》的成功远出所有人意料,在李联杰之后,大哥成的黄飞鸿在漂亮国掀起了巨大轰动。

    黄飞鸿所代表的华人的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在海外吸引了大量受众。

    90年代中期,黄飞鸿凭大哥成和《醉拳2》走出国门,化身中国电影和中国功夫的门面,展现了国人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时代更在迭,黄飞鸿的人格在影像中不断演化。即便有关德兴和大哥成等成功案例在先,可于无数人心目中李联杰才是不可取代、独一无二的黄飞鸿。

    1990年,由嘉禾出品、徐客导演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横空出世,李联杰以青年宗师形象给黄飞鸿注入了新的灵魂。

    比起关德兴,李联杰的形象更加多元化,人物的心理情感丰富自然。比起大哥成,李联杰智勇双全、潇洒磊落,宗师气度尽显。

    李联杰在对黄飞鸿的演绎上,做到了精气神三者合一。除了凭借优秀武术天赋完成高难度动作之外,更赋予了黄飞鸿全新的人格。